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ǐ
diào
tóu
yún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1
yún
qià
xiàng
jiǔ
biān
lái
dōng
fēng
guò
jìn
guī
yàn
jiàn
xīng
huí
wén
dào
suǒ
chuāng
fēng
yuè
gèng
zhuó
shī
wēng
zhàng
zuò
xuě
táng
cāi
suì
hàn
liú
lín
yào
lái
duǎn
qíng
dēng
cháng
jiàn
jiá
shēng
tái
diāo
gōng
guà
yòng
zhào
yǐng
luò
qīng
bēi
duō
bìng
guān
xīn
yào
guǒ
xiǎo
zhāi
qīn
chú
cài
jiǎ
lǎo
zhèng
āi
běi
chuāng
zhú
gèng
qiàn
rén
zāi
yán
wén
tóng
ān
dào
qián
yùn
yīn
zài
xiè
zhī

译文

寄给我华美的书信,恰好在饮酒时到来。东风吹过,归雁都已飞过,却不见客星回来。听说那雕花窗下的风月,又有诗翁拄着拐杖漫步其间,应像苏轼在雪堂中推敲诗句。年岁干旱不要留客,需要那霖雨快来。矮脚灯旁,长剑剑柄,都快要生出青苔了。雕弓挂在墙上没有用处,影子映照在清酒杯中。身体多病,惦记着药囊,亲自摘取、锄种菜苗,我正需要哀叹。夜晚北窗外的竹子在雨中,再请乡野之人栽种。严子文与傅安道一同依照之前的韵脚作诗,于是我再次和诗以表感谢。

逐句剖析

"寄我五云字":寄给我华美的书信,

# 寄我五云字:即谓严子文来函。多用以敬指他人来信。五云字:指唐代韦陟在书牍上用草书署名的字体,因所署“陟”字如五朵云,时人慕之,因有此称。

"恰向酒边来":恰好在饮酒时到来。

# 酒边来:一作“酒边开”。

"东风过尽归雁":东风吹过,归雁都已飞过,

"不见客星回":却不见客星回来。

# 客星:特指东汉隐士严光,这里以严光况严子文。《后汉书·严光传》:“(光武帝)复引(严)光入,论道旧故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后诗文中常用为典故。唐·杜甫《赠翰林张四学士》诗:“天上张公子,宫中汉客星。”宋·杨万里《读严子陵传》诗:“客星何补汉中兴,空有清风冷似冰。早遣阿瞒移汉鼎,人间何处有严陵。”元·张可久《寨儿令·过钓台》曲:“不恋朝章,归钓夕阳,白眼傲君王。客星犯半夜龙床,清风占七里鱼邦。”

"闻道琐窗风月":听说那雕花窗下的风月,

# 闻道:一作“均道”。

"更著诗翁杖屦":又有诗翁拄着拐杖漫步其间,

"合作雪堂猜":应像苏轼在雪堂中推敲诗句。

# 雪堂:苏轼被贬于黄州时,寓居于临皋,在东坡曾修筑一座“雪堂”,此借指注文所云“雪斋”。

"岁旱莫留客":年岁干旱不要留客,

"霖雨要渠来":需要那霖雨快来。

# 霖雨:指傅说,这里以傅说况傅安道。《尚书·说命上》:说筑傅岩之野,惟肖。爰立作相,王置诸其左右。“......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

"短檠灯":矮脚灯旁,

# 短檠灯:一作“短灯檠”,矮座简陋的灯,贫寒时则用,富贵时则弃之不用。檠,灯台。韩愈《短灯檠歌》:“吁嗟世事无不然,墙角君看短檠弃。”

"长剑铗":长剑剑柄,

# 长剑铗:用战国时冯谖弹铗作歌的典故。

"欲生苔":都快要生出青苔了。

"雕弓挂壁无用":雕弓挂在墙上没有用处,

# 雕弓挂壁无用:雕弓”二句:即用“杯弓蛇影”典故,此写词人忧谗畏讥的心态。汉代应劭《风俗通.怪神记》中记载,有个人名叫杜宣,饮酒时见杯中似有蛇,酒后觉胸腹作痛,多方医治无效。后知是壁上所悬赤弓之影照于杯中,形如蛇,病遂愈。

"照影落清杯":影子映照在清酒杯中。

"多病关心药裹":身体多病,惦记着药囊,

# 多病关心药裹:杜甫《酬郭十五判官》诗:“药裹关心诗总废,花枝照眼句还成。”药裹,药囊。裹:一作饵。

"小摘亲鉏菜甲":亲自摘取、锄种菜苗,

# 小摘亲鉏菜甲:杜甫《有客》诗:“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鉏:同“锄”。菜甲:菜英,蔬菜初生之。菜甲,菜英,蔬莱初生时长的叶子。

"老子政须哀":我正需要哀叹。

# 老子政须哀:用汉将马援语。老子:自称,犹“老夫”,政:同“正”。

"夜雨北窗竹":夜晚北窗外的竹子在雨中,

"更倩野人栽":再请乡野之人栽种。

"严子文同傅安道和前韵":严子文与傅安道一同依照之前的韵脚作诗,

"因再和谢之":于是我再次和诗以表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水调歌头·寄我五云字》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做的一首酬和词。词中上片专抒殷勤盼望友人前来的挚情,从接读友人来信写起,借传书雁意象写盼望等待,又悬想友人闲适生活,以岁旱望霖雨表达盼友急切。下片因友人未来赋写自身家居寂寞可悲,用“短檠灯”“长剑铗”“雕弓挂壁”等意象及典故,表现为世所弃、壮志难酬的悲愤。全词用典使事含深意,表意曲折含蓄,向朋友倾诉了归隐后的内心真实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被罢官归隐,住上饶带湖新居,淳熙九年(1182)严子文、傅安道寄词庆贺新居,辛弃疾写此词答谢。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酬和词。介绍了作者罢官归隐后接到友人贺信的情形,描绘了盼望友人前来的急切心情及自身家居的寂寞可悲,体现了作者壮志难酬、忧谗畏讥的幽愤情感,营造了孤寂、压抑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的友情及自身怀才不遇的悲愤。

