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ié
fáng
tài
wèi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xiāng
xíng
zhù
bié
fén
jìn
lèi
gān
kōng
yǒu
duàn
yún
duì
péi
xiè
jiàn
jūn
wéi
jiàn
lín
huā
luò
yīng
sòng
wén

译文

我东西漂泊,一再奔走他乡异土,今日歇脚阆州,来悼别你的孤坟。泪水沾湿了泥土,心情十分悲痛,精神恍惚,就像低空飘飞的断云。当年与你对棋,比你为晋朝谢安,而今在你墓前,像季札拜别徐君。不堪回首,眼前只见这林花错落,离去时,听得黄莺啼声凄怆难闻。

逐句剖析

"他乡复行役":我东西漂泊,一再奔走他乡异土,

# 复行役:指一再奔走。

"驻马别孤坟":今日歇脚阆州,来悼别你的孤坟。

"近泪无干土":泪水沾湿了泥土,

# 近泪无干土:意谓泪流处土为之不干。

"低空有断云":心情十分悲痛,精神恍惚,就像低空飘飞的断云。

"对棋陪谢傅":当年与你对棋,比你为晋朝谢安,

# 谢傅:指谢安。以谢安的镇定自若、儒雅风流来比喻房琯是很高妙的,足见其对房琯的推崇备至。,对棋:对奕、下棋。

"把剑觅徐君":而今在你墓前,像季札拜别徐君。

# 把剑觅徐君:春秋时吴季札聘晋,路过徐国,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死,遂解剑挂在坟树上而去。意即早已心许。

"唯见林花落":不堪回首,眼前只见这林花错落,

"莺啼送客闻":离去时,听得黄莺啼声凄怆难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别房太尉墓》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作于杜甫途径阆州,专程看望故友房琯之墓之际,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亡友的深切缅怀与思念,以及内心深处对国家时局的忧虑与无奈叹息。全诗风格既显雍容华贵、典雅庄重,又饱含深情厚谊,意境深远,情感含蓄而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房太尉,即房琯,于唐玄宗避难四川之际被任命为宰相,以其正直的品格著称。757年(至德二年),为唐肃宗所贬。杜甫曾毅然上疏力谏,结果得罪肃宗,险些遭受刑罚。房琯罢相后,于763年(宝应二年)拜特进、刑部尚书。在路遇疾,卒于阆州。两年后杜甫经过阆州,特地前来凭吊这位昔日的老友,为其扫墓。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别房太尉墓》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写先前堂堂宰相之墓,而今却沦为孤寂的“孤坟”,这一对比鲜明地映射出房琯晚年命运的多舛与逝世后的凄凉景象;颔联“无干土”的缘由是“近泪”,诗人哭墓之哀,情之深,连天际流云亦似不忍离去,为之驻足;颈联以延陵季子自比,表示对亡友的深情厚谊,虽死不忘;尾联则衬托出孤零零的坟地与孤零零吊客的悲哀。全诗风格既彰显雍容典雅,又饱含深情,情感深沉而含蓄,深切地传达了诗人对老友的无尽思念,以及对国家时局的忧虑与沉重叹息。

2. 写作手法

用典:“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诗人借用了谢安和吴季札的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通过把房太尉比作谢安,表达了对亡友的推崇和敬仰;同时,通过自比吴季札,表达了对亡友的深情厚谊和虽死不忘的情怀。以景抒情:诗人以林花纷纷落下、莺啼送客的景象作结,既渲染了离别时的凄清氛围,又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诗人运用以景抒情的手法,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分段赏析

首联身处异乡,又恰逢公务繁忙、行路匆匆之时,诗人却毅然决定驻足片刻,来到这座孤寂的坟墓前,向已故的挚友房琯表达深切的哀思。先前堂堂宰相之墓,如今已是茕茕“孤坟”,表现了房琯晚年的坎坷和身后的凄凉。颈联“无干土”的缘由是“近泪”。诗人在坟前洒下许多伤悼之泪,以至于周围的土地都被浸润得无法干燥。诗人哭墓之哀,仿佛连天上的云朵都被感染,久久不愿散去。天低云断,空气里都带着愁惨凝滞之感,营造出一种压抑而愁惨的氛围,让诗人的内心倍感孤寂与哀伤。颔联诗人下句则用了另一典故。《说苑》载:吴季札聘晋过徐国,心知徐君爱其宝剑,等到他回来的时候,徐君已经去世,于是解剑挂在徐君坟的树上而去。这一典故的引用,诗人以延陵季子自比,表示对亡友的深情厚谊,虽死不忘。不仅彰显了诗人对房琯的深情厚谊,也与前文相呼应,揭示了诗人痛悼的根源。整首诗篇布局严谨,前后呼应,情感真挚动人。尾联“唯”字贯两句,意思是,只见林花如泪珠般纷纷飘落,只闻莺啼声声送别哀客。这两句收尾,这两句诗余韵悠长,让人回味无穷。诗人着意刻画出一个幽静肃穆之极的氛围:林花飘落似珠泪纷纷,啼莺送客,也似哀乐阵阵。此时此地,诗人只看见这样的场景,只听见这样的声音,格外衬托出坟地的孤寂与吊客的悲哀。

4. 作品点评

此诗极不易写,因为房琯不是一般的人,所以句句都要得体;而杜甫与房琯又非一般之交,所以句句要有情谊。然而,此诗不仅展现出了雍容典雅的风范,更流露出深情厚意,与题旨高度契合。诗人表达的感情十分深沉而含蓄,房琯之事牵涉政局,诗人曾因此遭受不幸,心中有着难以言表的苦楚。但诗中那阴郁的氛围,那深沉的哀痛,还是表现出诗人不只是悼念亡友而已,更多的是在内心深处对国家大事的忧虑与叹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第一句自十分好:他乡已为客矣,于客之中又复行役,则愈客愈远,此句中折旋法也。“近泪无干土”,尤佳。“泪”一作“哭”,可谓痛之至而哭之多矣。“对棋”、“把剑”一联,一指生前房公之待少陵为何如,一指身后少陵之所以感房公为何如,诗之不苟如此。

元方回《瀛奎律髓》

# 冯舒:不谓之“诗圣”不可。纪昀:情至之语,然却不十分精警。三句太着迹,须是四句一旁托。五句“陪”字不似追叙,且复“对”字。

元方回《瀛奎律髓汇评》

# 刘曰:祌情苦语,着“低”、“近”二字,唯孟东野有之(“近泪”二句下)。好景,凄绝(末句下)。

明高棅《唐诗品汇》

# 诗中泪字若“沾衣”、“沾裳”,通用不为剽窃。多有出奇荐,潘岳曰“涕泪应情倾”,子美曰“近泪无干土”。

明《四溟诗话》谢榛

# 赵云龙曰:用事典切,末语多思,愈觉惆怅。吴山民曰:三、四语悲,下句更悲。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别房太尉墓》云:“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亦有三层苦境苦情。“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上句意中事也,下句不知从何而来。在今思之,实存然者,当是意困境生耳。

清吴乔《围炉诗话》

# 问:诗唯情景,其用处何如?答:……在今卑之无甚高论,但能融景入情,如少陵之“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寄情于景,如严维之“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哀乐之意宛然,斯尽善矣。

清吴乔《答万季野诗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禹锡《罢郡归洛阳寄友人》

下一篇:唐·张祜《集灵台二首(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