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è
tiān
·
·
qīng
qīng
xiàn
chūn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1
qīng
qīng
xiàn
chūn
luò
hóng
fēi
xuě
màn
fēn
fēn
huáng
huā
bàn
qiū
guāng
lǎo
shì
zūn
qián
jiàn
zài
shēn
shū
wàn
juàn
shén
yǎn
kàn
tóng
bèi
shàng
qīng
yún
zhōng
ér
tóng
huì
zhǐ
kǒng
gōng
míng
gèng
rén

译文

鬓发浓黑,春光无限。但时间转瞬即逝,落花飞雪便会纷纷飘落。菊花盛开,但很快也要随着秋尽而凋零,不如趁身体健康及时行乐,痛快饮酒吧。读了万卷书籍,写文章时运笔如有神助。只能眼看着那些会钻营的同辈青云直上。这其中的玄机不应该让孩子们通晓,但功名之事实在太诱惑胁迫人啊。

逐句剖析

"发底青青无限春":鬓发浓黑,春光无限。

# 青青:浓黑貌。,发:头发。一说指草木。《庄子·逍遥游》:“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陆德明释文引李颐曰:“发犹毛也。陆案:毛,草也。地理书云:山以草木为发。”

"落红飞雪谩纷纷":但时间转瞬即逝,落花飞雪便会纷纷飘落。

# 谩:同“漫”,徒然。,落红:落花。

"黄花也伴秋光老":菊花盛开,但很快也要随着秋尽而凋零,

# 秋光:秋日的风光景色。,黄花:指菊花。

"何似尊前见在身":不如趁身体健康及时行乐,痛快饮酒吧。

# 见在身:谓至今健在的身体。唐代牛僧孺《席上赠刘梦得》:“休论世上升沉事,且斗樽前见在身。”“斗”字在此处有“受用”之意。见,同“现”。,尊:同“樽”,酒杯。,何似:何如。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如。

"书万卷":读了万卷书籍,

# 书万卷:“书万卷”二句:化用唐代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笔如神":写文章时运笔如有神助。

"眼看同辈上青云":只能眼看着那些会钻营的同辈青云直上。

# 眼看同辈上青云:北宋张元干《陇头泉·少年时》:“百镒黄金,一双白璧,坐看同辈上青云。”眼看,眼见,目睹。同辈,犹同列,同僚。上青云,青云直上,喻显达。

"个中不许儿童会":这其中的玄机不应该让孩子们通晓,

# 会:熟习,通晓。表示懂得怎样做或有能力、善于做某事。,个中:其中,这里面。

"只恐功名更逼人":但功名之事实在太诱惑胁迫人啊。

# 逼人:给人以威胁。,功名:功业和名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鹧鸪天·发底青青无限春》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之手。上阕开篇,将蓬勃的“无限春”与凋零的“落红”形成鲜明对照,在对春色的眷恋中,巧妙寄托了对青春易逝的惋惜,流露出人会随时间衰老的感慨,进而发出不如畅饮美酒,把握当下享受生活的喟叹。下阕笔锋一转,讲述自己饱读诗书,满怀凭借文才建功立业的抱负。然而现实残酷,不仅未能如愿,还落职退居。反观同辈,却纷纷仕途顺遂、飞黄腾达。词中借此抒发了对世事无常、宦海沉浮的深切感叹。整首词风格质朴,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以直白文字书写人生感悟。寥寥数语,却将历经世事之人的复杂心境展现得淋漓尽致,情感深沉,富有深意,引人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词大致创作于庆元年间,彼时辛弃疾正闲居于瓢泉。庆元元年(1195年),韩侂胄将赵汝愚贬逐,随后的三四年里,他又设伪学籍,严厉推行伪学之禁,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庆元党禁”。即便辛弃疾赋闲在家,也未能逃脱这场风波,遭人弹劾诋毁。辛弃疾一方面反对韩侂胄等人专权弄势,另一方面对党争也难以置身事外。因此,这首词饱含对时政的讥讽与批评,字里行间满是愤懑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感怀题材的词。描绘了青春易逝、时光流转的景象,如“发底青青无限春,落红飞雪谩纷纷”,将青春活力与时光消逝相对比,营造出一种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感慨氛围。通过“黄花也伴秋光老”等句暗示人随岁月衰老,表达出应珍惜现在身心、及时行乐的想法。同时,词中借“书万卷,笔如神,眼看同辈上青云”,体现出自身才学出众却落职闲居,而同辈青云直上的反差,表达了词人对世事沧桑、仕路浮沉的感慨与愤懑,抒发了其壮志未酬的无奈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发底青青无限春”描绘人鬓发浓黑、充满生机,代表青春活力;“落红飞雪谩纷纷”展现飞雪满天、落红遍地,象征时光流逝,两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青春易逝,强化词人对时光的感慨。“眼看同辈上青云”将自己落职闲居的处境与同辈青云直上的状况进行对比,凸显出自身遭遇的不公与内心壮志未酬的愤懑。用典:“黄花也伴秋光老”紧承“落红”,借黄花随秋光老去的自然现象,暗示人会衰老,化用牛僧孺《席上赠刘梦得》中“休论世上升沉事,且斗樽前见在身”之意,含蓄表达珍惜现在身心、及时行乐的想法,使表达更具文化底蕴和委婉性。“书万卷,笔如神”化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借杜甫诗句表明自己才学出众,有从政建功的能力,却未能如愿,增添词的内涵,强化壮志未酬的感慨。借景抒情:“落红飞雪谩纷纷”描绘了落花如飞雪般飘落的衰败之景,渲染出时光流逝的氛围,借此抒发词人对青春易逝的惋惜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之情。双关:“只恐功名更逼人”表面是说担心功名会逼迫自己,实则一语双关,既表达了对难以获得功名的无奈,也暗示了即便获得功名可能带来的危机,如《最高楼・吾衰矣》中“富贵是危机”所表达的那样,展现出词人对世事的复杂态度和深刻洞察。

