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仁近一诗精妙详尽":仇仁近的相关诗作精妙且详尽,
"余词不能工也":其他人再写词也难以如此精巧工整。
"危楼古镜影犹寒":独倚高楼,望镜中身影犹感孤冷凄清寒。
# 危楼:高楼。
"倒景忽相看":孤灯下形单影只,只能独坐与孤影相看。
# 倒景:一作“倒影”。
"桃花不识东西晋":桃花独自开放不知朝代变更,
"想如今、":人事变迁、
"也梦邯郸":离开故乡已久很多年,什么时候才能再回去呢。
"缥缈神仙海上":海上那神仙住处虚无缥缈,
"飘零图画人间":只能在这人世间飘荡流浪。
"宝光丹气共回环":霞光如锦与云雾共环绕,
# 回环:环绕。,丹气:赤色的水气。亦指彩霞。,宝光:神奇的光辉。
"水弱小舟闲":溪流浅浅、小舟悠闲的停靠在浅滩边上。
# 水弱:水流细小。
"秋风难老三珠树":生命力强的珍木从不惧秋风萧瑟,
# 三珠树:本作“三株树”。,难老:犹长寿。多用作祝寿之辞。
"尚依依、":心中愁绪万千、
# 依依:留恋,不忍分离。
"脆管清弹":只能吹奏笛子以抒心中忧闷。
# 脆管:笛的别称。
"说与霓裳莫舞":那翻飞的霓裳舞曲不再有,
"银桥不到深山":通向月宫的银桥也无法到达那遥远的山岭。
# 银桥:传说中仙杖变化而成的大桥。桥可通月宫。
"题澄江仙刻海山图":为澄江仙人所刻的《海山图》题识。
"或云桃源图":有人说这是《桃源图》。
"夷坚志云":《夷坚志》记载:
"七十二女仙":图中七十二位女仙,
"正合霓裳古曲":正好契合《霓裳》古曲情境。
"仇仁近一诗精妙详尽":仇远有一首诗写得精妙又详尽,
"余词不能工也":我的词作难以达到那般工巧了。
宋元间词人、词论家
张炎(1248~1314?),宋末元初词人、词论家。字叔夏,号玉田,晚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张炎精通音律,擅长审音拈韵,以词擅名,属婉约一派。早年多写优游生活,宋亡后多追怀往昔、抒写哀怨,尤长于咏物词。所作《南浦·春水》《解连环·孤雁》盛行一时,世称张春水、张孤雁。其深婉雅净、清丽舒朗的风格和琢字炼句、归于醇雅的语言,于唐宋诸家后独占一体。张炎又曾从事词学研究,对词的音律、技巧、风格,皆有论述。著有词集《山中白云》及论词专著《词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古词,借登楼所见古镜倒影、桃花、海上神仙、飘零图画等景象,融入朝代更迭、人生虚幻之感,表达宋亡后词人对身世的感慨与对世事变迁的深沉叹惋。
2. 写作手法
象征:词中“危楼古镜影犹寒。倒景忽相看”,“危楼”高耸孤立,历经岁月侵蚀,“古镜”映照着时光变迁,它们作为时间与空间的象征,传递出深沉的历史沧桑感,让读者从这两个意象中感受到岁月的厚重与世事的变幻。用典:“桃花不识东西晋,想如今、也梦邯郸”化用了桃花源、南柯一梦的典故。桃花源本是避世隐居、不知外界朝代更迭之所,这里借指超脱世事变迁的理想境地;南柯一梦则讲述了淳于棼在梦中经历荣华富贵,醒来却发现一切皆是虚幻。作者借此表达人生如梦、世事无常之感,感慨现实人生的虚幻与不可捉摸。借景抒情:“秋风难老三珠树,尚依依、脆管清弹”,借秋风无法使神树衰老,清脆的管弦乐声依旧婉转悠扬之景,抒发超脱尘世、岁月静好的情感。末句“说与霓裳莫舞,银桥不到深山”,以银桥不能通到深山这一景象,传达出劝诫之意,告诫人们莫要沉迷虚幻,要认清现实。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开篇“危楼古镜影犹寒。倒景忽相看”,“危楼”高耸孤立,历经岁月,“古镜”映照时光,二者皆为时间与空间的象征,传递出深沉的历史沧桑感。紧接着“桃花不识东西晋,想如今、也梦邯郸”,巧妙化用桃花源、南柯一梦的典故。桃花源代表着远离尘世变迁的理想境地,而南柯一梦则寓意着虚幻无常的人生境遇,借此表达出人生如梦、世事瞬息万变的感慨。“缥缈神仙海上,飘零图画人间”则进一步拓展意境,将海上神仙的缥缈虚幻与人间图画般的飘零景象相对照,营造出一种空灵又略带悲凉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现实与虚幻之间的落差。下片起句“宝光丹气共回环。水弱小舟闲”,描绘出宝光与丹气相互环绕的神秘画面,平静水面上小船悠然,营造出宁静而神秘的氛围,隐隐暗示道家修仙炼丹的情境。“秋风难老三珠树,尚依依、脆管清弹”,写秋风都难以让三珠树衰老,清脆的管弦乐声依旧婉转悠扬,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岁月静好的感觉。结尾“说与霓裳莫舞,银桥不到深山”,词人仿佛在告诫身着霓裳羽衣的舞者,不要沉醉于轻歌曼舞,因为那通往仙境的银桥无法延伸至深山,暗示人们莫要沉迷虚幻,要认清现实,蕴含着对世人的劝诫之意,也体现出词人对现实与幻想的清醒认知。
下一篇:宋·李觏《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