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ái
háo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huái
nán
xiǎo
shān
bái
háo
nǎi
zài
huái
nán
xiǎo
shān
sōng
xià
yún
zhāo
cān
shí
zhōng
suǐ
xiǎo
shān
lián
mián
xiàng
jiāng
kāi
fēng
chán
yán
绿
shuǐ
huí
pèi
bái
háo
zhuó
liú
xiá
bēi
huā
nòng
qín
zuò
qīng
tái
绿
luó
shù
xià
chūn
fēng
lái
nán
chuāng
xiāo
sōng
shēng
píng
tīng
qīng
xīn
ěr
jiàn
wèi
qīn
gōng
xié
shǒu
yún
kōng
guì
shù
chóu
shā
rén

译文

淮南小山中有位白毫子,他就隐居在淮南的小山之中。夜晚,他卧于松下云雾之间清晨,他以石中的精髓为食。小山连绵不断,向着江水延伸展开,碧绿的山峰险峻陡峭,绿水曲折环绕。我与白毫子志趣相投,独自饮着如同流霞般的美酒。坐在青苔之上,轻拂落花,拨弄琴弦,绿萝树下,春风徐徐吹来。南窗外,松涛声萧萧飒飒响起,倚靠着山崖倾听,顿感心清耳明。虽能够见到白毫子,但却没能与他亲近。八公与白毫子携手乘着五彩祥云离去了,只留下空空的桂树,真让人发愁。

逐句剖析

"淮南小山白毫子":淮南小山中有位白毫子,

# 淮南小山:西汉淮南王刘安一部分门客的总称。

"乃在淮南小山里":他就隐居在淮南的小山之中。

"夜卧松下云":夜晚,他卧于松下云雾之间

# 云:一作“雪”。

"朝餐石中髓":清晨,他以石中的精髓为食。

# 石中髓:即石钟乳。故人用于服食。,餐:同餐。

"小山连绵向江开":小山连绵不断,向着江水延伸展开,

"碧峰巉岩绿水回":碧绿的山峰险峻陡峭,绿水曲折环绕。

# 碧峰巉岩绿水回:谓碧绿高峻的山崖下,清水回旋。巉岩,高峻的山崖。渌水,清水。渌,清澈。回,回转。

"余配白毫子":我与白毫子志趣相投,

# 余配白毫子:言我可比白毫子。配,够得上。

"独酌流霞杯":独自饮着如同流霞般的美酒。

# 独酌流霞杯:独自在此斟饮仙家之饮料。流霞,神仙之饮料。

"拂花弄琴坐青苔":坐在青苔之上,轻拂落花,拨弄琴弦,

"绿萝树下春风来":绿萝树下,春风徐徐吹来。

"南窗萧飒松声起":南窗外,松涛声萧萧飒飒响起,

# 萧飒:意同萧瑟,秋风声。这里指风吹松林声。

"凭崖一听清心耳":倚靠着山崖倾听,顿感心清耳明。

# 凭崖:靠着山崖。凭,靠。

"可得见":虽能够见到白毫子,

# 见:听说。

"未得亲":但却没能与他亲近。

"八公携手五云去":八公与白毫子携手乘着五彩祥云离去了,

# 八公携手五云去:言八公等八位神仙乘五色瑞云登仙而去。八公:神话传说中的神仙,曾引度淮南王刘安成仙。

"空余桂树愁杀人":只留下空空的桂树,真让人发愁。

# 桂树:吴均诗“山中自有宅,桂树笼青云。”李白《寄淮南友人》诗:“复作淮南客,因逢桂树留”。诗人将桂树喻家或妻室。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白毫子歌》出自唐代诗人李白之手。此诗洋溢着浪漫奇幻色彩,展现了诗人对仙人生活的向往。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开篇六句,刻画了白毫子在淮南小山的仙人生活,夜卧松间云霭,晨食石中精髓,陶醉于青山绿水间。中间六句,诗人将自己与白毫子相类比,时而静坐青苔,独酌佳酿,拂花抚琴,感受春风轻抚;时而凭崖而立,聆听松声,让身心澄澈。然而,诗末四句笔锋一转,流露出遗憾之情。白毫子与八公等仙人携手乘云远去,诗人只能听闻其传说,无缘亲近,唯余空寂山林,徒留伤感,真切表达了诗人求而不得的怅惘心绪。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杂言乐府诗,也是一首游仙题材的诗。诗中描绘了仙人白毫子隐居于淮南小山,夜卧松云、朝餐石髓的超凡生活,以及诗人自己仿若与之相和,拂花弄琴、听松赏风的惬意场景,营造出一种空灵、奇幻且充满诗意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仙人自在生活与脱俗境界的向往,同时通过白毫子等仙人乘云离去,自己未能亲近的描述,表达了无法融入那种理想境界的遗憾与怅惘之情。

2. 写作手法

夸张:“夜卧松下云,朝飡石中髓。”通过想象白毫子夜卧云间、晨餐石髓的生活,夸张地展现其超凡脱俗的隐居状态,体现浪漫主义色彩。借景抒情:“小山连绵向江开,碧峰巉岩渌水回。”描绘淮南小山的壮丽景色,借美景抒发对这种隐居环境的向往之情。“南窗萧飒松声起,凭崖一听清心耳。”借松声表达内心对宁静清幽生活的喜爱。用典:“八公携手五云去,空余桂树愁杀人。”运用八公乘五云离去的典故,增添诗歌的文化底蕴,借典故所营造的氛围表达未能与白毫子更亲近的遗憾。

3. 分段赏析

《白毫子歌》为杂言乐府诗。全诗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开篇六句,描绘了白毫子如仙人般隐居于淮南小山,夜宿松下云雾间,晨餐石中精髓,被连绵青山、澄澈绿水环绕,尽享自然之美。中间“余配”句至“清心耳”的六句,诗人将自己与白毫子相比拟。他时而静坐青苔之上,独酌宛如仙饮的美酒,轻抚落花、拨弄琴弦,沐浴着绿萝树下的春风;时而倚着悬崖,聆听南窗外松涛阵阵,顿感心清耳明。诗的最后四句,则流露出诗人的遗憾之情。白毫子超凡成仙之事,仅为听闻,自己却无缘与之亲近。如今,白毫子与八公等仙人携手乘五彩祥云离去,只留下空寂山林,怎不叫人伤怀。此诗通过对仙人白毫子生活情境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其仙居生活的向往,以及无法与之亲近的苦恼心绪。

4. 作品点评

《白毫子歌》是李白的杂言乐府诗,尽显浪漫主义风格。诗围绕传说中的仙人白毫子展开。先描绘其隐居于淮南小山,“夜卧松下云,朝餐石中髓”,展现出超凡脱俗的生活情境,体现诗人对这种自在、神秘仙居生活的向往。接着写自己与白毫子的关联,“余配白毫子,独酌流霞杯”,通过“拂花弄琴”“听松声”等场景,表达自己也有与仙人相似的志趣与惬意状态。但结尾“八公携手五云去,空馀桂树愁杀人”笔锋一转,抒发了白毫子等仙人已远去,自己无缘亲近的遗憾与惆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送友人游梅湖》

下一篇:唐·韦庄《诉衷情·烛烬香残帘半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