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à
tián
yuán
xìng

朝代:宋作者:范成大浏览量:2
méi
zi
jīn
huáng
xìng
zi
féi
mài
huā
xuě
bái
cài
huā
cháng
luò
rén
guò
wéi
yǒu
qīng
tíng
jiá
dié
fēi
yuè
jiāng
mài
xiù
hán
yāng
shàng
dān
dào
gēn
dòu
xíng
kuài
tián
shuǐ
jīn
nián
chǐ
kuān
èr
mài
qiū
dǒu
bǎi
qián
tián
jiā
huàn
zuò
xiǎo
fēng
nián
bǐng
fàn
zèng
jiē
dào
西
fēng
shú
dào
tiān
bǎi
fèi
qiāo
tāng
xuě
yǒng
qiāo
chē
cáo
míng
suō
sāng
pén
shǒu
jiāo
xiāng
mián
jiǎn
duō
jiǎn
duō
xiǎo
lián
xiāo
shàng
juàn
cuī
shuì
fēi
jīn
nián
xìng
shèn
cán
sāng
shú
liú
huáng
zhī
xià
xià
tián
shuǐ
chū
jiāng
liú
gāo
lǒng
fān
jiāng
shàng
gōu
shì
rén
jìn
dīng
nán
cháng
zài
chē
tóu
zhòu
chū
yún
tián
cūn
zhuāng
ér
dāng
jiā
tóng
sūn
wèi
jiě
gōng
gēng
zhī
bàng
sāng
yīn
xué
zhòng
guā
huái
chū
yún
liáng
cōng
cōng
shǔ
ěr
cuì
chéng
shuāng
sān
gōng
zhǐ
sān
zhū
kàn
xián
qīng
yīn
mǎn
běi
chuāng
huáng
chén
xíng
hàn
jiāng
shǎo
zhù
nóng
jiā
shù
jǐng
xiāng
jiè
mén
qián
pán
shí
zuò
liǔ
yīn
tíng
zhèng
fēng
liáng
qiān
qǐng
fàng
zhào
huā
shēn
wǎn
wàng
guī
jiā
rén
àn
shí
chuán
xíng
chù
shí
yǒu
jīng
máng
xiǎo
fēi
cǎi
líng
xīn
fèi
chú
xuè
zhǐ
liú
dān
guǐ
zhì
mǎi
tián
liáo
zhòng
shuǐ
jìn
lái
miàn
shōu
tiáo
táng
qiān
wàn
fèi
xié
yáng
mǐn
biān
guā
cháng
chī
lóng
xiāng
duì
zhì
mèng
hún
zhēng
de
dào
chuáng

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农历五月的故乡,麦子长出了须,但还有些寒气,百姓在移秧时,披上棉絮怕着凉,但里面穿的确实单薄的衣物。在稻田的水中,蝌蚪们一群一群的出现,在游行时,排列成块状,今年稻田中的水只有一尺来宽。大麦和小麦都收成了,每斗百钱,农家称之为小丰收年。做饼做饭不会饥饿,可以一直持续到稻子丰收的时候。把蚕放在百沸滚开的水中抽丝,缲车的声音杂乱无章。采桑女子和缫丝工忙来忙去。品质不好的蚕茧没有多少,高品质的蚕茧很多。年轻的妇女连夜就在缫丝织绢了,乡绅们迫不及待地来催租索赋。希望今年收得蚕丝多,还有自己留一点质量差的蚕丝做一件夏天的衣服。农户下田将江流中的水出来,高埂两边水势很大,而且水有爬上高埂的趋势。田地的地势不平,而且农户们已经付出了全部力气,成年男子一直不停地踩踏着水车灌水。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农活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槐树的叶子均匀的挡住了太阳的照射,显得格外的凉爽,苍翠茂盛的槐叶成双成对。三公只能在三株槐树下乘凉。而我等悠闲之人却可以独享这北窗全部阴凉。在夏日的黄土路上,一个过客大汗淋漓的艰难行走,暂留在我家喝碗清爽香甜的井水吧;过客坐在门口的大石头上喝了起来,正午阳光很大,他在柳阴正好乘乘凉。近千顷的荷塘里荷花盛开,有小孩撑船持桨在其中嬉戏。不知不觉中划进了荷花深处,迷失了道路,天色渐晚却不舍归家,家人发现他的所在,全因他路过处有受惊的鸭子飞起。采摘菱角太辛苦,还把犁和锄头都荒废了,一不小心手指就受伤流血了。没钱买田耕种,只好种一些水产,可没想到最近连湖面也要收租了,这可怎么活啊。树上无数的蝉在傍晚时分叫的声音更大了,青蛙没有边际的吵闹乱叫,夜还有很长呢。那嘈杂声把耳朵都嘈聋了,如果不治好耳鸣病,又怎能在草席上睡个好觉做个好梦?

