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ài
lún
jiàn
宿

朝代:唐作者:司空曙浏览量:2
jìng
lín
huāng
jiù
pín
zhōng
huáng
shù
dēng
xià
bái
tóu
rén
chén
jiǔ
kuì
jūn
xiāng
jiàn
pín
píng
shēng
yǒu
fèn
kuàng
shì
cài
jiā
qīn

译文

静静的深夜四周没有相邻,居住在荒野因为家中清贫。树上黄叶在雨中纷纷飘零,犹如灯下白发老人的命运。自惭这样长久地孤独沉沦,辜负你频繁地来把我慰问。我们是诗友生来就有缘分,更何况你我两家还是表亲。

逐句剖析

"静夜四无邻":静静的深夜四周没有相邻,

# 静夜:静静的深夜。

"荒居旧业贫":居住在荒野因为家中清贫。

# 贫:清贫。,旧业:原有的家产。

"雨中黄叶树":树上黄叶在雨中纷纷飘零,

"灯下白头人":犹如灯下白发老人的命运。

"以我独沉久":自惭这样长久地孤独沉沦,

# 独沉:孤独沉沦。,以:因为。

"愧君相见频":辜负你频繁地来把我慰问。

"平生自有分":我们是诗友生来就有缘分,

# 自有分:一作“有深分”。分:情谊。

"况是蔡家亲":更何况你我两家还是表亲。

# 蔡家亲:也作“霍家亲”。晋羊祜为蔡邕外孙,这里借指两家是表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喜外弟卢纶见宿》是唐代诗人司空曙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人以凝练笔触勾勒出晚年困顿境遇与亲情慰藉的交织。全诗以“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开篇,直写荒村独居的孤寂清寒,为全篇奠定悲凉基调;颔联以比兴手法,借秋叶飘零暗喻人生迟暮,寒灯白头之景更显凄怆。颈联转折至情感高潮,诗人自述沉沦宦海之悲,又以“愧”字流露对表弟频繁探望的感激与不安,悲喜交织;尾联点明血缘情谊,化用羊祜与蔡邕的典故,将亲情升华至超越世俗的境界。全诗以“悲喜相生”为脉络,前四句写景叙事铺陈压抑,后四句抒情言志深化矛盾,语言质朴却饱含张力,既展现诗人耿介孤傲的品格,又暗含对命运沉浮的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司空曙(720?~790?),唐代诗人。字文明,一说字文初。广平(今河北永年东南,一说今北京西)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早年赴京应试不第,安史乱中避地南方,代宗大历初登进士第,累官左拾遗。其诗多写自然景色和乡情旅思,或寄意幽远,或直抒哀愁,风格婉雅闲淡,语近性情,长于五律。司空曙还有不少赠别、交游的作品,工于造句,深于述情,名篇有七绝《江村即事》。代表作品有《田家》《喜外弟卢纶见宿》。著有《司空文明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司空曙与卢纶同列“大历十才子”,二人不仅诗艺并臻,更兼表亲之谊。从这首诗作中,特别是末联的深情流露,既可见证他们超越世俗的知己之情,又可感知诗人身处困顿的凄凉心境。据《唐才子传》载,司空曙虽怀“磊落奇才”,却因“性情耿介,耻于攀附权贵”,终其一生沉沦下僚,家徒四壁。这种清高自守与困顿境遇的强烈反差,在“蔡家亲”的深情追忆中愈发显得凄楚动人——字里行间既流淌着超越功利的纯粹情谊,又暗含着寒士困顿的时代悲音,恰似一面澄明的棱镜,折射出中唐文人特有的精神困境与人格坚守。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羁旅赠答诗,通过寒夜荒居与表弟探访的场景对比,展现了诗人晚年沉沦困顿的境遇与亲缘慰藉的复杂情感。

2. 写作手法

起兴:颔联“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黄叶树”起兴,暗喻诗人如秋叶般凋零的命运;同时以“白头人”直接比喻自身衰老,形成物我交融的意象。比喻:“​​黄叶喻衰老”,秋雨摧折黄叶,暗喻诗人宦途失意、年华老去的无奈。树叶的凋零与生命的衰颓形成类比,具象化抽象的情感。烘托:首联“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以“静夜”“荒居”的冷寂环境,烘托诗人漂泊无依的悲凉处境。颔联的“雨”“灯”意象进一步渲染压抑氛围,雨声淅沥加剧愁绪,孤灯摇曳映照伶仃身影,使“悲”情渗透画面。白描:如“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仅用名词(雨、黄叶、灯、白头)与动词(中、下)组合,不加修饰却生动呈现秋夜独坐的场景,形成“诗中有画”的意境。

3. 分段赏析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首句以“静夜四无邻”勾勒出荒寂冷清的环境,深夜独居,四顾无人,暗示诗人孤苦无依的处境。次句“荒居旧业贫”点明家道中落、生活困顿的现实,荒凉的居所与贫瘠的旧业形成双重压抑。通过白描手法直接铺陈境遇,语言质朴却极具画面感,奠定了全诗悲凉的基调。诗人以“静夜”与“荒居”的冷寂,暗喻自身宦途失意、漂泊无依的境况。“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此联通过“雨中黄叶”与“灯下白头”的意象并置,形成强烈对比。秋雨摧折黄叶,暗喻人生迟暮;孤灯映照白发,刻画出诗人穷愁潦倒的形象。以“黄叶树”象征生命凋零,以“白头人”直写自身衰老,物我交融,悲情自现。寒雨、昏灯的凄凉环境,烘托出诗人身世飘零的哀愁,画面中蕴含“哀而不伤”的张力。“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由景及情,诗人自述“独沉久”的孤寂,又因表弟卢纶“相见频”的关怀而生愧疚。一个“愧”字,既感念亲情,又暗含对自身境遇的自嘲与无奈。坦陈“独沉”的压抑与“愧”的复杂心理,情感真挚。表面写“喜”(友人探望),实则深化“悲”(自身潦倒),体现“反正相生”的章法。“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末句点明诗人与卢纶的表亲关系,强调情谊的深厚渊源。“平生自有分”呼应前文的“愧”,将感激与自责融为一体。借历史典故强化亲情纽带,含蓄表达对知音的珍视。在悲凉底色中透出些许慰藉,但“况是”一词仍隐含对命运的无奈。

4. 作品点评

此诗以虚实相济的章法架构,在独处孤寂与重逢欣喜的对照中形成情感回环。俞陛云评其“前半首写独处之悲,后言相逢之喜,反正相生为律诗一格”,确为精辟之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诗人发兴遣语,往往不约而合。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王维也。“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乐天也。司空曙有云:“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句法王而意参白,然诗家不以为袭也。

宋范晞文《对床夜语》

# 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抒,司空为优,善状目前之景,无限凄感,见乎言表。又:晚唐人多用虚字,若司空曙“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此皆一句一意,虽瘦而健,虽粗而雅。

明谢榛《四溟诗话》

# 深情剀切。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得浩然之神髓。

清范大士《历代诗法》

# 十字八层(“两中”一联下)。

清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

# 三、四名句,“雨中”、“灯下”虽与王摩诘相犯,而意境各自不同,正不为病。

清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 前半首写独处之悲,后言相逢之喜,反正相生,为律诗一格。

清俞陛云《诗境浅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钱起《归雁》

下一篇:唐·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