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凝成一颗冰":我曾在四海漂泊,足迹遍布海北天西,如今两鬓斑白,头发像蓬草一样杂乱,
"露穠冰厚更芳馨":游历过那么多地方,可惜还缺少一根竹杖去好好游历闽地的山峦。
"夜凉将到星河下":鄞地船只上的荔枝,新鲜得就像是刚刚从树上采摘下来的一样,
"拟共嫦娥斗月明":有了这新鲜的荔枝,我又何必再拄着拐杖去游历那雪峰山呢?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1. 写作手法
比喻:“甘露凝成一颗冰”,将荔枝比作由甘露凝成的冰,形象地写出荔枝的晶莹剔透,给人以直观的视觉感受,突出荔枝的色泽与质感。拟人:“拟共嫦娥斗月明”,赋予荔枝人的行为,想象它要与嫦娥比皎洁,把荔枝写得富有情趣,使荔枝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活,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强化了对荔枝的赞美之情。
2. 分段赏析
首句“甘露凝成一颗冰”:诗人开篇便以奇妙想象切入,把荔枝比作由甘露凝结而成的“冰”。这一比喻十分精妙,既凸显荔枝外观晶莹剔透,如同冰珠般纯净,又暗示其口感清凉,仿佛能驱散夏日酷热,让人瞬间对荔枝的美妙有了直观感受,为全诗奠定清新美妙的基调。次句“露浓冰厚更芳馨”:进一步描述荔枝。“露浓冰厚”从质地与形态上,强调荔枝饱满多汁,表皮似凝着厚重露珠,质感丰盈。“更芳馨”则笔锋一转,突出荔枝香气浓郁。诗人通过这一句,从视觉、触觉到嗅觉,全方位展现荔枝的诱人之处,让人不禁垂涎欲滴,也加深了读者对荔枝美好形象的感知。第三句“夜凉将到星河下”:此句笔锋从荔枝本身描绘转向诗人所处环境。夜幕降临,凉意渐生,诗人置身于天地之间,准备前往星河之下。这里营造出空灵、清幽的氛围,为下句诗人奇特想象做铺垫,使整首诗从对荔枝的写实转入浪漫幻想,拓展了诗歌意境。尾句“拟共嫦娥斗月明”:诗人突发奇想,要与嫦娥比试谁更皎洁。荔枝在诗人眼中,已不只是美味水果,更成为美好与高洁的象征。在这清凉夜色中,诗人带着荔枝,仿佛自身也拥有与嫦娥媲美的风姿,借荔枝抒发内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展现出诗人浪漫情怀与独特情趣,让全诗在奇幻想象中余韵悠长。
上一篇:宋·苏轼《游三游洞》
下一篇:宋·陆文圭《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