逐句剖析

"梅子金黄杏子肥":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

# 肥:指果肉肥厚。,金黄:诗中指梅子已成熟。,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肥:指果肉肥厚。麦花:荞麦花。菜花:油菜花。篱落:中午篱笆的影子。惟有:只有。蛱(jiá)蝶:菜粉蝶。

"麦花雪白菜花稀":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 菜花:油菜花。,麦花:荞麦花。

"日长篱落无人过":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

# 篱落:中午篱笆的影子。,日长:天长了,指白昼、白天越来越长。

"惟有蜻蜓蛱蝶飞":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 蛱蝶:菜粉蝶。,惟有:只有。

"五月江吴麦秀寒":农历五月的故乡,麦子长出了须,但还有些寒气,

# 麦秀:麦子长出了须,还没有结穗。,江吴: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吴中区),作者范成大的故乡。

"移秧披絮尚衣单":百姓在移秧时,披上棉絮怕着凉,但里面穿的确实单薄的衣物。

# 披絮:披着像棉絮的东西,花絮、芦絮、柳絮。,移秧:将培育好的苗移栽到田中。

"稻根科斗行如块":在稻田的水中,蝌蚪们一群一群的出现,在游行时,排列成块状,

# 科斗:即蝌蚪。,稻根:水稻的根部。

"田水今年一尺宽":今年稻田中的水只有一尺来宽。

"二麦俱秋斗百钱":大麦和小麦都收成了,每斗百钱,

# 钱: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一两的十分之一。,斗:量粮食的器具。,秋:收成。一作“收”。,二麦:大麦和小麦。

"田家唤作小丰年":农家称之为小丰收年。

# 唤作:叫做,称做。,田家:农家。

"饼炉饭甑无饥色":做饼做饭不会饥饿,

# 无饥色:会感到饥饿。,饼炉饭甑:指炉子做饼,用甑子做饭。

"接到西风熟稻天":可以一直持续到稻子丰收的时候。

# 熟稻天:水稻成熟的时节。

"百沸缲汤雪涌波":把蚕放在百沸滚开的水中抽丝,缲车的声音杂乱无章。

# 缲:同“缫”,抽茧出丝。

"缲车嘈囋雨鸣蓑":采桑女子和缫丝工忙来忙去。

"桑姑盆手交相贺":品质不好的蚕茧没有多少,

"绵茧无多丝茧多":高品质的蚕茧很多。

"小妇连宵上绢机":年轻的妇女连夜就在缫丝织绢了,

"大耆催税急于飞":乡绅们迫不及待地来催租索赋。

"今年幸甚蚕桑熟":希望今年收得蚕丝多,

"留得黄丝织夏衣":还有自己留一点质量差的蚕丝做一件夏天的衣服。

"下田戽水出江流":农户下田将江流中的水出来,

"高垄翻江逆上沟":高埂两边水势很大,而且水有爬上高埂的趋势。

"地势不齐人力尽":田地的地势不平,而且农户们已经付出了全部力气,

"丁男长在踏车头":成年男子一直不停地踩踏着水车灌水。

"昼出耘田夜绩麻":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

# 夜绩麻:把麻搓成线。,耘田:除草。

"村庄儿女各当家":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农活劳动。

# 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童孙未解供耕织":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

# 供:从事,参加。,未解:不懂。

"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 傍:从事,参加。

"槐叶初匀日气凉":槐树的叶子均匀的挡住了太阳的照射,显得格外的凉爽,

"葱葱鼠耳翠成双":苍翠茂盛的槐叶成双成对。

"三公只得三株看":三公只能在三株槐树下乘凉。

"闲客清阴满北窗":而我等悠闲之人却可以独享这北窗全部阴凉。

"黄尘行客汗如浆":在夏日的黄土路上,一个过客大汗淋漓的艰难行走,

# 浆:古代一种带酸味的饮料,这里比喻汗水浑浊。

"少住侬家漱井香":暂留在我家喝碗清爽香甜的井水吧;

