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把青霓":左手握着青色的云霞,
# 青霓:青云。
"右手挟明月":右手挟持着皎洁的明月。
"吾使丰隆前导":我让雷神丰隆在前面引路,
# 丰隆:雷神。
"叫开阊阖":叫开了天门。
# 阊阖:天门。
"周游上下":我在天地间尽情遨游,
# 周游上下:战国楚·屈原《楚辞·离骚》:“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
"径入寥天一":直接进入了空旷的天空。
# 径入寥天一:整句选上:《庄子·卷六·〈内篇·大宗师〉》:“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寥天一。”按:寥天一谓天之空虚至一者,清静无为之人入于寂寥,和无形之天合而为一也。寥天一:空虚浑然一体的高天。
"览玄圃":观赏了玄圃,
# 玄圃:神山。
"万斛泉":万斛清泉,
# 斛:古代量米容器,十斗为一斛。
"千丈石":千丈巨石。
"钧天广乐":欣赏着天上的仙乐,
# 钧天广乐:天上的音乐。
"燕我瑶之席":在美玉装饰的宴席上欢宴。
# 瑶之席:战国楚·屈原《楚辞·九歌·东皇太一》:“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瑶:瑶池,传说中的仙池,为群仙宴饮之所。,燕:同“宴”,即宴饮。
"帝饮予觞甚乐":天帝举起酒杯与我共饮十分欢乐,
# 饮予:即劝我饮。
"赐汝苍璧":赐给我这块苍壁。
# 苍璧:四卷本丁集作“苍璧”。
"嶙峋突兀":这块苍壁怪石嶙峋、突兀高耸,
# 嶙峋突兀:形容苍壁重叠高耸。
"正在一丘壑":正位于一座山丘沟壑之中。
# 丘壑:即山谷。
"余马怀":我的马因怀恋旧地而不肯前行,
"仆夫悲":车夫悲伤。
"下恍惚":向下呈现出恍惚的样子。
"开山径得石壁":开辟山间小路时发现了石壁,
"因名曰苍壁":于是命名为“苍壁”。
"事出望外":这件事出乎意料之外,
"意天之所赐邪":猜想这是上天所赐予的吧,
"喜而赋":高兴地为此作赋。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豪放词,也是一首游仙抒怀词。词中借助奇幻想象描绘了词人登天周游、受赐苍壁的超现实场景,在仙凡交织中体现了词人既向往自由超脱又难舍家国情怀的矛盾心境,最终以苍壁“势欲摩空”的意象,寄托了虽处江湖却志在天下的报国热忱。
2. 写作手法
用典:“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化用《史记・赵世家》中赵简子梦游天庭的典故,以天帝在瑶池设宴、亲赐苍壁的情节,暗喻自身受天眷顾的理想境遇。典故中赵简子得赐竹篮后建功立业,词人则以“苍壁”自喻,既显“势欲摩空”的雄奇气象,又借“一丘一壑”的隐者意象,暗藏“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用世之志。结句援引《离骚》“仆夫悲余马怀”之典,以随从与马匹的眷恋,突兀收束仙境幻想,直言对故土的深情眷恋,揭示出词人既向往超然境界又难舍家国情怀的内心矛盾。
3. 分段赏析
这首词上阕以登天周游为核心,词人借助想象驾驭神马遨游太空。起句“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气势非凡,瞬间将读者带入天马行空的壮阔幻境。随后化用屈原《离骚》诗句勾勒天宫图景:“叫开阊阖”脱胎于“吾令帝阍开关兮”,但与屈原被拒于天门不同,词人笔下的天神因“禀承天恩”而顺利放行,雷师轻松叫开天门;“吾使丰隆前导”则整合《离骚》“吾令丰隆乘云兮”的意象,将屈原上天碰壁与下界“求女”的情节熔铸为一体,描绘出词人在天国上下周游、直抵“寥天一”之境的场景。他于玄圃胜境中,饱览万斛涌泉奔涌、千丈奇石矗立的奇幻景象,字里行间洋溢着神游天宇的豪迈之气。下阕聚焦受赐与怀乡的情感脉络。“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化用《史记·赵世家》中赵简子梦游天国的典故,却赋予全新内涵:天帝于瑶池设宴,以仙乐相娱、亲自斟酒,更赐苍壁以示恩遇。这一情节既暗合秦穆公、赵简子受天幸的典故,更凸显词人“立功报国”的雄心——如他在《临江仙》中所言“莫笑吾家苍壁小,棱层势欲摩空”,苍壁虽踞“一丘一壑”,却象征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高远志向。词末三句借《离骚》“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的意境,展现词人矛盾的心绪:即便身处天宫盛筵,仍对故土魂牵梦绕,随从与马亦为之悲戚,最终毅然辞别仙境返回尘寰。这种眷恋既流露对陶令归隐生活的微妙向往,更因苍壁所寓的“积极用世”情怀,折射出词人不甘遁世、寄志苍壁的远大抱负。全词熔铸屈骚、史传典故于想象之中,在神幻与现实的交织中,彰显出沉雄豪迈又深婉执着的情感。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在艺术风貌与精神内核上深受屈原《离骚》浸润,不仅在表现手法上借鉴其浪漫主义风格,更将《离骚》的词句与意象巧妙熔铸其中。然而,辛弃疾并非单纯的模仿者,而是对《离骚》的诗句进行了深度的艺术加工与创新转化。他撷取屈原叩关天帝受阻、下界求女无果,最终听从巫咸、灵氛之劝而“周流观乎上下”,却因“仆夫悲,余马怀”而黯然返程等经典情节,打破原有叙事逻辑,通过创造性的重组与重构,赋予其全新的思想内涵。同时,词人将这些源自《离骚》的元素与《史记》中赵简子梦游受赐的典故自然糅合,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构建出超脱尘世、奇幻瑰丽的意境空间,使作品成为抒发个人壮志未酬、渴望建功立业情感的独特载体,实现了对传统经典的传承与突破。
# 用笔如龙跳虎卧,不可羁勒,才情横溢,海天鼓浪。然以音律绳之,岂能细意熨贴。
清李佳《左庵词话》
# 古色苍苍然。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