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北窗下":今天在北窗之下,
"自问何所为":自己问自己在做什么。
"欣然得三友":高兴地得到三位朋友,
"三友者为谁":这三位朋友是谁呢。
"琴罢辄举酒":弹完琴就举起酒杯饮酒,
"酒罢辄吟诗":喝完酒就吟诗。
"三友递相引":这三位朋友依次相互引发,
"循环无已时":循环没有停止的时候。
"一弹惬中心":一弹琴心中就感到惬意,
"一咏畅四肢":一吟诗四肢就觉得舒畅。
"犹恐中有间":还担心它们之间有空隙,
"以酒弥缝之":就用酒来弥合。
"岂独吾拙好":难道只有我有这样的爱好,
"古人多若斯":古人很多也是如此。
"嗜诗有渊明":喜爱诗的有陶渊明,
"嗜琴有启期":喜爱琴的有荣启期。
"嗜酒有伯伦":喜爱酒的有刘伶,
"三人皆吾师":这三个人都是我的老师。
"或乏儋石储":他们有的缺乏粮食储备,
"或穿带索衣":有的穿着用绳索做带子的衣服。
"弦歌复觞咏":他们弹琴唱歌又饮酒赋诗,
"乐道知所归":乐于遵循自己的道,知道自己的归宿。
"三师去已远":这三位老师已经离去很久了,
"高风不可追":他们的高尚风范难以追及。
"三友游甚熟":我与这三位朋友相处非常熟稔,
"无日不相随":没有一天不相伴。
"左掷白玉卮":左手放下白玉酒杯,
"右拂黄金徽":右手拂动琴上的黄金琴徽。
"兴酣不叠纸":兴致浓厚时不折叠纸张,
"走笔操狂词":挥笔写下狂放的诗句。
"谁能持此词":谁能够拿着这些话,
"为我谢亲知":替我向亲朋好友致意。
"纵未以为是":即使他们不认为这样是对的,
"岂以我为非":又怎么会认为我是错的呢。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前八句:从“今日北窗下”到“循环无已时”,诗人在北窗下开启自问自答,引出琴、酒、诗这三位“朋友”,并描述它们之间相互引发、循环相伴的关系,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为后文对这种生活的深入阐述做铺垫。中间八句:“一弹惬中心”至“乐道知所归”,进一步阐述琴、酒、诗给自己带来的惬意与畅快,还通过列举陶渊明、荣启期、刘伶三位古人,说明自己这种生活方式并非独树一帜,而是有古人可师,强调自己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认同和追求,深化诗歌主题。后八句:“三师去已远”至结尾,表明古代三位同好之人虽已远去,但自己与琴、酒、诗三友相处熟稔,每日相随,兴致来时随性写诗,并希望亲朋好友理解自己的生活方式,收束全诗,传达出诗人对这种闲适生活的坚持与坦然。
上一篇:唐·张籍《寄和州刘使君》
下一篇:唐·韦庄《清平乐·野花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