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áo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1
gāo
jià
jīn
jīng
zhào
shuǐ
hán
lěi
lěi
xiǎo
zhāi
biàn
便
duī
pán
jūn
niàng
liáng
zhōu
jiǔ
lái
jiù
shuāi
wēng
shé
běn
gān

译文

高高的葡萄架,葡萄茎色泽如金,在水中倒映出清寒之态,果实繁多,轻轻采摘很快便堆满盘子。庆幸葡萄没有被用来酿造换取凉州官职的酒,来解救我这个老头干渴的舌头。

逐句剖析

"高架金茎照水寒":高高的葡萄架,葡萄茎色泽如金,在水中倒映出清寒之态,

# 金:《诗渊》册二页一二〇六作新。

"累累小摘便堆盘":果实繁多,轻轻采摘很快便堆满盘子。

"喜君不酿凉州酒":庆幸葡萄没有被用来酿造换取凉州官职的酒,

"来救衰翁舌本乾":来解救我这个老头干渴的舌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赋葡萄》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高架金茎照水寒,累累小摘便堆盘”描绘了葡萄架下葡萄成熟,采摘后堆放在盘中的景象,展现了葡萄的丰硕。后两句“喜君不酿凉州酒,来救衰翁舌本乾”则以诙谐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葡萄能用来解渴的欣喜。全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葡萄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具有一种清新自然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前两句通过描写葡萄架、葡萄以及周围的水等景色,营造出清幽的氛围,为后文表达对葡萄的喜爱之情做铺垫,借景抒情,景中含情。用典:“喜君不酿凉州酒”一句运用了与凉州酒相关的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趣味性,使诗歌表达更加委婉含蓄。拟人:“来救衰翁舌本乾”中“救”字把葡萄拟人化,赋予葡萄以人的行为和情感,仿佛葡萄是有意识地来帮助诗人解渴,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2. 分段赏析

“高架金茎照水寒”:此句为环境描写,描绘出葡萄架高高架起,茎蔓在水中倒映,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高架金茎”写出了葡萄架的形态,“照水寒”则通过水的寒意,为画面增添了一份清幽的氛围,暗示了葡萄生长环境的清幽,也为全诗奠定了一种静谧的基调。“累累小摘便堆盘”:“累累”生动地写出了葡萄果实繁多的样子,展现出丰收的景象。“小摘便堆盘”描绘了轻轻采摘后,葡萄就堆满了盘子,一个“便”字,表现出采摘的轻松和葡萄的丰硕,让人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喜君不酿凉州酒”: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典故,凉州酒在古代颇为有名,常以葡萄酿造。诗人说“喜君不酿”,是一种诙谐的表达,打破了人们惯常的思维,不是将葡萄用于酿酒,而是有了别样的用途,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来救衰翁舌本乾”: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感受,“衰翁”是诗人自指,“舌本乾”写出了诗人的口渴状态,而葡萄的出现正好解了口渴,“救”字用得极为生动,将葡萄的作用夸大,突出了诗人对葡萄的感激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在生活中发现美好事物的那种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如梦令·赋梁燕》

下一篇:宋·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