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ín
jiāng
xiān
·
·
zān
huā
duò
zuò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1
huā
kāi
chūn
làn
màn
huāng
yuán
xiàn
liáng
jīn
zhāo
zhǔ
zhàng
guò
西
xiāng
táo
wèi
kàn
dān
máng
guǎn
zuó
xiāo
fēng
héng
rán
hóng
chéng
háng
bái
tóu
péi
fèng
shào
nián
chǎng
zhī
zān
zhù
tuī
dào
mào
yán
cháng

译文

鼓子花在春天里烂漫地开放,在荒园里引发无限的思绪。今天拄着拐杖前往西乡。急切呼喊着要去桃叶渡,忙着去看牡丹。不管昨夜风雨交加,牡丹依然红紫成行地盛开。以白头之身陪着少年们一同赏景。插上一枝花却簪不住,推脱说是帽檐太长(导致簪不住)。

逐句剖析

"鼓子花开春烂漫":鼓子花在春天里烂漫地开放,

"荒园无限思量":在荒园里引发无限的思绪。

# 思量:心思。

"今朝拄杖过西乡":今天拄着拐杖前往西乡。

# 今朝:今晨。

"急呼桃叶渡":急切呼喊着要去桃叶渡,

"为看牡丹忙":忙着去看牡丹。

"不管昨宵风雨横":不管昨夜风雨交加,

"依然红紫成行":牡丹依然红紫成行地盛开。

"白头陪奉少年场":以白头之身陪着少年们一同赏景。

"一枝簪不住":插上一枝花却簪不住,

"推道帽檐长":推脱说是帽檐太长(导致簪不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临江仙·簪花屡堕戏作》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围绕的是春日里词人在荒园及周边赏景的经历。上片写春天鼓子花烂漫开放,引发词人在荒园的无限思量,随后拄杖前往西乡,急切呼喊要去桃叶渡看牡丹,展现出对牡丹的期待。下片说尽管昨夜风雨肆虐,牡丹依然红紫成行,词人以白头之身与少年同游赏景,簪花时簪不住还借口帽檐太长。全词通过描写春日赏景及簪花等细节,表达词人对春日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乐观诙谐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鼓子花开春烂漫,荒园无限思量”,借荒园里鼓子花烂漫开放之景,抒发词人在春日里的诸多思绪,为下文出行赏牡丹做铺垫,展现出词人对春日景色的关注与感触。细节描写:“一枝簪不住,推道帽檐长”,细致刻画词人簪花时簪不住的细节,以及找借口说帽檐长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词人的诙谐幽默,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增添了生活情趣。烘托:“不管昨宵风雨横,依然红紫成行”,以昨夜风雨的肆虐烘托出牡丹的顽强,突出牡丹虽历经风雨仍红紫成行的艳丽姿态,表达词人对牡丹的赞赏之情。

2. 分段赏析

上片:“鼓子花开春烂漫,荒园无限思量”,开篇描绘春天里鼓子花在荒园烂漫开放的景象,“烂漫”一词生动地展现出鼓子花盛开的繁茂与热烈。“荒园无限思量”则点明词人面对此景,心中涌起诸多思绪,为全词奠定了春日感怀的基调。“今朝拄杖过西乡。急呼桃叶渡,为看牡丹忙”,接着叙述词人在这春日里,拄着拐杖前往西乡,急切呼喊着要去桃叶渡,原因是忙着去看牡丹。这几句通过描写词人的行动,展现出他对牡丹的热切期待,也从侧面反映出牡丹的吸引力,同时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出行赏景画面。下片:“不管昨宵风雨横,依然红紫成行”,此句转折,表明尽管昨夜风雨交加,但牡丹依然红紫成行地盛开着。“不管”“依然”两个词,突出了牡丹不畏风雨的顽强,展现出其艳丽的姿态,也表达出词人对牡丹的赞赏之情。“白头陪奉少年场。一枝簪不住,推道帽檐长”,词人以白头之身与少年一同在这春日赏景,尽显豁达。“一枝簪不住,推道帽檐长”,通过簪花这一细节,描绘出簪花屡次掉落,词人却借口帽檐太长的情景,充满诙谐幽默,展现出词人乐观洒脱的生活态度,使全词在欢快的氛围中收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夜游宫·苦俗客》

下一篇:宋·辛弃疾《移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