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岫如簪":云雾缭绕的山峰如发簪般秀美,
"野涨挼蓝":野外的河水泛起揉搓蓝绸般的波纹。
"向春阑、":正值春末时节、
"绿醒红酣":绿叶舒展如苏醒,红花绽放似酣醉。
"青裙缟袂":穿着青裙白衣的村妇们,
"两两三三":三三两两聚作伴。
"把曲生禅":她们手捧酒杯参悟禅机,
# 曲:一作麹。
"玉版句":品味竹笋般清新的诗句,
"一时参":此刻都成了参透的禅意。
"拄杖弯环":拄着弯折的手杖漫步,
"过眼嵌岩":山岩如画卷在眼前掠过。
"岸轻乌、":岸边轻舟上白发老者,
"白发鬖鬖":发丝如柳絮随风飘散。
"他年来种":待到来年春日来种下,
"万桂千杉":万株桂树千顷杉林。
"听小绵蛮":静听黄莺婉转的啼鸣,
"新格磔":鹧鸪急促的啼叫,
"旧呢喃":还有燕子呢喃的旧语。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分段赏析
词的上阙,“云岫如簪”以玉簪喻山峦,勾勒出春山秀美的轮廓,云雾缭绕间仿佛发簪斜插,赋予静态山景动态的灵动美。“野涨挼蓝”则通过“挼蓝”(揉搓蓝草)的拟人化手法,将春水涨潮后的湛蓝质感具象化,既写出水色澄澈,又暗含春风拂过水面的动态意趣。“向春阑、绿醒红酣”以拟人笔法点明暮春时令,“绿醒”写草木葱茏初绽,“红酣”状海棠、桃李盛放之态,色彩浓烈如醉,呼应“春阑”的渐逝感,暗藏时光流转的哲思。“青裙缟袂,两两三三”转写人事,青裙白衣的农妇三两成群,既展现田园生活的闲适,又以“两两三三”的疏落布局呼应上阕“云岫”“野涨”的空阔,形成人景相映的意境。“把曲生禅,玉版句,一时参”以戏谑笔调将饮酒(曲生禅)与食笋(玉版句)比作参禅悟道,暗含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亦透露出辛弃疾以诙谐消解苦闷的文人趣味。词的下阙,“拄杖弯环”以杖之弯曲暗喻老者步履蹒跚,却以“过眼嵌岩”的洒脱姿态跨越险峻山岩,形成反差,既显坚韧又含豁达。“岸轻乌、白发鬖鬖”化用王安石“轻乌纱”典故,以岸边轻风吹动白发如乌纱的意象,既写暮年鬓霜之态,又借“轻乌”暗喻超然物外的心境,白发与青丝的对比中透出岁月沧桑与淡泊之志。“他年来种,万桂千杉”陡转笔锋,以宏阔想象寄托归隐后种植千杉万桂的愿景,既呼应陶渊明“种豆南山”的田园理想,又暗含对现实功名的疏离,彰显辛弃疾豪放词风中罕见的隐逸情结。“听小绵蛮,新格磔,旧呢喃”以连绵词摹写鸟鸣,黄莺(绵蛮)、鹧鸪(格磔)、燕子(呢喃)的啼声交织,既收束全词于生机盎然的自然之趣,又以“新”“旧”暗喻人生不同阶段的况味,余音袅袅中深化了隐逸生活的诗意与哲思。
上一篇:宋·辛弃疾《虞美人·送赵达夫》
下一篇: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醉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