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ǔ
fèng
yán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2
jiǔ
yīng
chóu
jīng
shí
mào
xiǎn
jiān
mián
chí
hàn
jié
chū
shān
xiǎo
驿
xiāng
láo
nèn
zhòng
yán
bān
yáo
zhī
ān
huí
shǒu
bái
yún
jiān

译文

九月九日重阳节,您应该满怀愁思吧,因为您经历了长时间的艰难险阻。您忧心忡忡难以入眠,手中持着汉节,却不知哪条路才能走出巴山。在小小的驿站中,美酒虽然清醇,却难以消解忧愁,重重山峦上,细小的菊花斑驳点点,却无心欣赏。我在远方遥想,您带领着一群鞍马,在途中驻马停留,回首望向那白云缭绕的巴山。

逐句剖析

"九日应愁思":九月九日重阳节,您应该满怀愁思吧,

"经时冒险艰":因为您经历了长时间的艰难险阻。

# 险艰:《陌上桑》:“不知天路险艰。”

"不眠持汉节":您忧心忡忡难以入眠,手中持着汉节,

# 不眠持汉节:陶潜诗:“不眠知夕永。”江淹诗:“辛苦持汉节。”师古曰:节以毛为之,上下相重,取象竹节,将命者持之以为信。

"何路出巴山":却不知哪条路才能走出巴山。

# 巴山:《地理志》:大巴山,在保宁府南江。大巴之险,过于连云栈,下通汉中。

"小驿香醪嫩":在小小的驿站中,美酒虽然清醇,却难以消解忧愁,

"重岩细菊斑":重重山峦上,细小的菊花斑驳点点,却无心欣赏。

# 重岩细菊斑:张正见诗:“重岩标虎据。”沈佺期诗:“园花瑇瑁斑。”

"遥知簇鞍马":我在远方遥想,您带领着一群鞍马,在途中驻马停留,

"回首白云间":回首望向那白云缭绕的巴山。

# 白云间:【顾注】停云思友,故曰“白云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作于重阳节之际,寄赠给严武。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严武在巴山险阻中冒险艰难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后半部分则通过描写重阳节的自然景色,如小驿站的美酒、山间的细菊,以及想象严武回首白云间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以乐景衬哀情:“小驿香醪嫩,重岩细菊斑。”这两句诗描绘眼前美好的景象,与严武的艰难处境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严武所处环境的艰难和他心境的愁苦。虚实结合:首联和颔联是诗人对严武现实处境的推测和想象,属于虚写。颈联是诗人眼前所见之景,为实写。尾联又是诗人对严武行程的想象,属于虚写。诗人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使诗歌内容更加丰富,拓宽了诗歌的意境。

2. 分段赏析

首联写九月九日重阳节本是家人团聚、登高饮酒的节日,诗人却想到严武此时应是满怀愁思。因为严武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艰难险阻,被困在蜀地,无法顺利还朝。“应”字表明这是诗人的推测,体现出他对严武的关切之情。颔联进一步描写严武的处境。“不眠”写出严武因忧虑而难以入眠,“持汉节”则体现他不忘使命,坚守职责。然而,面对险峻的巴山,他不知该从哪条路才能走出困境,“何路”二字,流露出一种迷茫与无奈。颈联笔锋一转,从描写严武的困境转为描绘眼前的景色。驿站里的美酒香醇,山间的菊花斑驳陆离。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同时也反映了在困境中依然能寻找到的点滴慰藉,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尾联写诗人想象友人严武在远方的景象,人马簇拥,回首间只见白云飘荡。“回首白云间”给人一种画面感,仿佛看到严武在艰难的旅途中,不时回望走过的路,充满了对过去经历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担忧。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牧《和州绝句》

下一篇:唐·罗邺《长安春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