# 漱井香:用香甜的井水漱漱口。,侬:我。,少住:稍稍停一会儿。

"借与门前磐石坐":过客坐在门口的大石头上喝了起来,

# 借与:让给。

"柳阴亭午正风凉":正午阳光很大,他在柳阴正好乘乘凉。

# 亭午:正午。

"千顷芙蕖放棹嬉":近千顷的荷塘里荷花盛开,

# 芙蕖:荷花。

"花深迷路晚忘归":有小孩撑船持桨在其中嬉戏。

"家人暗识船行处":不知不觉中划进了荷花深处,迷失了道路,天色渐晚却不舍归家,家人发现他的所在,

"时有惊忙小鸭飞":全因他路过处有受惊的鸭子飞起。

"采菱辛苦废犁鉏":采摘菱角太辛苦,还把犁和锄头都荒废了,

"血指流丹鬼质枯":一不小心手指就受伤流血了。

"无力买田聊种水":没钱买田耕种,只好种一些水产,

"近来湖面亦收租":可没想到最近连湖面也要收租了,这可怎么活啊。

"蜩螗千万沸斜阳":树上无数的蝉在傍晚时分叫的声音更大了,

# 蜩螗:蝉。

"蛙黾无边聒夜长":青蛙没有边际的吵闹乱叫,夜还有很长呢。

"不把痴聋相对治":那嘈杂声把耳朵都嘈聋了,如果不治好耳鸣病,

"梦魂争得到藜床":又怎能在草席上睡个好觉做个好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夏日田园杂兴》是宋代范成大所作的一组七言绝句,也是一组田园诗。诗作紧扣农村夏日,以白描绘“昼耘田、夜绩麻”等劳作场景,展田园风光与生活百态,童孙学种瓜尽显野趣;又借“租税无休日”揭露剥削现实。将田园野趣与民生疾苦并置,写实中含批判,语言通俗自然,是了解古代农村夏日风貌与社会情状的生动文本。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绝句,也是一组田园诗。范成大以细腻笔触,从夏日物候、反常气候、农事劳作、桑蚕生活、税赋压迫、童趣闲逸等多元视角,描绘乡村复杂生态:既展现有梅子金黄、童孙学种瓜的田园意趣,也曝露采菱血指、税急如飞的生存苦难,在农忙与闲逸、喜悦与悲辛的交织中,还原南宋乡村真实图景,传递对民生的深切观照与对田园生活的多维思索。

