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ìn
yuán
chūn
·
·
chéng
zhōng
zhū
gōng
zài
jiǔ
shān
zhǐ
jiǔ
wéi
jiě
suí
jiè
zuì
zài
yòng
yùn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1
bēi
zhī
jiǔ
quán
hóu
chī
hái
gèng
gāo
yáng
dōu
chēng
jiù
kāng
chū
shì
zhèng
yún
léi
shǔ
cóng
qián
kān
hèn
suì
yuè
dōu
jiāng
niè
mái
jūn
shī
hǎo
què
quàn
jiǔ
zāi
jūn
yán
bìng
méi
shàng
diāo
gōng
shé
àn
cāi
zuì
mián
táo
lìng
zhōng
quán
zhì
xǐng
wèi
miǎn
chén
zāi
tīng
gōng
yán
cán
fēi
yǒng
zhě
jiā
ér
jiě
bēi
hái
kān
xiào
jiè
jīn
xiāo
zuì
wèi
rén
lái
chéng
zhōng
zhū
gōng
zài
jiǔ
shān
zhǐ
jiǔ
wèi
jiě
suì
jiè
zuì
zài
yòng
yùn

译文

酒杯啊你可知道,酒泉侯已被罢免,酒袋子也告老还乡。更别说高阳酒徒来拜访,都说是捣酒的劳什子,杜康造酒时占卜,卦象正合“云雷”吉兆。仔细回想从前,戒酒的遗憾实在难挨,岁月都埋在了酒曲堆里。你的诗写得好,像提壶劝酒的人,偏要我买酒来喝,这是为何。你说生病难道没有缘由。就像墙上弓影照进酒杯(疑神疑鬼)。记得陶渊明醉眠,能保全最大的快乐,屈原独醒,反而招来灾祸。想听你劝我戒酒的话,可我惭愧不是硬气的勇士,倒像司马相如那样能戒酒。可笑啊,今夜就借着这杯酒痛醉一场,不过是为了故人相聚罢了。城中的各位友人带着酒一同进山,我却不能以“戒酒”为托辞推脱,于是打破戒律,喝得酩酊大醉,便再次用之前的韵脚写下这首词

逐句剖析

"杯汝知乎":酒杯啊你可知道,

"酒泉罢侯":酒泉侯已被罢免,

# 罢侯:杜甫《饮中八仙歌》:“恨不移封向酒泉。”此处反用其意,指自己没有移封酒泉之望,只能戒酒不饮。,酒泉:郡名,汉置,在今甘肃省,以城下有金泉,味如酒,故名。

"鸱夷乞骸":酒袋子也告老还乡。

# 乞骸:指自请退休。,鸱夷:装酒的皮袋。

"更高阳入谒":更别说高阳酒徒来拜访,

# 高阳:用郦食其典。后用来代指因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都称齑臼":都说是捣酒的劳什子,

# 齑臼:原指用来盛装和研磨调味料的器具,此寓“辞”字,见《世说新语·捷悟篇》:“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

"杜康初筮":杜康造酒时占卜,

# 筮:筮仕。古人初次出仕做官,必先占吉凶。,杜康:夏国国君,中国古代传说中酿酒的发明者。

"正得云雷":卦象正合“云雷”吉兆。

# 云雷:指屯卦,《易经》六十四卦第三卦。“屯”原指植物萌生大地,万物始生,充满艰难险阻,然而顺时应运,必欣欣向荣。

"细数从前":仔细回想从前,

"不堪余恨":戒酒的遗憾实在难挨,

"岁月都将曲蘖埋":岁月都埋在了酒曲堆里。

# 曲蘖:酿酒用的发酵物,此即指酒。曲:一作麹。,将:一作臼。

"君诗好":你的诗写得好,

"似提壶却劝":像提壶劝酒的人,

# 提壶:鸟名,因啼声如“提壶”而得名。此代指一种酒具。

"沽酒何哉":偏要我买酒来喝,这是为何。

"君言病岂无媒":你说生病难道没有缘由。

"似壁上雕弓蛇暗猜":就像墙上弓影照进酒杯(疑神疑鬼)。

# 壁上雕弓蛇暗猜:用杯弓蛇影典,这里指生病不是喝酒的缘故。

"记醉眠陶令":记得陶渊明醉眠,

# 陶令:陶渊明,东晋末人。

"终全至乐":能保全最大的快乐,

"独醒屈子":屈原独醒,

# 屈子: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

"未免沉灾":反而招来灾祸。

"欲听公言":想听你劝我戒酒的话,

"惭非勇者":可我惭愧不是硬气的勇士,

"司马家儿解覆杯":倒像司马相如那样能戒酒。

"还堪笑":可笑啊,

# 还堪笑:“还堪笑”三句:用邴原典。裴松之注《三国志》:“原旧能饮酒,自行之后,八九年间,酒不向口……临别,师友以原不饮酒,会米肉送原。原曰:‘本能饮酒,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今当远别,因见贶饯,可一饮燕。’于是共坐饮酒,终日不醉。”

