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ài
píng
quán
yǎn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3
zhāo
píng
gāo
gāng
shū
sàn
lián
cǎo
mǎng
chū
quán
liǔ
gēn
yǐn
suì
yuè
shí
jiān
jiàn
hǎi
yǎn
tiān
pàn
yíng
shuǐ
guǎng
广
shēn
zhàng
chǐ
jiān
yàn
gǎn
qīng
qīng
bái
èr
xiǎo
shé
yōu
姿
shí
huò
shàng
làn
màn
wéi
yún
shān
tóu
dào
shān
xià
záo
jǐng
jìn
gōng
shí
fāng
sēng
xiāng
měi
shèng
niú
běi
fēng
hán
wén
ruò
zǎo
shū
cuì
míng
hán
jìng
dàng
lín
yǐng
dāng
zhái
xià
liú
rùn
tōng
yào
sān
chūn
shī
湿
huáng
jīng
shí
shēng
máo

译文

太平寺靠着高高的山冈,周围都是山林草丛。清泉从枯柳根下涌出,已被世人汲引了很久。岩石间的泉眼清晰可见,这云天之处竟有水府环流。泉石的深广虽在丈尺之间,而且寂静安闲,但是人们怎敢对它轻慢?池中生有青白两条小蛇,那幽隠之姿可以时时看见。它们时而吐出一串如丝的气泡,令人想象一旦成龙便可兴云作雨。此山从上到下岩石遍布,凿井实属不易。这眼泉水可以取供十方众僧,水味香美超过了牛奶。北风吹起了寒冷的波纹,纤细的水藻舒开了翠缕。明亮的泉水倒映着游客的净衣,细碎的涟漪摇荡着秋林的妙影。如何才能筑宅于其下,让它的余泽流进我的药圃?三春佳季滋润黄精生长发育,一经服食便可羽化成仙呢!

逐句剖析

"招提凭高冈":太平寺靠着高高的山冈,

# 凭:靠着。

"疏散连草莽":周围都是山林草丛。

# 草莽:草丛。

"出泉枯柳根":清泉从枯柳根下涌出,

"汲引岁月古":已被世人汲引了很久。

"石间见海眼":岩石间的泉眼清晰可见,

# 海眼:古人以为泉水从地下通海,故称泉眼为海眼。,间:一作“门”。

"天畔萦水府":这云天之处竟有水府环流。

# 水府:传说为海中龙王的府邸,在海的最深处。

"广深丈尺间":泉石的深广虽在丈尺之间,

"宴息敢轻侮":而且寂静安闲,但是人们怎敢对它轻慢?

# 轻侮:轻视,怠慢。,宴息:休息。宴:通“晏”。

"青白二小蛇":池中生有青白两条小蛇,

"幽姿可时睹":那幽隠之姿可以时时看见。

# 幽姿:幽雅的姿态。

"如丝气或上":它们时而吐出一串如丝的气泡,

"烂熳为云雨":令人想象一旦成龙便可兴云作雨。

# 烂熳:焕发,散布。

"山头到山下":此山从上到下岩石遍布,

"凿井不尽土":凿井实属不易。

"取供十方僧":这眼泉水可以取供十方众僧,

# 十方: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方。

"香美胜牛乳":水味香美超过了牛奶。

"北风起寒文":北风吹起了寒冷的波纹,

# 文:纹理。指水波纹。

"弱藻舒翠缕":纤细的水藻舒开了翠缕。

# 翠缕:缕缕青翠。,舒:一作“胜”。,弱藻:柔软的水草。

"明涵客衣净":明亮的泉水倒映着游客的净衣,

# 明涵:清泉中的倒影。

"细荡林影趣":细碎的涟漪摇荡着秋林的妙影。

"何当宅下流":如何才能筑宅于其下,

# 下流:下游。,宅:动词,盖房子。

"余润通药圃":让它的余泽流进我的药圃?

"三春湿黄精":三春佳季滋润黄精生长发育,

# 黄精:又名黄芝,多年生草本,根如嫩姜,入药。道家以为其得坤土之精粹,久服可以轻身延年。

"一食生毛羽":一经服食便可羽化成仙呢!

# 生毛羽:道家认为成仙之后可以生羽飞升。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太平寺泉眼》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诗作围绕太平寺泉眼展开,既赞叹泉眼的神异、泉水的明净与环境幽美,又表达在此卜居、服食修炼的愿望。写作上运用虚实相生手法,全诗分四段(起结各四句,中二段各八句),细腻刻画泉之神奇清美。作品通过对泉眼景致的描写,融合自然之美与个人情志,既展现杜甫对景物的精妙刻画,也体现其诗歌在题材与手法上的艺术特色,是其描绘自然景致类诗作的典型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太平寺泉眼》由杜甫创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冬之际,此时杜甫身处秦州。诗中“北风起寒文”呼应季节特征,结合黄鹤对“太平寺在秦州”的注释,可知杜甫在秦州期间,以太平寺泉眼为观察对象,记录下泉眼相关的神奇景致与环境,从而创作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山水诗。作品描绘了太平寺泉眼的神奇、泉水的明净及周边环境的幽美,既赞叹泉眼的神异之态与泉水清美之质,又借此表达诗人欲在此卜居、通过服食修炼以成正果的念头,展现了对自然景致的刻画与个人情志的融合。

2. 写作手法

虚实相生:既实写泉眼清澈、蛇游气冒、泉水供僧等实景,又融入“通海”想象、蛇为龙化身等虚写内容,突出泉眼神异与环境幽美。反衬:以“根枯”反衬泉活,用“山头到山下,凿井不尽土”的凿井之难,反衬泉水珍贵难得,凸显泉之独特价值。

3. 分段赏析

《太平寺泉眼》全诗四段:首段“招提凭高冈”四句以枯柳根反衬泉眼活力,点明寺泉历史悠久;次段“石间见海眼”八句虚实结合,以“海眼”“水府”的神话想象与青白小蛇的实景交织,暗喻泉眼通海的神异;第三段“山头到山下”八句通过凿井之难与泉水“香美胜牛乳”的对比,凸显其珍贵,“明涵客衣净”二句以倒影虚写泉水清澈;末段“何当宅下流”四句借服食黄精羽化成仙的想象,表达对山泉环境的向往。各段层层递进,既展现泉眼的神奇清美,又融入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4. 作品点评

《太平寺泉眼》作为杜甫山水诗中的独特之作,以虚实相生的手法展现了唐代山水诗的艺术深度。诗人通过“海眼”“水府”等神话意象与青白小蛇的实景交织,赋予泉眼神秘色彩,既延续了谢灵运山水诗的意境营造,又融入了个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明涵客衣净,细荡林影趣”以倒影虚写泉水清澈,堪称点睛之笔,体现了杜甫对自然光影的敏锐捕捉。仇兆鳌《杜诗详注》称其“虚实相生,结构精严”,八大山人式的苦涩生机笔法更凸显了杜甫在逆境中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全诗四段层层递进,从寺泉地理到神异想象,再到现实功用与羽化之想,既展现了秦州山水的幽奇,又暗含诗人对乱世中精神栖居的追寻,是杜甫将山水审美与生命哲思结合的典型例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海眼、水府,见其穴小而泉多。只此丈尺之间,人不敢忽者,以中有神物,故能兴云致雨也。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郭震《萤》

下一篇:唐·萧颖士《江有归舟三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