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ìng
fēng
·
·
zuó
shān
gōng
dào
zài
guī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1
zuì
guī
yuán
jiā
rén
yǒu
tòng
yǐn
zhī
jiè
shū
zuó
shān
gōng
dào
zài
guī
ér
tóng
yīng
xiào
zuì
shì
tóu
hún
wèi
xǐng
xiū
wèn
mèng
hún
yóu
zài
jiā
qiān
zuì
xiāng
lái
wǎng
zhī
chù
wēn
róu
dōng
pàn
bái
yún
西
xiàng
绿
chuāng
gāo
chù
kàn
biàn
liú
líng
yuán
yǒu
xián

译文

大醉后从葛园归来,家人有禁止过度饮酒的告诫,因此我把感慨写在墙壁上。昨夜我如同晋代的山简一样,喝得酩酊大醉,被人载着回家。孩子们想必会笑话我醉得不成样子,瘫软如泥。有人试着扶我抬头,可我完全没有清醒。别问我为何醉成这样了,我的梦魂仿佛还停留在葛园的溪边。想要寻觅古往今来通往醉乡的路吗。我知道它在哪里。就在那温柔之乡的东边、白云飘荡的西边。我走到绿窗边,向高处眺望。在墙壁上四处题写。就像古代嗜酒的刘伶一样,我也有一位贤良的妻子。

逐句剖析

"大醉归自葛园":大醉后从葛园归来,

# 葛园:“葛溪水源出上饶县灵山,过当县李诚乡,在县西二里。昔欧冶子居其侧,以此水淬剑,又有葛玄冢焉,因曰葛水。”葛园不详。

"家人有痛饮之戒":家人有禁止过度饮酒的告诫,

"故书于壁":因此我把感慨写在墙壁上。

"昨夜山公倒载归":昨夜我如同晋代的山简一样,喝得酩酊大醉,被人载着回家。

# 倒载:倒着骑马。,山公:即山简。

"儿童应笑醉如泥":孩子们想必会笑话我醉得不成样子,瘫软如泥。

"试与扶头浑未醒":有人试着扶我抬头,可我完全没有清醒。

# 扶头:酒名。

"休问":别问我为何醉成这样了,

"梦魂犹在葛家溪":我的梦魂仿佛还停留在葛园的溪边。

# 葛家溪:即葛溪。

"千古醉乡来往路":想要寻觅古往今来通往醉乡的路吗。

# 醉乡:唐王绩有《醉乡记》。

"知处":我知道它在哪里。

"温柔东畔白云西":就在那温柔之乡的东边、白云飘荡的西边。

# 白云:即白云乡,指仙乡。,温柔:即温柔乡,指迷人的美色。

"起向绿窗高处看":我走到绿窗边,向高处眺望。

"题遍":在墙壁上四处题写。

"刘伶元自有贤妻":就像古代嗜酒的刘伶一样,我也有一位贤良的妻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定风波・昨夜山公倒载归》是宋代辛弃疾所作的词。1186年,47岁的辛弃疾遭弹劾落职,隐居上饶五年间创作此词。词中描绘自身醉酒如泥被儿童笑,试扶未醒仍梦在葛家溪的状态,借“千古醉乡”等意象及山公、刘伶典故,运用用典、借景抒情的手法,表面写醉酒情状,实则曲折抒发不被重用的无奈与愤慨。全词风格豪放自然,将生活场景与内心情绪巧妙融合,以看似洒脱的醉酒叙事,隐含深沉的情感,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抒怀之作。描绘了词人昨夜从葛园大醉而归,如晋代山简般醉倒,连儿童都可能嘲笑其醉态,被扶时仍未清醒,梦魂仿佛还在葛家溪畔。又借“千古醉乡”点明醉中寻求解脱之意,以醉乡在“温柔东畔白云西”展现超脱尘世的向往。最后写酒醒后在绿窗高处题字,提及刘伶有贤妻,暗指自己家人有痛饮之戒。全词通过醉酒经历,抒发了被闲置、不被重用的无奈与愤慨,同时也流露出借酒逃避现实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用典:词中“山公倒载”化用晋代山简醉酒的典故,以山简自比,描绘自己醉酒而归的模样;“刘伶”也是典故,刘伶好酒,词人借此暗示自己借酒排遣内心情绪,使表达更具文化底蕴和深意。借事抒情:通过叙述自己醉酒后儿童嬉笑、扶头未醒以及梦魂仍在葛家溪等事,表面写醉酒状态,实则借这些事抒发自己不被重用,只能在醉中寻求慰藉的无奈和愤慨之情。

3. 分段赏析

上片:生动描绘作者醉酒归来的情景,以“昨夜山公倒载归。儿童应笑醉如泥”,借用“山公倒载”典故,形象地展现出自己如晋人山简般酩酊大醉,被人载回,连儿童都嘲笑的画面,充满生活气息。“试与扶头浑未醒。休问。梦魂犹在葛家溪”,进一步刻画酒醉之深,“浑未醒”一语双关,既指身体的沉醉,也暗喻自己对现实的无奈逃避,不愿清醒面对不被重用的处境。“休问”和“梦魂犹在葛家溪”则表明自己醉有缘由,抒发了壮志难酬、愤懑无处发泄的情绪。下片:先以“千古醉乡来往路。知处。温柔东畔白云西”,点明醉乡是古往今来失意人的归宿,而自己也将醉乡视为寄托之所,体现出报国无门只能借酒消愁的无奈。“起向绿窗高处看。题遍。刘伶元自有贤妻”,运用刘伶的典故,语言风趣幽默,表面顺从妻子的劝诫,称其为“贤妻”,实则暗示自己仍会沉醉于醉乡,巧妙地表达了内心对现实的不满与坚持自我的态度。

4. 作品点评

《定风波・昨夜山公倒载归》是辛弃疾词作中的独特篇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从写作特色看,全词围绕醉酒展开,纯用白描手法,以质朴的语言如实地描绘醉酒状态与酒后情思,看似浅白,实则蕴含着深沉的情感与复杂的心境。行文幽默风趣,如运用刘伶典故,增添了诙谐意味。在情感表达上,它巧妙地将作者不被重用的愤慨与无奈融入其中,同时,作者以看似轻松的笔调处理沉重主题,举重若轻,展现出旷达的胸襟。从文学地位而言,此词展现了辛弃疾词作丰富的情感维度和多样的表现手法,体现了他在闲居时期的创作风格,对于研究其人生际遇与文学创作的关联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沁园春·甲子相高》

下一篇:宋·辛弃疾《玉楼春 用韵答吴子似县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