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ruì
zhè
·
·
jīng
kǒu
yǒu
huái
怀
shān
zhōng
rén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1
nián
duǎn
cháng
yuān
míng
shù
shǒu
shī
jūn
guī
guī
shèn
jīn
yóu
wèi
shí
tōu
xián
dìng
xiàng
shān
zhōng
lǎo
jiào
bèi
zhī
wén
dào
zhǐ
jīn
qiū
shuǐ
shàng
rén
céng
bǎng
běi
shān

译文

人老了不再写慷慨之词。应当多做几首像陶渊明那样恬淡的诗。归隐山林其实很容易,但是您自己却不知道归去,现在还不知道知足,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知足呢。愿终老山林享受清闲,这份心意一定要让猿鹤知道。听说如今在秋水堂上,故人曾经张贴过《北山移文》。​

逐句剖析

"暮年不赋短长词":人老了不再写慷慨之词。

# 不赋短长词:谓没有填词一词又叫长短句,以其句式要求长短不齐,故称。

"和得渊明数首诗":应当多做几首像陶渊明那样恬淡的诗。

# 和得渊明数首诗:谓作了数首与陶渊明诗和韵的诗。陶渊明的诗歌对后世影响甚大,不少失意的士子往往与陶诗唱和,以平衡自己的情绪和心态。比如苏轼贬到岭南后,即以和陶诗为乐,北归后编成《和陶诗集》。

"君自不归归甚易":归隐山林其实很容易,但是您自己却不知道归去,

"今犹未足足何时":现在还不知道知足,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知足呢。

"偷闲定向山中老":愿终老山林享受清闲,

"此意须教鹤辈知":这份心意一定要让猿鹤知道。

"闻道只今秋水上":听说如今在秋水堂上,

"故人曾榜北山移":故人曾经张贴过《北山移文》。​

# 北山移:孔稚圭《北山移文》的简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瑞鹧鸪·京口有怀山中故人》是南宋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词。上片表达当下思归之情,不直接道出想归去的心思,而是通过自己晚年不再创作长短句,只喜爱追和陶渊明的诗作来含蓄表达。下片借助山中友人的反应来寄托心意,猜想山中故人在他的秋水观前张贴《北山移文》,以此表明自己此次出山的愧疚与悔恨。全词语言明白易懂,情感真切诚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辛弃疾在镇江登北固亭时,一心想收复中原,可自己年事已高又总想回家,心里很矛盾。望着江水翻涌,他提笔写下这首词,那是在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归隐感怀词。描绘了辛弃疾暮年归隐山中的闲适生活与对故人的深切怀念,既流露隐逸之志,又隐现壮志未酬的怅惘,体现了词人历经宦海沉浮后对自然与精神归宿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用典:“暮年不赋短长词,和得渊明数首诗”,巧用陶渊明归隐田园、作田园诗的典故。陶渊明厌官场而归隐,常写恬淡诗。辛弃疾借“渊明”自况,说暮年不再写慷慨词,转和渊明诗,表自己有弃政归田、效仿渊明之意。化用:“偷闲定向山中老,此意须教鹤辈知”,此句化用《庄子·秋水》“濠梁观鱼”的典故,庄子与惠子论“鱼之乐”,借自然之趣表超脱心境,辛弃疾以“山中老”“鹤辈”转化典故,将“观鱼之乐”变为“与鹤为伴的归隐之愿”,借“鹤”的高洁意象,含蓄表达想偷闲隐居、远离尘俗的情志。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暮年不赋短长词,和得渊明数首诗”开头,直接表明了作者的心境。到了晚年,看到南宋局势越来越艰难,政权逐渐衰败,自己虽有心改变,却无能为力。写那些慷慨激昂的豪迈诗词,只会徒增烦恼和悲愤,倒不如像陶渊明那样,写几首恬淡风格的诗,安慰自己。作者一生都渴望收复中原,实现国家统一,可惜壮志难以实现,最后只能像陶渊明一样,选择归隐田园度过余生。接下来的两句,写作者觉得自己应该知足,早点归隐,继续留在这里只会陷入两难境地,让自己更加苦闷。下片接着上片的意思,说明作者思念的山中老友是猿鹤之类。作者早就和它们有约定,要相伴在田园中度过一生,写这首词就是为了把自己归隐的想法告诉它们。最后两句提到,秋水堂前还贴着自己以前每天诵读、用来警醒自己的《北山移文》,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回家隐居的心愿。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很特别,既有直接表达内心感受的部分,也有委婉传递情感的技巧。像“归甚易”“足何时”这样的句子,用直白的语言说出心里话,就像把典故变成了盐水一样通俗易懂。而“定向山中老”则是直接表明心志。更多时候作者用曲折手法,借用陶渊明的诗句抒发情怀,用猿鹤形象表达对山林的眷恋,还假借疑似故人挂牌的想象来流露愧疚之情。这种写法既准确传达情感,又保持含蓄之美。最妙的是作者把自创的句子和古人典故、诗句巧妙融合,就像把不同食材熬成一锅鲜美的汤,让每句都精准表达当下心境,这种化用典故的功力实在难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词中有值得注意者二事:其一、提到了南齐孔德璋(稚硅)的《北山移文》,辛氏在词中提到它非止一次,想来是借其中“不使芳杜厚颜,薜荔无耻”一类字句发抒自己的牢骚;其二、提到了“君自不归归甚易”。这个“归”,不是归山东沦陷区,而是归铅山的寄庐,因为只有归铅山才“易”,归山东就难了。

兰州大学教授赵俪生《赵俪生文集(第二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临江仙·春色饶君白发了》

下一篇:宋·辛弃疾《好事近·春日郊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