"借今宵一醉":今夜就借着这杯酒痛醉一场,

"为故人来":不过是为了故人相聚罢了。

"城中诸公载酒入山":城中的各位友人带着酒一同进山,

"余不得以止酒为解":我却不能以“戒酒”为托辞推脱,

"遂破戒一醉":于是打破戒律,喝得酩酊大醉,

"再用韵":便再次用之前的韵脚写下这首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沁园春·城中诸公载酒入山,余不得以止酒为解,遂破戒一醉,再用韵》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和《沁园春·杯汝来前》是一对“姊妹篇”,都写于辛弃疾闲居瓢泉的早期阶段。前一首讲的是“戒酒”,这一首则是“开戒”。全词以起始时竭力申述拒饮的立场为起点,经友人恳切言辞的层层开解,最终因羞赧之色复举酒杯。作者将议论融入叙事脉络,结构严谨、首尾圆合,完整铺陈出破戒的具体过程与内心起伏,并在这一过程中自然渗透对生命的深沉体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词与《沁园春·杯汝来前》为姊妹篇,均创作于辛弃疾闲居瓢泉的早期阶段。值得留意的是,词中“岁月都将曲蘖埋”一句,曾被《全宋诗》依据阴时夫《韵府群玉》卷三的内容误录为辛弃疾的诗作断句(实为词中句)。前一首《杯汝来前》聚焦“戒酒”主题,此篇则转向“开戒”心境,两首词以“戒”与“破戒”的关联,共同勾勒出词人对酒、对人生的矛盾与省思。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饮酒词。全词以起始时竭力申述拒饮的立场为起点,经友人恳切言辞的层层开解,最终因羞赧之色复举酒杯。作者将议论融入叙事脉络,结构严谨、首尾圆合,完整铺陈出破戒的具体过程与内心起伏,并在这一过程中自然渗透对生命的深沉体悟。

2. 写作手法

用典:“更高阳入谒,都称齑臼,杜康初筮,正得云雷。”“齑臼”,用《世说新语》曹操、杨修典,“曹操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解之为“绝妙好辞”,此处稼轩但用其本义。更“细数从前”。杯酒辜负大好岁月,埋怨自我,直指现实。

3. 分段赏析

上阕紧承前篇“戒酒”之旨,既已与酒杯有约,破戒便需一番说辞。“酒泉”以下六句,皆为自我剖白戒酒之志,以明心迹非负前约;“齑臼”一典,化用《世说新语》曹操、杨修解“黄绢幼妇外孙齑臼”为“绝妙好辞”之事,然稼轩但取其字面本义,以“齑臼”(捣姜蒜的器具)代指酒器,暗合戒酒之念。继而“细数从前”,直数杯酒虚掷的岁月,自责“辜负好时光”,将戒酒之思落于具体的生活反思;更借“提壶”(一种劝酒的鸟)的啼鸣添几分风趣,于严肃中见鲜活。下阕笔锋陡转,以“杯弓蛇影”起兴,表面点“猜”字之题,内里却暗刺现实政治——稼轩素以家国为念,并非为求功名富贵,故虽慕陶潜之淡泊、叹屈子之抱憾,其精神底色终究更近屈子“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他虽不至效屈子投江,然“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高之志,与屈子“虽体解吾犹未变兮”的决绝,实有血脉相通之共鸣。酒于稼轩,未必是“豪放”的标签,却成其精神世界的“助燃剂”:他恋恋不舍者,恰是这杯中物承载的家国之思;故自嘲“惭非勇者”,不如晋元帝司马睿“饮而覆觞”的果决——然元帝戒酒是为保自身权位,稼轩戒酒却为家国谋,动机之重,岂可同日而语?更兼“成事与否,干酒何事”,于是转瞬开戒,结处以“友朋载酒而来,焉能不饮”作笑,将破戒的曲折心思收束得举重若轻。

4. 作品点评

辛稼轩这类以“神味”为至高追求的词作,长期被我国传统文艺以“意境”为核心的审美范式所遮蔽。直至二十世纪,方有聂绀弩延续此路,然其此类创作多见于旧体诗,词作较少——若论词中佳篇,当推《沁园春·赠木工李四》。该词云:“马恩列斯,毛主席书,左拥右摊。觉唯心主义,抱头鼠窜;形而上学,哑口无言。滴水成冰,纸窗如铁,风雪迎春人沁园。披吾被,背《加皮塔尔》,鱼跃于渊。坐穿几个蒲团遇人物风流李四官。觅鸡鸣狗盗,孟尝门客;蛇神牛鬼,小贺篇。久想携书,寻师海角,借证平生世界观。今老矣,却穷途罪室,邂逅君焉。”此作时代印记鲜明,然较之稼轩词中那种放浪恣肆、豪纵不羁的气韵,终究稍逊一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上阕妙在运典,空灵融活,有底有面,然亦不脱宋四六习气。后阕一番议论,借题以抒愤怨。

不详吴则虞《辛弃疾词选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鹊桥仙·寿徐伯熙察院》

下一篇:宋·辛弃疾《金菊对芙蓉·重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