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u
shì
jìng
róng
táng
shī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1
tài
zhì
xùn
tiān
xià
wén
zhōu
gōng
wèi
yuǎn
èr
shū
nǎi
liú
yán
chūn
fēng
táng
è
qiū
lìng
yuán
liáng
yǒu
shēng
suì
yàn
shuí
nán
dāng
nián
zhào
gōng
shī
quē
xiōng
ēn
xián
zāi
shǒu
yáng
jiǔ
cān
jiē
yǒu
huò
tiān
lún
cāng
jìng
zhū
huò
xiá
yǎn
qīn
zhāo
cóng
guān
qiè
lùn
shǒu
zhí
sāng
zhè
é
qǐng
chǔ
yuè
fèn
kǒu
bēi
quān
gǎi
zuò
chún
chǐ
齿
hán
guān
tiān
jiān
shú
zhī
ài
shēn
yǒu
zuǒ
yòu
zhě
cún
jūn
kàn
bǎi
chóng
zhì
shēn
diān
shǐ
zhé
shèn
lěi
shí
jiān
shì
yǒu
zhī
lìng
zhì
hūn
zhōu
jūn
qiān
zǎi
shì
jīn
kūn
zhuàng
shāng
shān
hào
yōng
yōng
guān
yòu
kǒng
mén
xíng
jiē
zūn
xíng
qián
gāng
shàng
rén
zhǐ
xiào
yǒu
mén
yāo
yǐn
jiā
běn
néng
chén
jiā
suǒ
chū
jiā
yòu
liú
sān
yuán
zhì
jīn
shuō
wén
zhě
chún
dài
xiān
jūn
rén
xiào
jiǎn
qiě
wén
shì
yǒu
xiāng
māo
tíng
yǒu
tóng
xīn
lán
tuī
gèng
xùn
zǎo
zuǒ
yòu
ér
cáo
huān
chǐ
dǒu
duō
zāi
rén
èr
bǎi
nián
shì
dōng
西
lín
dōng
jiā
西
jīn
tuí
yuán
dòu
jiān
zhǔ
běn
gēn
shǒu
jiè
zài
sūn
shěn
xué
shèng
xián
huáng
hòu
pín
shuí
shū
bǎi
rěn
xiào
wēn
lǎo
bēi
dào
wén
cuī
fèi
gān
zhǎn
qián
zhì
shàn
tiān
fěi
qiān
shèng
cháo
zhòng
xùn
yáo
shùn
mín
qǐng
jūn
mén
chē
xíng
biàn
便
fān
cháng
zhé
xiān
mào
wén
gōng
hán
shī
liáo
zài
zhuō
zhēn
shū
jūn
chī
tǎng
cǎi
shī
guān