3. 分段赏析

上阕聚焦于对当下自身的珍视。开篇两句便营造出青春易逝的氛围。“发底青青无限春”,着重刻画人物,描绘出鬓发乌黑浓密,尽显盎然春光之态,寓意着青春正盛;“落红飞雪谩纷纷”则转而描绘外物,漫天飞雪与遍地落红交织,形象地勾勒出冬去春来,时光如白驹过隙般匆匆流逝的画面。以“无限春”所代表的青春活力与“落红”所象征的时光消逝相对照,巧妙地暗示出词人不仅对春天怀有怜惜之情,更是对自身青春岁月的珍视。“黄花”二句进一步深化珍惜当下自身的主题。“黄花也伴秋光老”紧承“落红”,借黄花在秋光中逐渐老去的景象,含蓄地隐喻人亦会随着时光的流转而衰老,从而为下句的抒发做铺垫。牛僧孺在《席上赠刘梦得》中有言:“休论世上升沉事,且斗樽前见在身。”意即少去谈论世间仕途的起伏,不如多在酒杯前享受当下,借此避开灾祸。此处词人化用此句之意,以伴随时光老去的黄花与当下自身的状态作比,表明黄花会衰老,人亦如此,委婉地传达出应当珍惜当下身心,把握时光及时行乐的想法。下阕围绕“功名逼人”展开。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阕开篇三句巧妙化用杜诗,表达出词人饱读诗书,擅长写作,一心渴望入朝从政,建立功勋伟业的抱负。然而现实却事与愿违,他落职闲居在家,反观同辈之人却平步青云,跻身于高位显宦之列。这种强烈的反差,使得词人内心难以平静,从而引发了他对世事无常、仕途沉浮的深切感慨与无奈叹息。结尾二句再次强调“功名逼人”。其中蕴含的缘由,年幼之人难以领会,唯有历经世事的人方能体悟其中滋味,正如词人在《最高楼・吾衰矣》中所写:“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只恐功名更逼人”一句,深刻地反映出即便到了如今,功名对于词人而言,仍是一种难以“消受”的存在,此句与开篇的“发底青青”相呼应,寓意深远,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词的上片感叹时光易过。词的下片对官场腐败、贤者沉沦的现实表示极大的愤慨。功名误人,但功名又有极大的诱惑力,不要说孩子们,就是成年人又有多少人能看清这一点呢。

现代原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谢俊华《辛弃疾全词详注》

# 在政治事业受挫之后,他读破万卷所得的丰富知识,都运用到文学创作上去了。他极为重视读书对创作的决定性作用,比如《鹧鸪天》(发底青青无限春)云:“书万卷,笔如神”;《汉宫春·答吴子似总干和章》云:“还自笑。君诗顿觉,胸中万卷藏书”。五言诗《闻科诏勉诸子》更劝勉儿子道:“绝编能自苦,下笔定成章”。这些观点,完全继承了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说法。

现代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扬忠《辛弃疾的文学主张和审美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贺新郎·柳暗清波路》

下一篇:宋·辛弃疾《破阵子·赵晋臣敷文幼女县主觅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