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关桂岭":松树下的关口,桂树旁的山岭,
"望青葱无路":放眼望去一片青翠,却像没有路径可通。
"费尽银钩榜佳处":费尽心思用遒劲优美的书法,标注出这里的各处美景。
"怅空山岁晚":怅然这空寂的山林已到岁末,
"窈窕谁来":幽深之处有谁会来,
"须著我":该让我,
"醉卧石楼风雨":醉卧在石楼的风雨之中。
"仙人琼海上":仙人在琼海之上,
"握手当年":当年与仙人握手,
"笑许君携半山去":笑着允许您携走半座山去。
"劖叠嶂":开凿层叠的山峦,
"卷飞泉":卷起飞泻的泉水,
"洞府凄凉":洞穴洞府凄清冷落,
"又却怪、":又却怕、
"先生多取":先生取走太多。
"怕夜半、":怕半夜、
"罗浮有时还":罗浮山的仙气有时回来,
"好长把云烟":正好长久地用云雾烟气,
"再三遮住":一次次遮蔽住。
"浮石山庄":浮石山庄,
"余友月湖道人何同叔之别墅也":是我的朋友月湖道人何同叔的别墅。
"山类罗浮":这座山类似罗浮山,
"故以名":所以用浮石来命名它。
"叔尝作游山次序榜示余":何同叔曾经写下游山的顺序榜单给我看,
"且索词":并且索要词作,
"为赋洞仙歌以遗之":为此创作《洞仙歌》来赠送给他,
"同叔顷游罗浮":何同叔不久前游历罗浮山,
"遇一老人":遇到一位老人,
"庞眉幅巾":眉毛浓密,戴着头巾,
"语同叔云":对何同叔说:“
"当有晚年之契":将会有晚年的缘分。”
"盖仙云":大概是仙人说的话。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出游词。通过描写浮石山庄的松关桂岭、空山幽寂之景,以及融入仙人握手、洞府等游仙想象,描绘了空山的清幽与超脱现实的意境,体现了自然景观与浪漫想象的交织,表达了词人空山岁晚的怅惘之情及对相关经历的感怀。
2. 分段赏析
上片“松关桂岭,望青葱无路”,以“松关”“桂岭”勾勒出浮石山庄的核心景致,“青葱”描绘出山林草木的青翠之色,“无路”则渲染出空山幽寂、人迹罕至的氛围,寥寥数字便勾勒出山庄的自然环境。“费尽银钩榜佳处”,“银钩”形容书法的优美,呼应小序中“作游山次序榜示余”,写出友人何同叔用心用精美的书法标注山庄佳处,既体现了友人对山庄的喜爱,也暗含对友人这份心意的感知。“怅空山岁晚,窈窕谁来”,“空山岁晚”点明时节与环境的孤寂,“窈窕谁来”则流露出对有人来访的期待与无人而至的怅惘,将空山的寂静与内心的微妙情绪相融合,情景交织。“须著我,醉卧石楼风雨”,以“我”的形象介入,“醉卧”的姿态随性洒脱,即便身处“石楼风雨”之中也泰然处之,既表现出对空山景致的沉醉,也暗含一种在孤寂中自适的情怀。下片“仙人琼海上,握手当年,笑许君携半山去”,引入“仙人”“琼海”的游仙想象,回忆当年友人与仙人相遇的情景,“笑许”二字轻松明快,仙人允许友人“携半山去”,既呼应小序中老人“晚年之契”的说法,也为山庄增添了奇幻色彩,暗含对友人的特殊期许。“劖叠嶂,卷飞泉,洞府凄凉,又却怕、先生多取”,“劖”“卷”两个动词富有动感,刻画了山峦叠嶂、飞泉奔涌的景象;“洞府凄凉”则转向洞府的清冷幽静,“怕先生多取”语带诙谐,似担心友人占尽山中美景,情感细腻,暗含对山庄景致的珍视。“怕夜半、罗浮有时还,好长把云烟,再三遮住”,“罗浮”呼应小序中“山类罗浮”,担心罗浮山的仙气夜半归来,便想“长把云烟”遮住,以天真的举动守护这份景致,既流露对山庄美景的喜爱与留恋,也让整体意境更添几分空灵。
上一篇:宋·辛弃疾《临江仙·停云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