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馆谁相问":在这寂寞的旅店中有谁来看望慰问,
"寒灯独可亲":只有一盏冷清的孤灯与人相伴相亲。
# 寒灯:寒夜里的孤灯。
"一年将尽夜":今夜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夜晚,
# 一年将尽夜:此二句脱胎于梁武帝萧衍《冬歌》:“一年漏将尽,万里人未归。君志固有在,妾躯乃无依。”王维《送丘为落第归江东》也有相似诗句:“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万里未归人":我还在万里之外作客飘零未能回转家门。
"寥落悲前事":回首前尘竟是一事无成,令人感到悲凉伤心,
# 寥落:稀少,冷落。此处有孤独、寂寞之意。
"支离笑此身":孤独的我只有苦笑与酸辛。
# 支离:即分散。《全唐诗》校:“一作羁离”。
"愁颜与衰鬓":愁苦使我容颜变老,白发爬满双鬓,
# 愁颜与衰鬓:《全唐诗》校:“一作衰颜与愁鬓”。愁颜:愁容。衰鬓:年老而疏白的鬓发。
"明日又逢春":在一片叹息声中又迎来了一个新春。
# 又:《全唐诗》校:“一作去”。
中唐诗人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字次公;一说名融,字叔伦。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人。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等职。戴叔伦师从萧颖士,以文辞著称,作诗擅长五言律、绝。其五律长于言情,佳作颇多。《除夜宿石头驿》“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一联,被胡应麟《诗薮》许为“客中除夜之绝唱”。诗虽“体格不越中格”(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尚未臻大家之境,但在盛唐向中唐的转折演变之际颇有意义。代表作品有《江乡逢故人偶集》《关山月》《女耕田行》等。著有《戴叔伦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羁旅思乡诗。描绘了诗人除夕夜独宿石头驿的情景,体现了他滞留他乡的寂寞苦涩,通过沉思追忆与现实处境的交织,表达了无尽的悲怆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诗人描绘出旅馆的冷清环境,寒灯一盏,无人问津,唯有这昏黄的灯光给予自己一丝慰藉。“寒灯”这一意象,既点明了环境的凄寒,又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将外在的景与内在的情紧密融合,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除夕夜独宿旅馆的落寞。对比:“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运用对比手法。上句回想过去种种,尽是寂寞失意,引发悲伤之感;下句着眼当下,看着自己漂泊天涯、支离破碎的身躯,只剩自嘲。往昔与现今的境遇反差,深刻地表现出诗人对命运的无奈与喟叹,进一步深化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3. 分段赏析
首联“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开篇便将一位形单影只的旅客形象置于旅馆之中,点明其孤独处境,唯有寒灯相伴,尽显凄凉。颔联“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进一步补充细节,既点出这个特殊的夜晚是除夕,又强调此人远在万里之外、漂泊未归,强化了羁旅愁绪。颈联笔锋一转,聚焦这位游子除夕夜独宿旅馆的内心情感。“寥落悲前事”意味着过往经历尽是寂寞失意,回首往事,徒增伤感;“支离笑此身”则是对当下漂泊、支离破碎状态的自嘲,昔日无得意过往可追忆,如今身躯也难再承受流浪艰辛。尾联紧密承接前文,“愁颜与衰鬓”具象化展现“此身”的憔悴模样,如此忧愁衰老的旅人,独宿旅馆,明日又逢新春,命运未卜。“明日又逢春”有两层关键意义:一来点明诗题,除夕过后便是新年初一,即新春首日,完成全诗叙事闭环;二来“又”字饱含深意,透露出诗人对“逢春”毫无乐观期许,岁岁逢春,却岁岁漂泊,引发读者对其未来境遇的深层思考,留下悠长余味。
4. 作品点评
在唐人五律里,这首诗备受推崇,其亮点聚焦于颔联“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古往今来,每至除夕,那些羁旅在外、夜宿旅馆之人,诵读此联,总会心有戚戚,仿若诗人将他们心底那股漂泊无依、孤寂寥落之感精准道出。事实上,这联并非戴叔伦原创,乃是化用梁武帝《冬歌》里“一年漏将尽,万里人未归”之句。不过,戴叔伦巧施妙手,调整结构,着重突出“夜”与“人”二字,将其嵌入自己诗作后,情境焕然一新,别出心裁。
# 此诗全不说景,意足辞洁。
元方回《瀛奎律髓》
# 观此体轻气薄,如叶子金,非锭子金也。凡五言律,两联若纲目四条,辞不必详,意不必贯,此皆上句生下句之意,八句意相联属,中无罅隙,何以含蓄?颔联虽曲尽旅况,然两句一意,合则味长,离则味短。晚唐人多此句法。梁比部公实曰:……戴叔伦《除夜》诗云:“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妇人。”此联悲感,久客宁忍诵之!惜通篇不免敷演之病。
宋谢榛《四溟诗话》
# 司空曙“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戴叔伦“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一则久别乍逢,一则客中除夜之绝唱也。
明胡应麟《诗薮》
# 言情刻露,无盛唐浑厚气。
明邢昉《唐风定》
# 二联唐人所谓得句。
宋周弼《笺注唐贤三体诗法》
# 结浑成。
清何焯(何义门)《瀛奎律髓汇评》
# 此诗机趣活泼,自性灵中得来。
清范大士《历代诗法》
# 首联写客舍萧条之景,次联呜咽自不待言,第三联不胜俯仰盛衰之感,恰与“哀鬓”、“逢春”紧相呼应,可谓深得性情之分。(《四溟诗话》)反谓“五言律两联若纲目四条,辞不必详,意不必贯,八句意相联属,中无罅隙,何以含蓄?”遂改为“灯火石头驿,风烟扬子津。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萍梗南浮越,功名西向秦。明朝对青镜,衰鬓又逢春。”只图对仗整齐,堆垛排挤,有词无意,何能动人?真所谓胶离朱之目也。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
# 三联不开一笔,仍写愁语,此所以不及诸大家。若写石头驿景,可称合作。古诗“一年夜将尽,万里人未归”,此唯倒一字,精神意思顿尔不同,如李光弼将郭子仪之军也。
清屈复《唐诗成法》
# 诗极平易,而真至动人,故多能口颂之。
清乔亿《大历诗略》
# 何等自然,却极清切(“一年”联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前半写题已足,后半作无聊语,而以“明日”一结,寻出路法,便不索然。
清王文濡《历代诗评注读本》
# 幼公去石头不远,而曰万里未归,诗人多诬,不虚哉。
明末清初唐汝询《唐诗解》
# 应是万里归来,宿于石头驿,未及到家也。不然,石城与金坛相距几何,而云万里乎?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此诗真所谓情景交融者,其意态兀傲处不减杜公。首尾浩然,一气舒卷,亦大家魄力。
近代吴汝伦《唐宋诗要》
# 翻古却健。
近代吴山民《唐诗正声评醳》
# 句警则不免于诞,犹胜“舍弟江南没”二句也。
清吴昌祺《删订唐诗解》
# 全诗写情切挚,寄慨深远,一意连绵,凄恻动人,自非一般无病呻吟者可比。
现代徐竹心《唐诗鉴赏辞典》
# 此诗真所谓情景交融者,其意态兀傲处不减杜公,首尾浩然,一气舒卷,亦大家魄力。
清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上一篇:唐·李白《赤壁歌送别》
下一篇:唐·韦庄《金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