2. 写作手法

用典:此中多处用到典故,“短檠灯,长剑铗,欲生苔”巧用相关典故,短檠灯是贫贱时用、富贵时弃的东西,长剑铗本是建功利器,此处以二者几欲生苔,写家居陈设荒败,实则象征自己为世所弃、壮志难酬。“雕弓挂壁无用,照影落清杯”利用“杯弓蛇影”典故,表面写雕弓挂壁徒落影杯中,深层表达自己忧谗畏讥的忧愤。

3. 分段赏析

上片:“寄我五云字,恰向酒边来”“五云字”化用典故,代指友人华美的书信,如五彩云霞般珍贵,暗含对友人才情的赞赏。“恰向酒边来”以饮酒时接信的场景,自然引出欣喜之情,酒兴与友情交织,既显生活闲适,又透露出对友人音讯的期待,为全词奠定情感基调。“东风过尽归雁,不见客星回”“东风过尽”点明时序流转,暮春已至,归雁南飞而尽,却未见友人踪迹。“客星”化用严光典故,既指友人,亦自喻客居归隐之身。以自然意象的“过尽”与“不见”形成对比,借归雁传书的传统意象,层层递进地渲染望眼欲穿的怅惘,隐含对仕途失意、故人难聚的双重感慨。“闻道琐窗风月,更著诗翁杖履,合作雪堂猜”“琐窗风月”勾勒出友人居所的雅致清幽,“诗翁杖履”以细节刻画友人闲逸的高士形象。“雪堂”典出苏轼黄州谪居之所,既赞友人居处如文人雅境,亦暗喻友人与自己同抱不遇之叹。“合作”二字以揣测语气传心照不宣之意,既表达对友人生活的向往,又暗含同病相怜的惺惺相惜,笔法曲折含蓄。“岁旱莫留客,霖雨要渠来”表面以“岁旱”切友人信中提及的灾情,实则以“霖雨”喻友人之才德,渴望其如甘霖济世,既呼应上片盼友之情,又升华至对贤才大用的期待。“莫留客”双关,既盼友人速来,亦隐讽时局需贤,将个人友情与家国情怀交织,情感从私谊升华为对现实的关切,笔力雄健。下片:“短檠灯,长剑铗,欲生苔”“短檠灯”(矮脚灯架)与“长剑铗”并置,前者象征贫寒微贱之物,后者代表建功利器,二者“欲生苔”的荒废状态,实为词人自我形象的物化——昔日金戈铁马的壮志,如今只能在孤灯寒斋中锈蚀蒙尘。以器物的闲置隐喻人生价值的虚掷,极简笔触中见尽英雄失路的悲凉。“雕弓挂壁无用,照影落清杯”“雕弓挂壁”如烈士暮年的剪影,曾经的战场利器沦为装饰,其倒影落于酒杯,暗合“杯弓蛇影”典故,既写寂寞中对影自怜的孤独,亦借典故暗示遭谗被谤的忧惧。酒中弓影虚虚实实,恰似词人被扭曲的仕途命运,物我交融间,将壮志成空与忧谗畏讥的双重悲愤推向高潮。“多病关心药裹,小摘亲鉏菜甲,老子政须哀”化用杜甫“多病所须惟药物”与马援“悠悠伏枥马,恨迫于衰朽”的意绪,直言归隐后的潦倒:病中需药,亲手种菜,看似平淡的生活细节,却以“政须哀”直抒胸臆——非为田园清苦而哀,乃为理想破灭、报国无门而哀。“老子”一词挟磊落之气,将愤懑与悲凉和盘托出,毫不掩饰。“夜雨北窗竹,更倩野人栽”以“夜雨竹”的清寂意象收束,化用陶渊明“北窗高卧”的隐逸典故,却以“倩野人栽”的动作打破超然:看似雅致的种竹之举,实则是百无聊赖中的自我排遣。雨打修竹的声响,既是自然天籁,亦似心潮澎湃,于淡笔中见深意,将归隐的无奈与不甘,尽付于这一帧清冷的雨夜图景之中。

4. 作品点评

此词由思人始,以写己结,下片抒悲情是正题,向朋友倾诉归隐后内心真实感受。主要表达手法是“二重结构”,用典含深意,表意曲折含蓄。王兆鹏评“欲生苔”三字虽夸张,但“欲”字见词人孤臣孽子之心,其忧谗畏讥、老来多病的悲怆之情亦见于言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词由严子文来函引发思绪。重点在下阕。“欲生苔”三字虽嫌夸张,但“欲”字正鉴词人一片孤臣孽子之心。同时词人忧谗畏讥,老来多病的悲怆之情,亦见于言表。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兆鹏《水调歌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寿朱晦翁》

下一篇:宋·辛弃疾《鹧鸪天·点尽苍苔色欲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