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īn
láng
·
·
yuǎn
xià
xiè
zhū
gōng
zài
jiǔ
xiāng
fǎng
访
yùn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1
xuān
méi
shì
wáng
liáng
qīng
chē
shú
huá
liú
jué
jūn
fēi
chí
zhōng
zhǐ
chǐ
jiāo
lóng
yún
shí
mìng
yóu
tiān
lán
pèi
fāng
fēi
rén
wèn
tàn
líng
jūn
tàn
líng
jūn
xiàng
chóng
kōng
gòng
shuí
ér
cáo
liào
yáng
xióng
guài
dāng
nián
gān
quán
shuō
qīng
cōng
shù
fēng
yǐn
chuán
huí
cāng
míng
kuò
duàn
sān
shān
dàn
xiào
zhǐ
mén
wài
cāng
guān
qiān
bǎi
bèi
jìn
táng
táng
chǐ
rán
shuí
zài
jiǔ
dài

译文

徐斯远眉宇间的气度风采超逸轩昂。我想您赴试就应该像王良驾驭马车一样轻车熟路,怎能不一试而中。我认为友人本来就不是池中之物,应该像蛟龙得云雨一样能够大展宏图。但是时机和命运的好坏还需要看天意如何。想那屈原的才华与人品就如同兰芷一样,却同样感慨时运不济,何况是我们这样的人呢?主考官就像是当年左思误评扬雄之《甘泉赋》一样,不识徐斯远文章之妙,以致使其落第。友人徐斯远落第,其报国理想难以实现,就像是乘船去寻找传说中的仙山,因其虚无缥缈,所以总是难以到达。我只是笑着指着我的茅庐问道:看看如何?谓住所外长有千百株挺拔苍健的松柏,他们也都隐居山林,尚未得志。劝解友人暂时载酒带湖、乐而忘忧。

逐句剖析

"逸气轩眉宇":徐斯远眉宇间的气度风采超逸轩昂。

"似王良轻车熟路":我想您赴试就应该像王良驾驭马车一样轻车熟路,

# 王良:一名孙无政,晋之善御马者,为赵简子御。

"骅骝欲舞":怎能不一试而中。

# 骅骝:(huá liú),良马名,相传为周穆王八骏之一。

"我觉君非池中物":我认为友人本来就不是池中之物,

# 池中物:喻蛰居一隅、无远大抱负之人。

"咫尺蛟龙云雨":应该像蛟龙得云雨一样能够大展宏图。

"时与命犹须天付":但是时机和命运的好坏还需要看天意如何。

"兰佩芳菲无人问":想那屈原的才华与人品就如同兰芷一样,

"叹灵均、欲向重华诉":却同样感慨时运不济,

# 重华:舜的别号。,灵均:即屈原。

"空壹郁":何况是我们这样的人呢?

# 壹郁:忧闷。

"儿曹不料扬雄赋":主考官就像是当年左思误评扬雄之《甘泉赋》一样,

"怪当年《甘泉》误说":不识徐斯远文章之妙,

"青葱玉树":以致使其落第。

"风引船回沧溟阔":友人徐斯远落第,其报国理想难以实现,就像是乘船去寻找传说中的仙山,

"目断三山伊阻":因其虚无缥缈,所以总是难以到达。

# 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

"但笑指吾庐何许":我只是笑着指着我的茅庐问道:看看如何?

"门外苍官千百辈":谓住所外长有千百株挺拔苍健的松柏,

# 苍官:松柏的别称。

"尽堂堂八尺须髯古":他们也都隐居山林,尚未得志。

# 须髯:髯(rán),络腮胡子。

"谁载酒":劝解友人暂时载酒带湖、乐而忘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贺新郎·和徐斯远下第谢诸公载酒相访韵》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劝慰词。词中主要表达词人了对徐斯远落第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当朝主持考试官员遗弃贤才行为的斥责。全词表达出对友人落第表示安慰。虽然叠用典故,却贴切顺畅,全无堆砌累赘之感。风格郁愤舒放。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徐斯远于庆元二年(1196年)参加礼部考试,结果未能及第,黯然归乡。得知此事后,友人们纷纷携酒带菜前往慰问。徐斯远心怀感激,特意填词一首以表谢意。而这首词正是用原韵与徐斯远相唱和之作,推测创作时间应在同年夏季,当时他尚未移居瓢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贺新郎·和徐斯远下第谢诸公载酒相访韵》是辛弃疾的一首劝慰词。这首词述写失意之事,然而语意惊奇开阔,有辛词一贯之色彩,主要表达了词人对徐斯远落第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当朝主持考试官员遗弃贤才行为的斥责。

2. 写作手法

用典:”兰佩芳菲无人问,叹灵均、欲向重华诉。“这里的用典,既包含着词人对天下才士收场一例凄凉的悲愤感,又表达了他以重比轻、要友人看轻自己的落第的用意。“风引船回沧溟阔,目断三山伊阻。”运用典故,表明因为落第,友人的理想变成了可望而不可及之境的大恨。反问:“叹灵均、欲向重华诉”,这里的“空”字、“共谁语”的反问,包含着浓烈的感情,表达的是才人在历史上总不得志的郁闷和孤独感。这是一石三鸟,既写出了落第友人的当下感受,也兼点出了屈原的感受,还隐含着词人自己的生命感受。比喻:首句写自己当初以为他的出试,就像善于驾车的王良驾着骏马拉着的车子上路一样,既是轻车熟路,想是必然高中。表达对友人才华的肯定与赞扬。

3. 分段赏析

开篇以一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友人那超凡脱俗、气宇轩昂的精神风貌,为后文的叙述奠定了基调。紧接着,作者以王良驾车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原本对友人应试成功的信心,认为他如同熟练的驭手驾驭骏马,必能一举成名。第三段,作者进一步以蛟龙得雨必飞的比喻,渲染了友人必将高中的预期。然而,第四段笔锋一转,以天命难违的哲理,暗示了友人落第的现实及其背后的无奈,非才学不足,实乃时运不济。第五段,作者借屈原不遇的典故,既表达了对友人落第的同情与慰藉,也抒发了对历史上才子命运多舛的感慨。上阕末段,通过“空”字与“共谁语”的反问,深刻揭示了才子孤独与不得志的普遍情感,既反映了友人的心境,也折射出屈原的遭遇,同时隐含了作者自身的感慨。下阕转向对考官的批评,以“儿曹”之称显露出对考官无才的轻蔑,并以“扬雄赋”赞美友人的文才,对比之下,考官的无知与误判更显荒谬。第三段,作者运用海上三山难寻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友人理想破灭的遗憾,同时象征了人生理想的难以实现。第四段,笔锋再次转折,描绘了友人从失意中振作,心境变得开阔,以“笑指”一词生动展现了友人超然物外的态度。结尾,作者以邀请朋友们到幽静的带湖共饮,作为全篇的收束,既呼应了开篇友人的形象,也展现了友人淡泊名利的高洁情操。整篇文章通过对友人形象的塑造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对不公命运的感慨以及对超脱境界的向往。

4. 作品点评

《贺新郎·和徐斯远下第谢诸公载酒相访韵》这首词既表达了对友人落第的深切慰藉,又暗含对科举考官埋没贤才的尖锐讽刺。词中虽多处化用典故,却自然流畅,毫无生硬堆砌之感。全篇情感深沉而愤懑,却又在舒放的笔调中流露出一种豁达与超然,展现了作者对世事的深刻洞察与独特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浣溪沙·新葺茅檐次第成》

下一篇:宋·辛弃疾《洞仙歌·旧交贫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