文章解析

chú
guān
què
zhì
jiāng
zhōu
è
yuè

朝代:唐作者:韩愈浏览量:1
pén
chéng
è
zhǔ
fēng
biàn
便
ěr
wǎng
rén
shū
yīn
fān
jiāng
shuǐ
rén
wéi
jīng
jié
zhèn
jiāng
ér
cuàn
zhú
zhě
lóng
zhōng
chū
guī
bié
lái
sān
suì
wàng
wàng
cháng
tiáo
zhǐ
chǐ
xiāng
wén
píng
shēng
chǐ
齿
luò
qiě
jìn
jūn
bìn
bái
nián
jiē
guò
bàn
bǎi
lái
duō
shào
nián
xīn
zhī
shuāi
yǒu
qīn
ròu
níng
miǎn
xiāng
shí
chǔn
néng
jiàng
fàn
yǒu
yán
chén
yóu
zhī
zhī
gōng
shè
guò
qǐng
gǎi
shì
sāng
tǎng
shōu
yuàn
xiāng

译文

江州离鄂州,顺风行船只需一天时间。不能辜负您的书信情谊,无奈我不能就此扬帆顺江而下与您相见。您离开礼部,持旌节镇守江边要地。而我这个曾被流放驱逐的人,老态龙钟才刚刚得以归返。分别以来已经三年,经常想念你这离别很远的朋友。近在咫尺却不能互通音信,这在平生又是哪里会料想到会是这样呢。我的牙齿快要掉光了,您的鬓发(胡须 )又白了多少呢。我们都已过了五十岁,未来的日子实在不多了。年轻人喜欢结交新友,到了暮年就思念故友。就像亲骨肉之间,哪能避免意见不合呢。我过去实在愚笨,不懂得委婉言辞。子犯也说过,臣子的过错自己心里明白。您务必宽恕我的过错,我也保证会改变行事方式。如果晚年还来得及弥补,希望能收到您表达相思之情的书信。

逐句剖析

"盆城去鄂渚":江州离鄂州,

# 鄂渚:即鄂州治所江夏,今湖北武昌。,盆城:即湓口城,今江西省九江市。

"风便一日耳":顺风行船只需一天时间。

"不枉故人书":不能辜负您的书信情谊,

"无因帆江水":无奈我不能就此扬帆顺江而下与您相见。

# 帆:张布障风以借其力。

"故人辞礼闱":您离开礼部,

# 礼闱:礼部。

"旌节镇江圻":持旌节镇守江边要地。

"而我窜逐者":而我这个曾被流放驱逐的人,

"龙钟初得归":老态龙钟才刚刚得以归返。

# 龙钟:年老行动不灵活。

"别来已三岁":分别以来已经三年,

"望望长迢递":经常想念你这离别很远的朋友。

"咫尺不相闻":近在咫尺却不能互通音信,

"平生那可计":这在平生又是哪里会料想到会是这样呢。

"我齿落且尽":我的牙齿快要掉光了,

"君鬓白几何":您的鬓发(胡须 )又白了多少呢。

# 鬓:一作须。

"年皆过半百":我们都已过了五十岁,

"来日苦无多":未来的日子实在不多了。

"少年乐新知":年轻人喜欢结交新友,

"衰暮思故友":到了暮年就思念故友。

"譬如亲骨肉":就像亲骨肉之间,

"宁免相可不":哪能避免意见不合呢。

"我昔实愚蠢":我过去实在愚笨,

"不能降色辞":不懂得委婉言辞。

# 降色:和颜悦气,低声下气。

"子犯亦有言":子犯也说过,

# 子犯:名狐偃,字子犯。

"臣犹自知之":臣子的过错自己心里明白。

"公其务贳过":您务必宽恕我的过错,

# 贳:通赦,宽恕,赦免。

"我亦请改事":我也保证会改变行事方式。

# 改事:改变以前做法。

"桑榆倘可收":如果晚年还来得及弥补,

# 倘:一作傥。,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在处,谓晚暮。亦喻人的垂老之年。

"愿寄相思字":希望能收到您表达相思之情的书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是唐代韩愈所作的一首诗。此诗主题围绕与友人的情谊,表达了诗人对鄂岳李大夫的思念、自悔及期望重归于好的心情。语言质朴自然,直抒胸臆,如“我齿落且尽,君鬓白几何”直白地倾诉岁月之感;运用对比,将少年时乐交新知与衰暮时思故友对比,突出对友情的珍视。开篇写行程之便却未因友人书信而停留,蕴含遗憾;接着自述被贬归来,感慨分别之久;再写两人年岁渐长,叹时光无多;最后回顾往昔错误,请求友人谅解并希望重拾情谊。该诗情感真挚,以平实之语展现诗人内心复杂情感,体现了其晚年对友情的重视,展现了韩愈诗歌风格中深情诚恳的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十五年(820年)。元和十四年十月,韩愈遇赦,被改任为袁州刺史,次年正月抵达袁州。同年九月,唐穆宗征召韩愈为朝散大夫、国子祭酒。十月,韩愈离开袁州踏上行程,行至江州时,写下此诗寄给鄂州刺史、鄂岳观察使李程。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盆城去鄂渚,风便一日耳。不枉故人书,无因帆江水。故人辞礼闱,旌节镇江圻。而我窜逐者,龙钟初得归”开篇点明盆城到鄂渚顺风只需一日,却无缘前往,体现不能相见的遗憾,同时感谢故人书信。“故人辞礼闱,旌节镇江圻”写故人离开礼部,持旌节镇守江边,“而我窜逐者,龙钟初得归”则对比自己曾被流放,如今老迈才归的处境,一显一晦,境遇差异鲜明。“别来已三岁,望望长迢递。咫尺不相闻,平生那可计。我齿落且尽,君鬓白几何。年皆过半百,来日苦无多。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譬如亲骨肉,宁免相可不”此段忆分别后时光,虽相距近却音信少,感慨岁月流逝,牙齿渐落、鬓发渐白,年过半百来日不多。“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将少年与暮年心态对比,以亲骨肉间也会有分歧,说明与故友间的情谊复杂而真挚。“我昔实愚惷,不能降色辞。子犯亦有言,臣犹自知之。公其务贳过,我亦请改事。桑榆傥可收,愿寄相思字”,诗人回顾往昔,承认自己过去愚笨,不善言辞,引用“子犯有言”典故自省,请求故人宽恕过错,还表明会改变行事方式。最后“桑榆傥可收,愿寄相思字”,期盼晚年能弥补情谊,收到故人书信,传达出对友情的珍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祖咏《句》

下一篇:唐·李白《游南阳清泠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