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xuě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1
shū
chuāng
shēng
bái
chéng
jiǎo
xiǎo
zēng
bēi
wèi
zòu
cài
zhōu
jié
qiě
liáng
yuàn
shī
cān
zhān
huái
怀
yàn
shǐ
使
jiǔ
xiàn
gāo
ér
nóng
shì
qín
yōu
guó
míng
nián
zhī

译文

夜晚书窗透进白色的光亮,拂晓时城角处更增添了几分悲凉。还没能传来攻克蔡州的捷报,暂且吟唱那梁苑的诗篇吧。心里怀念着像苏武般持节牧羊的使者,没有酒时就羡慕那羊羔美酒。想来明年那令人欣喜的景象也就可以知晓了。

逐句剖析

"书窗夜生白":夜晚书窗透进白色的光亮,

"城角晓增悲":拂晓时城角处更增添了几分悲凉。

"未奏蔡州捷":还没能传来攻克蔡州的捷报,

# 蔡州捷:指李愬雪夜袭取蔡州,擒获吴元济之役。详《资治通鉴·唐纪五六》。

"且歌梁苑诗":暂且吟唱那梁苑的诗篇吧。

# 梁苑诗:指李愬雪夜袭取蔡州,擒获吴元济之役。详《资治通鉴·唐纪五六》。

"餐毡怀雁使":心里怀念着像苏武般持节牧羊的使者,

# 餐毡:指身居异地,茹苦含辛,而心向朝廷。

"无酒羡羔儿":没有酒时就羡慕那羊羔美酒。

# 羔儿:即羊羔酒。

"明年喜可知":想来明年那令人欣喜的景象也就可以知晓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雪》为南宋辛弃疾所作。主题围绕对时局思考与国家未来期待。内容借雪景,从“书窗生白”到忧国盼丰收,展现对国事关切。写作上托物兴寄,以景衬情,用典表意。开篇雪景宁静,后“城角增悲”暗示困境;“未奏捷”显对战绩期待,“餐毡”句赞农民;结尾表对国家未来希望。此诗体现辛弃疾爱国情怀,借雪抒怀,言简意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之时。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咏雪》体裁为诗,题材是借景抒怀、忧国忧时。内容上,从雪夜书窗泛白之景起笔,由城角悲声引出国事未捷的忧虑,借典故与对比展现生活困窘与内心无奈。主题围绕着辛弃疾闲居时对国家战事的关切、对民生农事的忧心,以及自身坚守气节、心怀天下的爱国情怀。

2. 写作手法

用典:“餐毡怀雁使”运用苏武牧羊的典故,苏武被困匈奴时餐毡吞雪,仍心怀汉使,诗人借此表达对忠贞之士的怀念以及自己对坚守气节的追求;“未奏蔡州捷”可能暗用李愬雪夜袭蔡州的典故,以战事未捷,体现对国家局势的关切。对比:“无酒羡羔儿”中,诗人自身无酒可饮,与他人能享受羔儿酒作对比,衬托出自己生活的困窘与心境的凄凉;同时,“且歌梁苑诗”,在忧国的沉重情绪下转而歌诗,以短暂的舒缓反衬内心持续的忧思。

3. 分段赏析

首联:“书窗夜生白,城角晓增悲”,夜晚,书房的窗户渐渐泛白,这是雪光映照所致,描绘出一幅静谧而清冷的画面。雪夜的寂静本就容易引发人的思绪,而清晨城角传来的声音,在诗人听来更增添了悲伤之感。这两句通过对夜晚到清晨景象的描写,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营造出一种压抑、哀伤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悲伤的情感基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愁。颔联:“未奏蔡州捷,且歌梁苑诗”,“未奏蔡州捷”运用了李愬雪夜袭蔡州的典故,这里指代国家的战事尚未取得胜利,局势依旧紧张。诗人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但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暂且吟哦梁苑诗来寻求精神上的慰藉。“且”字透露出一种无奈之感,表明诗人在无法改变现实的情况下,只能通过诗歌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这两句诗将诗人的忧国之情与暂时的自我排遣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颈联:“餐毡怀雁使,无酒羡羔儿”,前半句运用了苏武牧羊的典故,苏武在匈奴时,被困于北海,只能餐毡吞雪,但心中始终怀着汉朝使者的使命。诗人借此表达对苏武这样忠贞之士的怀念,同时也暗示自己在艰难处境中对气节的坚守。后半句“无酒羡羔儿”,将自己无酒可饮的窘迫与他人能享受羔儿酒的惬意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生活的困窘和内心的凄凉,在对比中展现出诗人在困境中的复杂心境。尾联:“农事勤忧国,明年喜可知”,诗人将目光投向农事,因为农事关乎国家的民生和稳定,所以他忧心农事。同时,诗人又怀着乐观的态度,认为如果农事能够顺利开展,那么明年国家或许会迎来好的局面,“喜可知”表达了对未来的期盼。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即使身处困境,也始终关注国家大事,并对未来抱有希望,使全诗的情感在悲伤中又蕴含着积极向上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清平乐·寿赵民则提刑,时新除,且素不喜饮》

下一篇:宋·辛弃疾《南歌子·新开池,戏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