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梧阴碧转":正值梧桐树的树荫转为碧绿,
"扇浪凉生":扇子扇起的风带来凉意,
"渐回秋意":秋天的气息渐渐回转。
"祥绕朱门":吉祥环绕着朱红色的大门,
"有崧灵钟瑞":有神灵降下祥瑞。
"笔走龙蛇":文笔如龙蛇般飞舞,
"句雕风月":诗句雕琢风月,
"好客敦高谊":又好客且注重高尚的情谊。
"苏小琵琶":有苏小般的歌女弹奏琵琶,
"绿珠箫管":绿珠般的侍女吹奏箫管,
"日添罗绮":每日增添华丽的服饰。
"邃阁清班":身处深邃的楼阁,
"贰车清政":有着清贵的官职,
"奕叶蝉联":政务清明,家族世代显贵相连,
"世间谁比":世间有谁能比。
"行侍甘泉":能侍奉于皇帝身边,
"趁青春荣贵":希望趁着青春年华,享受荣华富贵。
"尽卷虾须":把帘子全部卷起,
"满斟鹦鹉":将鹦鹉杯斟满酒,
"向画堂沉醉":在华丽的画堂中沉醉。
"铜狄摩挲":历经岁月摩挲铜人,
"蓬莱清浅":即便蓬莱海水变浅,
"八千椿岁":也祝愿您如八千岁的椿树般长寿。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写作手法
用典:“苏小琵琶,绿珠箫管”,运用苏小小和绿珠的典故。苏小小是南齐时期钱塘著名歌妓,绿珠是西晋石崇的宠妾,善吹笛。这里以她们指代受祝者家中的歌女和侍女,增添文采,暗示受祝者生活奢华。“铜狄摩挲”用魏明帝铸铜人,传说其能摩挲铜狄(铜人)的典故,“蓬莱清浅”化用“沧海桑田,蓬莱水浅”的传说,“八千椿岁”源自《庄子・逍遥游》中“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这些典故的运用,丰富了诗歌内涵,表达对受祝者长寿的祝愿。烘托:“正梧阴碧转,扇浪凉生,渐回秋意。祥绕朱门,有崧灵钟瑞。”通过描绘秋意渐回、祥瑞环绕朱门的环境,烘托出受祝者家门的显赫与不凡。侧面描写:“笔走龙蛇,句雕风月,好客敦高谊”从侧面展现被祝寿者才华横溢、文采出众且为人好客重谊的形象,而非直接描述其外貌或具体事迹。
2. 分段赏析
上阕:开头三句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营造出一种清凉、祥瑞的氛围,为下文对受祝者的赞美做铺垫。“祥绕朱门,有崧灵钟瑞”点明受祝者家门的尊贵。随后对其才华、好客及家中奢华生活的描写,从不同方面展现受祝者的形象,使读者对受祝者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下阕:先赞美受祝者所在官府及家族的荣耀,接着表达对其青春荣贵的祝愿,展现对其仕途的美好期许。“尽卷虾须,满斟鹦鹉,向画堂沉醉”描绘出欢乐的祝寿场景。最后三句以富有寓意的典故,将祝福推向高潮,着重表达对受祝者长寿的祈愿,收束全词,使整首词的祝寿主题得以圆满呈现。
上一篇:宋·辛弃疾《好事近·花月赏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