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粟如来出世":像金粟如来从世间出现,
# 金粟如来:颇欲也。木樨色黄似金,花小如粟,故称“金粟”。《净名经义钞》:“梵语维摩诘,此云净名,般提之子。……过去成佛,号‘金粟如来’。”释寂照《谷响集》:“李善注头陀寺碑,引《发迹经》云:‘净名大士是往古金粟如来。’予尝检《藏》中,不得此经。”唐·李白《荅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诗:“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蕊宫仙子乘风":又似蕊宫仙境的仙子乘着凉风轻盈而至。
# 蕊宫:蕊珠宫之简称。《黄庭内景经》:“太上大道玉晨君,闲居蕊珠作七言。”注云:“蕊珠,上清境宫阙名也。”
"清香一袖意无穷":衣袖间满溢的清冽香气蕴含着无尽意韵。
"洗尽尘缘千种":洗去了尘世间万千繁杂的情缘与烦忧。
"长为西风作主":它长久地在萧瑟西风中挺立做主,
"更居明月光中":更安然栖息在皎洁的明月清辉之中。
"十分秋意与玲珑":将十成的秋日韵味与精巧玲珑的姿态尽显。
"拼却今宵无梦":今夜甘愿沉醉其中,连梦境都抛却不顾。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全词以“金粟如来”“蕊宫仙子”比喻木犀花朵,描绘其清香沁人、能涤荡尘缘的特质;又写木犀在西风中挺立、沐浴于明月光中的姿态,将浓郁秋意与玲珑花姿相融,表达出对木犀清雅神韵的赞赏与沉醉。
2. 写作手法
拟人:“长为西风作主,更居明月光中”一句,将木犀拟作掌控秋风的主宰,强化了木犀的主体性,同时暗含作者对高洁品格的追求。虚实相生:“金粟如来出世,蕊宫仙子乘风”一句,“蕊宫仙子”化用道教仙宫意象,与“乘风”动态描写构成虚实相生的意境。作者将桂花的自然之美与个人情感、理想追求巧妙融合,展现了其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3. 分段赏析
上片咏桂花的仙姿与清韵,寄寓超脱情怀。“金粟如来出世,蕊宫仙子乘风”:开篇便极富想象力,词人把桂花比作“金粟如来出世”。“金粟”是桂花的别称,因其色泽金黄,花朵细小如粟,而“金粟如来”在佛教中常指维摩诘居士,这样的比喻赋予桂花超凡脱俗的神圣感。又将其想象“蕊宫仙子乘风”,“蕊宫”即蕊珠宫,是道教传说中仙女居住的地方,仙子乘风而来,生动地描绘出桂花如同仙子般轻盈、飘逸的姿态,从一开始就奠定了桂花高雅、神秘的形象基调。“清香一袖意无穷,洗尽尘缘千种”:这两句着重描写桂花的香气。桂花香气浓郁且独特,“清香一袖”形象地表现出桂花香气萦绕衣袖,给人带来无穷的意趣。“洗尽尘缘千种”则进一步升华,强调桂花的香气仿佛有净化心灵的力量,能让人忘却世间种种烦恼与尘缘,体现出桂花香气的超凡魅力,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惬意,同时也暗示了词人在桂花香气中获得了心灵的慰藉。下片写桂花的生长环境与秋夜意韵,暗含孤高心境。“长为西风作主,更居明月光中”:“西风”即秋风,桂花通常在秋季开放,所以说桂花“长为西风作主”,突出了桂花在秋天的主导地位,是秋天的代表性花卉。“更居明月光中”化用了“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传说,在神话传说里,月宫中有桂树,这里营造出桂花身处明月光辉中的美好意境,月光皎洁,桂花在其映照下更显清幽、高洁,进一步强化了桂花超凡脱俗的气质。“十分秋意与玲珑,拼却今宵无梦”:“十分秋意”表明桂花将秋天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它是秋意的集中体现。“玲珑”一词精准地描绘出桂花小巧、精致的形态。最后“拼却今宵无梦”,词人直抒胸臆,为了尽情欣赏这充满秋意、玲珑可爱的桂花,宁愿舍弃今晚的梦境,表达出词人对桂花深深的喜爱与陶醉之情,沉浸在桂花所营造的美好氛围中,不愿被梦境打扰,全身心地享受当下的美好。
下一篇:宋·辛弃疾《满江红·再用前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