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è
tiān
·
·
dēng
qiū
ǒu
chéng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1
chūn
guāng
huā
xià
yóu
biàn
便
zhǔn
bèi
luò
huā
chóu
bǎi
nián
fēng
chuī
què
wàn
shì
sān
píng
èr
mǎn
xiū
jiāng
rǎo
rǎo
yōu
yōu
shēng
shì
bǎi
yōu
xīn
chóu
xiāng
pāo
shě
yào
bàn
chūn
guī
tiān
jìn
tóu

译文

不要沉迷于在春天的花丛中游玩。那么就必须要准备好面对落花的忧愁。人生百年历经风雨的吹打,世间万事只求平稳、满足便罢了。把世间的纷扰之事,都交付给那悠远的时光。这一生在世间没有什么忧愁。新产生的愁绪依次都舍弃掉,我要伴随着春天一起走到天的尽头。

逐句剖析

"莫殢春光花下游":不要沉迷于在春天的花丛中游玩。

# 殢:滞留。

"便须准备落花愁":那么就必须要准备好面对落花的忧愁。

"百年雨打风吹却":人生百年历经风雨的吹打,

"万事三平二满休":世间万事只求平稳、满足便罢了。

# 三平二满:宋人口语,犹言平稳过得去。

"将扰扰":把世间的纷扰之事,

# 扰扰:指纷乱繁杂之事。

"付悠悠":都交付给那悠远的时光。

"此生于世百无忧":这一生在世间没有什么忧愁。

"新愁次第相抛舍":新产生的愁绪依次都舍弃掉,

# 次第:转眼间;须刻;多数之辞。

"要伴春归天尽头":我要伴随着春天一起走到天的尽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鹧鸪天・莫殢春光花下游》是宋代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词。词中,辛弃疾开篇便劝人不要沉迷于春日繁花间的游玩,因为不久便要面对落花的忧愁。他感慨人生百年,历经风雨,万事只求平稳、满足就好。词人将世间的纷扰抛之脑后,认为此生应无忧无虑。他决定依次舍弃新产生的愁绪,想要伴随着春天一起走到天的尽头。整首词借春日之景,抒发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和对宁静自在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莫殢春光花下游。便须准备落花愁”,通过对春日赏花及即将面对落花的描写,借春天的景象抒发了惜春、伤春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直抒胸臆:“百年雨打风吹却,万事三平二满休”“此生于世百无忧”等语句,直接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展现出对人生坎坷的无奈以及想要超脱世俗烦恼的心境。对比:将“扰扰”的世事与“悠悠”的心境进行对比,突出词人想要摆脱尘世纷扰,追求自在生活的愿望。同时,以新愁和春归进行衬托,强调自己舍弃愁绪、追随春天的决心。

2. 分段赏析

《鹧鸪天・莫殢春光花下游》上片“莫殢春光花下游。便须准备落花愁。百年雨打风吹却,万事三平二满休。”:开头两句点明主题,劝人不要过度沉迷于春日赏花,因为落花很快就会到来,暗示着美好事物的短暂易逝,引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后两句则由春日的短暂联想到人生,感慨人生历经风雨,世间万事只要能保持平稳、满足就足够了,体现出一种对人生的无奈和豁达态度。下片“将扰扰,付悠悠。此生于世百无忧。新愁次第相抛舍,要伴春归天尽头。”:“将扰扰,付悠悠”表明词人决定将世间的纷扰之事抛诸脑后,以一种悠然的心态面对生活。“此生于世百无忧”进一步强调了想要无忧无虑地生活的愿望。最后两句“新愁次第相抛舍,要伴春归天尽头”,词人表示要依次舍弃新产生的愁绪,追随春天直到天的尽头,表达了对宁静、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超脱尘世烦恼的决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书停云壁》

下一篇:宋·辛弃疾《鹊桥仙·寿徐伯熙察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