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极伤头白":欢乐到极点时,却感伤自己头发已经变白,
"更长爱烛红":夜深了,我留恋着这蜡烛的红光。
# 烛红:烛光。,更长:即更深,夜深。“更”当读平声。更:古时一夜分为五更。长:一作深。
"相逢难衮衮":相见的机会不可能一次次获得,
# 相逢难衮衮:《晋书·王戎传》:“张华善说《史》《汉》,裴演论前言往行,衮衮可听。”难:一作虽。衮衮:相继之意,连续不断貌。
"告别莫匆匆":这次告别可千万不要匆忙。
"但恐天河落":怕的是天河斜倾,黑夜将消逝,
# 但恐天河落:鲍照诗:“夜移河汉落。”天河移近地面,喻将天明。意谓二人深夜饮酒话别,唯恐天亮。天河:星河。天河落,即星河落,天将明。
"宁辞酒盏空":怎能不喝空酒杯,喝个酣畅。
"明朝牵世务":明天一早又将被俗务牵绊,
# 世务:谓尘世间之事务。
"挥泪各西东":挥泪分手,各自东西去奔忙。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回赠诗。这首诗描述了离京前与孟云卿欢聚的夜宴场景,写相聚的欢乐、对时光的珍惜及离别时的不舍。表达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离别后各奔西东、被俗务牵绊的伤感与无奈。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更长爱烛红”的实写实写眼前实景,“但恐天河落”的虚写心中想象,两句诗一实一虚,形成“眼前实景与心中虚思”的呼应,将夜色中的思绪从眼前延伸至苍穹。
3. 分段赏析
“乐极伤头白,更长爱烛红”两句,写欢聚时的复杂心绪。“乐极”点出相聚的欢愉,“伤头白”却藏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更长爱烛红”则以红烛映照长夜,凸显对相聚时光的珍惜,情感细腻真切。“相逢难衮衮,告别莫匆匆”直抒胸臆。“相逢难”道尽相聚的不易,“衮衮”显露出时光流逝之快;“告别莫匆匆”直白表达希望延长离别时刻的心愿,字里行间满是对友情的珍视。“但恐天河落,宁辞酒盏空”借景抒情。以“天河落”暗指天明将至,写对时光飞逝的担忧;“宁辞酒盏空”则展现出不惜畅饮以留住相聚时光的情态,强化了不舍之情。“明朝牵世务,挥泪各西东”收束全诗。“明朝牵世务”点出离别后的现实牵绊,“挥泪各西东”以动作描写直写离别时的伤感,将不舍之情推向高潮,余味悠长。
# 此诗通体清空,一气流转,开后人简易之门,但空疏者学之必落浅俗。
清石闾居士《藏云山房杜律详解》
上一篇:唐·李白《桂殿秋·仙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