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ǎi
sāng
·
·
hèn
jūn
jiāng
lóu
yuè

朝代:宋作者:吕本中浏览量:2
hèn
jūn
jiāng
lóu
yuè
nán
běi
dōng
西
nán
běi
dōng
西
zhǐ
yǒu
xiāng
suí
bié
hèn
jūn
què
jiāng
lóu
yuè
zàn
mǎn
hái
kuī
zàn
mǎn
hái
kuī
dài
tuán
yuán
shì
shí

译文

可恨你不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不管人们南北东西四处漂泊,不管人们南北东西四处漂泊,明月都与人相伴不分离。可恨你就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短暂的圆满之后又会有缺失,短暂的圆满之后又会有缺失,等到明月再圆是何时呢?

逐句剖析

"恨君不似江楼月":可恨你不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

# 月:明月。,江楼:靠在江边的楼阁。江:江边。,君:这里指词人的妻子。一说此词为妻子思念丈夫。

"南北东西":不管人们南北东西四处漂泊,

"南北东西":不管人们南北东西四处漂泊,

"只有相随无别离":明月都与人相伴不分离。

# 别离:分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可恨你就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

"暂满还亏":短暂的圆满之后又会有缺失,

# 暂满还亏:指月亮短暂的圆满之后又会有缺失。满,此指月圆;亏,此指月缺。

"暂满还亏":短暂的圆满之后又会有缺失,

"待得团圆是几时":等到明月再圆是何时呢?

# 待:等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是宋代词人吕本中的作品。这首词以明月为核心意象,抒写离别情思。上片聚焦别后孤寂,唯有天际明月长伴相思;下阕借月相"暂满还亏"的自然循环,暗喻聚散无常的人世常态。全篇运用白描手法,语言质朴如民歌般清新可诵。结构上采用重章复沓的章法,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美感,在反复咏叹间强化情感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吕本中(1084~1145),南宋诗人。字居仁,号紫微,人称东莱先生,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吕公著曾孙。绍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后因忤逆秦桧被罢官。吕本中的诗属江西派,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活法”之说。其作诗常常锻字炼句,刻意苦吟,讲求新意。他还擅长填词,主要写离思别情、春花秋月等传统题材。其词用语清丽自然,表现手法新颖。主要作品有《东莱先生诗集》《紫微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词。全词以“江楼月”为核心意象,运用反复与对比手法,通过“不似月”与“却似月”的矛盾表达,展现了思妇对游子聚散无常、不得团聚的哀怨。

2. 写作手法

复沓:"南北东西,南北东西"通过叠用方位词,表现漂泊辗转之态,暗示宦海沉浮的现实困境;"暂满还亏,暂满还亏"以重复的月相变化,强化聚散无常的焦灼感。复沓结构形成咏叹调般的节奏,使情感层层递进。比喻:“恨君不似江楼月”,“恨君却似江楼月”,以月喻人,明月既被赋予人格化特征,又被抽象为永恒与缺憾的象征。词人将对爱人的期待投射于月,月又承载了她无尽的遗憾,含蓄的表达了哀怨之情。对比:上片以"恨君不似江楼月"起笔,埋怨对方不如明月般始终相伴;下片却转写"恨君却似江楼月",嗔怪对方如月般阴晴圆缺难全。通过"不似"与"却似"的强烈对比,展现爱恨交织的矛盾心理。白描​​​​:“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直接陈述对“君”的埋怨,语言平实,没有雕琢。仅用“不似”“相随无别离”等直白的词语,勾勒出对方无法如明月般始终陪伴的遗憾。“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同样以直白的“恨君”开篇,直接点出对方如月亮般“暂满还亏”的无常,语言简朴却饱含无奈与质问。

3. 分段赏析

上阙“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是说可恨你不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不管人们南北东西四处漂泊,明月都与人相伴不分离。而你宦海浮沉,行踪不定,南北东西漂泊。这句表面上说“恨君”,实际上是思君。表面上是说只有月亮相随无别离,实际上是说与人经常常别离。下阙“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是说可恨你就像那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来去匆匆,只有短暂的圆满,下一次团圆不知还要等到几时。借月的暂满还亏,比喻两人的聚散匆匆,难得团圆。“江楼月”这个比喻,在艺术上很有特色。在上阙赞美“江楼月”“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人虽到处漂泊,但明月逐人,不曾分离,是赞词。下阙“江楼月”“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月圆时少,缺时多,难得团圆,是恨词。同用江楼月作比,一赞一恨,是在一篇中用同一个比喻而具有二柄。还有,上阙的“江楼月”,比“只有相随无别离”;下阙的“江楼月”比“待得团圆是几时”所比不同。用同一个比喻,在一首词里,所比不同,构成多边。像这样同一个比喻,在一首词里,既有二柄,又具有多边,这是很难得的。因此,这首词里用的比喻,在修辞学上是非常突出的,既是自然流露,又不是故意造作,用得又非常贴切,这是更为难能可贵的。

4. 作品点评

此词由江楼明月引发对人生聚散、世事无常的思考。月亮的盈亏圆缺本属自然规律,却始终与人间情感相随,形成微妙的情感投射。词人运用"不似"与"却似"的辩证对照,将月之物理属性与人之情感轨迹巧妙勾连:月轮虽亘古不变地普照九州,人间聚散却总似月影般难以久驻。这种以永恒观照无常的笔法,既突破传统咏月范式,又暗合民间"月是故乡明"的质朴情愫。全词语言清浅如话,却通过回环往复的章法结构,在"千里共婵娟"的普遍性中寄寓着"聚散苦匆匆"的个体生命体验,于冲淡处见深致,于明快中藏绵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本中长短句,浑然天成,不减唐、《花间》之作。

宋曾季狸《艇斋诗话》

# 居仁直忤柄臣,深居讲道。而小词乃工稳清润至此。

《啸翁词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赵恒《劝学诗》

下一篇:宋·张炎《风入松·裳古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