2. 分段赏析

其一:“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以色彩与形态铺陈夏日物候:梅子透金、杏子圆硕,麦花如碎雪、菜花渐稀疏,四种物象按“果—花”“黄—白”的视觉逻辑排列,暗合初夏蔬果成熟、花期将尽的时序变迁。“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转写人事:长日当空中,篱落间寂无人迹,唯有蜻蜓蛱蝶翩跹,以动态虫影反衬农忙时村庄的空寂,“无人过”三字暗藏农人“昼出耘田”的辛劳,使静景中暗含生活节奏的张力。其二:“五月江吴麦秀寒,移秧披絮尚衣单”直击反常气候:五月江南本该暑热,却因麦秀期遇寒,农人移秧时仍需披棉絮御寒,“披絮”与“衣单”的矛盾细节,暗示低温对农事的威胁。“稻根科斗行如块,田水今年一尺宽”以科斗聚集成块、田水暴涨一尺的景象,既写稻田生态,亦隐忧水患风险——科斗密集或因水温偏低,田水过深则恐浸稻根,全诗于白描中暗藏对气候与收成的深层焦虑。其三:“二麦俱秋斗百钱,田家唤作小丰年”以“斗百钱”写麦价微涨,农人便称“小丰年”,语气中透着辛酸:微薄的收成竟成奢望。“饼炉饭甑无饥色,接到西风熟稻天”描绘短暂温饱:饼炉冒烟、饭甑不空,勉强撑到稻熟时节。“接到”二字极具分量,既写时序承接,亦见农人在苛政下靠这点收成“接力”求生的艰难,所谓“丰年”实为生存线上的短暂喘息。其四:“百沸缲汤雪涌波,缲车嘈囋雨鸣蓑”以“雪涌波”状沸水翻腾,“雨鸣蓑”拟缲车声响,视听交织中再现煮茧抽丝的繁忙。“桑姑盆手交相贺,绵茧无多丝茧多”聚焦采桑女的喜悦:绵茧少而丝茧多,意味着出丝率高。“盆手”写沾水解蚕的动作,“交相贺”则以群体动态传递丰收的实在欢愉,全诗于劳作噪声中透出庶民生活的实在暖意。其五:“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形成尖锐对比:新妇连夜赶织,里正催税却急如飞箭。“连宵”见劳作强度,“急于飞”状税吏蛮横,二者构成生存压迫的双重奏。“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以“幸甚”二字逆转:幸亏蚕桑丰收,才能留些黄丝织夏衣。“留得”二字满是无奈——丰收果实大多被赋税搜刮,仅余残缕聊以蔽体,喜悦中浸透被剥削的苦涩。其六:“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写双向抗旱:下田需将水戽入江流,高垄则要引江水逆灌沟渠,“戽水”“翻江”两个动词凸显劳作难度。“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道尽艰辛:因地势高低不均,壮丁需终日踩动龙骨水车。“长在”二字写时间延续,“踏车头”的重复动作中,可见农人在自然局限前以血肉之躯硬抗的悲壮,全诗无一字叹苦,却处处是生存重压的回响。其七:“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以对仗句概括农忙日常:白昼耘田、夜晚绩麻,男女老少各担其责,“各当家”三字道尽生计逼迫下的早熟。“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以妙笔生趣:孩童尚不懂耕织,却在桑荫下模仿种瓜,稚拙动作中既有对成人世界的好奇,亦暗含农事传承的无意识延续。全诗以“学种瓜”的细节收束,于辛劳中透出生命延续的微光。其八:“槐叶初匀日气凉,葱葱鼠耳翠成双”写槐树新叶匀整,叶形如鼠耳般葱翠,“初匀”“葱葱”以叠词状草木生机,“日气凉”暗点树荫遮暑的惬意。“三公只得三株看,闲客清阴满北窗”以典故对照:传说槐树象征三公之位,而诗人只取三株自赏,北窗下清阴满布,足供闲客休憩。全诗借槐叶清阴抒退隐之乐,“闲客”二字与前几首的农忙形成反差,暗藏对官场束缚的疏离与乡野闲逸的自得。其九:“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以“汗如浆”状行客燥热,“漱井香”邀其饮井水消暑,口语化的“少住”“侬家”透着乡野直白的热情。“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续写善举:让出门前磐石,指引柳荫下的凉风处。全诗无华丽辞藻,却以“漱井”“磐石”“柳阴”等日常物象,勾勒出农人在艰辛生活中仍保有的质朴善意,于酷热中透出人情的清凉。其十:“千顷芙蕖放棹嬉,花深迷路晚忘归”写荷塘畅游之乐:千顷荷花中荡舟,因花深而迷路,直至傍晚仍忘归。“放棹嬉”见随性,“迷路”“忘归”则以浪漫笔触写沉醉,与前几首的劳作苦形成鲜明对比。“家人暗识船行处,时有惊忙小鸭飞”以巧思收束:家人能辨认船行轨迹,因常有小鸭惊飞为标记。“惊忙小鸭”的动态点缀,使静谧荷塘顿生灵趣,全诗于自然之美中展现乡野生活的诗意侧面。其十一:“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以极致写实撕开苦难:采菱人手指流血如丹,形容枯槁如鬼,甚至无暇顾及犁锄。“血指流丹”的视觉冲击与“鬼质枯”的形态刻画,将劳作摧残推向极致。“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以冷峭转折揭露苛政:本因无田而借湖面种菱,如今湖面也被征税。“聊种水”的无奈与“亦收租”的残酷对撞,道尽农人退无可退的绝境,全诗成为封建剥削的血泪证词。其十二:“蜩螗千万沸斜阳,蛙黾无边聒夜长”以“千万”“无边”状蝉鸣蛙噪之盛,“沸斜阳”“聒夜长”从黄昏到深夜,写虫声持续不断的嘈杂。“不把痴聋相对治,梦魂争得到藜床”以反语收束:若不装痴作聋,怎能安然入睡?表面写虫鸣扰人,实则隐喻现实烦忧——苛税、天灾如虫鸣般日夜折磨农人,“痴聋”是无奈的自我麻痹,“梦魂”难安才是生存常态,全诗于喧嚣中透出深沉的生存疲惫。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放鹤亭记》

下一篇: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