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íng
xiāng
·
·
sān
shān
zuò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1
hǎo
dāng
chūn
yào
chèn
guī
gēng
kuàng
ér
jīn
shì
qīng
míng
xiǎo
chuāng
zuò
tīng
yán
shēng
hèn
lái
fēng
lái
yuè
lái
yún
huā
piāo
líng
yīng
yàn
dīng
níng
fáng
nóng
shàng
xián
xíng
tiān
xīn
kěn
hòu
fèi
shèn
xīn
qíng
fàng
shà
shí
yīn
shà
shí
shà
shí
qíng

译文

识趣的好雨当春发生,我要趁这时令回家躬耕。何况现在已经到了清明。我独自闷坐在小窗边,侧耳倾听檐间的滴水声。可恨夜晚一会刮起大风,一会儿升上明月,一会儿铺满乌云。落花飞絮在风雨中飘零,黄莺燕子再三对我叮咛,怕妨碍我到湖畔闲行。只要天意允许我在湖边漫步,我又何必这样烦闷操心。但我担心老天爷放任天气一霎时便阴沉,一霎时下雨,一霎时又晴。

逐句剖析

"好雨当春":识趣的好雨当春发生,

# 好雨当春,要趁归耕:“好雨”四句:表达归耕退志心情急迫。以当春好时节,清明过了即暮迟的递进方式抒发。好雨当春:用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诗意。趁:指趁“好雨当春”时节。

"要趁归耕":我要趁这时令回家躬耕。

"况而今、已是清明":何况现在已经到了清明。

# 况而今、已是清明:好雨”四句:表达归耕退志心情急迫。以当春好时节,清明过了即暮迟的递进方式抒发。好雨当春:用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诗意。

"小窗坐地":我独自闷坐在小窗边,

# 坐地:坐着。地,助词。

"侧听檐声":侧耳倾听檐间的滴水声。

# 檐声:屋檐间滴水的声音。

"恨夜来风":可恨夜晚一会刮起大风,

# 恨夜来风,夜来月,夜来云:谓春夜风云变幻,阴晴无定,可恨之意在夜景外诸情事。

"夜来月":一会儿升上明月,

"夜来云":一会儿铺满乌云。

"花絮飘零":落花飞絮在风雨中飘零,

# 花絮飘零,莺燕丁宁:春暮风雨,担心雨后路泥泞,有碍去湖边漫步。

"莺燕丁宁":黄莺燕子再三对我叮咛,

"怕妨侬、湖上闲行":怕妨碍我到湖畔闲行。

# 侬:你,指词人。

"天心肯后":只要天意允许我在湖边漫步,

# 天心肯后,费甚心情:谓天意如何实已定,何必人们多费心思去猜测。天心:上天之心,此喻朝廷意向。

"费甚心情":我又何必这样烦闷操心。

"放霎时阴":但我担心老天爷放任天气一霎时便阴沉,

# 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谓忽儿阴雨忽儿放晴,天意难测。霎时:犹言一霎儿。李清照《行香子》词:“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霎时雨":一霎时下雨,

"霎时晴":一霎时又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行香子・三山作》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词。该词以阴晴难测的初春天气喻指当时的政治形势和自身的矛盾心境,上片直抒渴望归耕却不得的急切不耐,下片预想若“天心肯后”的欣喜,全词以比兴为主,抒情婉转曲折,表达了词人倦游思归的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宋光宗绍熙五年(1178年,一说1194年)春,辛弃疾在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任上。自去年冬天起,他多次上书求归田,但朝廷一直未给予明确答复。他敏锐察觉到朝廷政治气候的变化,对君心难测深有感触,遂在清明节春雨未晴、风云变幻的气氛中创作了此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借景抒情、表达思归之情的作品。开篇直言思归之愿,“小窗”两句写听雨,“恨夜来风,夜来月,夜来云”以春夜天气多变,暗示自己受朝中及地方官场小人的谗谤迫害;然后以春事阑珊、花絮飘零喻指政治上的好时光已逝,“天心肯后,费甚心情”表明只要皇帝恩准归耕就好,可君心难测。全词借自然景象抒发了词人倦于官场、渴望归耕的心情。

2. 写作手法

比喻:以清明后春事阑珊、花柳飘零比喻政治上的好时光白白过去。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檐声”“夜来风”“花絮飘零”等景象,抒发了思归不得的烦闷、对官场的无奈以及对归耕生活的向往之情。

3. 分段赏析

上片“好雨当春,要趁归耕。况而今、已是清明。”直接点明思归之意,想趁春雨归耕,可已至清明仍未如愿;“小窗坐地,侧听檐声。恨夜来风,夜来月,夜来云”,描绘词人独坐听檐声,用夜晚天气的变幻莫测,暗示自己遭受的谗谤困扰。下片“花絮飘零。莺燕丁宁。怕妨侬、湖上闲行。”写暮春景象,担心风雨阻碍自己湖边漫步,实指受束缚不能自由归耕;“天心肯后,费甚心情。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感慨只要皇帝同意归耕就好,可君心难测如同天气变化无常。

4. 作品点评

此词风格不同于辛弃疾常见的豪迈奔放,而是抒情婉转曲折,言在此而意在彼。词人巧妙运用比兴,将自然景象与政治境遇、个人情感紧密结合,生动展现出内心的矛盾与渴望。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在复杂政治环境下的无奈与对自由归耕生活的憧憬,体现了稼轩词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词除发端三句直说归意之外,其余都用比兴手法,意内言外,纡曲深婉。

近代梁启超《稼轩年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南歌子·山中夜坐》

下一篇:宋·辛弃疾《东坡引·玉纤弹旧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