译文

泰伯拥有着古代至高的品德,因谦让天下而闻名于世。周公的时代过去并不久远,可二叔却因争权散布流言。春天里棠棣花绽放娇艳,秋日中脊令鸟在原野飞旋。难道说就没有知心好友相伴,可到了艰难时刻谁又能前来救援。当年召公作诗,担忧兄弟之间缺乏恩情。伯夷、叔齐真是贤德之人啊,他们坚守气节,不食周粟。末世的风俗更加令人叹息,人们只看重钱财货物,却没有了天伦亲情。在仓促之间,人们为了一点钱财就争得不可开交,甚至有的连亲人去世都无暇去埋葬。早上从官府回来,晚上就和妻妾谈论利益之事。父亲亲手种植的桑树柘树,很快就因为利益纷争,兄弟之间如同楚越两国那样疏远。母亲用过的杯圈,本是亲情的象征,却因利益而被改变,使得亲情变得淡薄,如同唇亡齿寒。我看这天地之间,谁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如果有人砍去他的左臂,那右臂又怎能单独存在呢。你看那百足虫,即使到死身体也不会倒下,因为它的众多足相互支撑。一支箭很容易折断,但是把十支箭捆在一起,要折断就很困难了。世上竟然有一些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是利欲让他们头脑发昏啊。周氏兄弟是千载难逢的贤士,他们四兄弟就像金玉一样珍贵。他们的样子就像商山四皓一样,有着雍容典雅的古风。又如同孔子门下的弟子,他们的行为和道义都值得尊敬。我走到前面的山冈上,有人指着一座门告诉我,那是周氏孝友之家。周氏兄弟邀请我到他们家饮酒,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详细地告诉了我。我家的祖先出自,嘉祐年间的刘三元。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关于我家祖先的故事,听到的人都能使那些薄情寡义的人变得醇厚起来。到了我的父亲这一代,也是仁爱、孝顺、节俭而且有文化修养。家里有相互哺乳的猫,庭院中有同心生长的兰花。家中的孩子们像古人那样推梨逊枣,互相谦让,孩子们都很快乐。想起那些为了一尺布、一斗粟就争斗的人,真让人感叹,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啊。相邻的人家都有二百年的历史了,试着比较一下东家与西家。东家只剩下破锅,西家如今只剩下倒塌的墙垣,都衰败了。兄弟之间像萁豆相煎一样争斗,就像植物拔地而起却没有根基,难以长久。子孙们应该紧紧地遵守先辈留下的训诫,家族的兴衰难道不就在子孙身上吗。何况还要学习圣贤之道,不必担忧后代是富是贫。谁写了“百忍”这两个字呢,面对生活中的琐事,何不用微笑来化解,让生活变得更温暖。我年纪大了,为古道的衰落而悲伤,听到周氏兄弟的事,更是感慨万分,痛心疾首。我洗干净酒杯,上前致辞,上天对于善良的人,赐予的福分是不会吝啬的。当今圣明的朝廷重视谦让的美德,想要让百姓都像尧舜时代那样淳朴善良。希望周氏兄弟能够光大其门楣,到时候车马往来,门庭若市。就像李白能写出长篇的诗歌,韩愈能写出华美的文章来记载一样。我也再次写下这首诗,语言虽然笨拙,但情意却是真挚的。希望周氏兄弟不要嘲笑我的诗,如果有采诗官来,或许能让更多人听到我的心声。

逐句剖析

"泰伯古至德":泰伯拥有着古代至高的品德,

"以逊天下闻":因谦让天下而闻名于世。

"周公去未远":周公的时代过去并不久远,

"二叔乃流言":可二叔却因争权散布流言。

"春风棠棣萼":春天里棠棣花绽放娇艳,

"秋日脊令原":秋日中脊令鸟在原野飞旋。

"岂无良友生":难道说就没有知心好友相伴,

"岁晏谁急难":可到了艰难时刻谁又能前来救援。

"当年召公诗":当年召公作诗,

"虑缺兄弟恩":担忧兄弟之间缺乏恩情。

"贤哉首阳子":伯夷、叔齐真是贤德之人啊,

"此粟久不餐":他们坚守气节,不食周粟。

"末俗益可嗟":末世的风俗更加令人叹息,

"有货无天伦":人们只看重钱财货物,却没有了天伦亲情。

"仓卒竞锱铢":在仓促之间,人们为了一点钱财就争得不可开交,

"或不暇掩亲":甚至有的连亲人去世都无暇去埋葬。

"朝从官府去":早上从官府回来,

"暮与妻妾论":晚上就和妻妾谈论利益之事。

"手植父桑柘":父亲亲手种植的桑树柘树,

"俄顷楚越分":很快就因为利益纷争,兄弟之间如同楚越两国那样疏远。

# 楚越分:《庄子·德充符》: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

"口泽母杯圈":母亲用过的杯圈,本是亲情的象征,

"改作唇齿寒":却因利益而被改变,使得亲情变得淡薄,如同唇亡齿寒。

# 改:《诗渊》作正。

"我观天地间":我看这天地之间,

"孰不知爱身":谁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

"有伐其左臂":如果有人砍去他的左臂,

"那复右者存":那右臂又怎能单独存在呢。

"君看百足虫":你看那百足虫,

"至死身不颠":即使到死身体也不会倒下,因为它的众多足相互支撑。

"一矢折甚易":一支箭很容易折断,

"累十力则艰":但是把十支箭捆在一起,要折断就很困难了。

"世其有不知":世上竟然有一些人不明白这个道理,

# 其:《诗渊》作岂

"利欲令智昏":是利欲让他们头脑发昏啊。

"周君千载士":周氏兄弟是千载难逢的贤士,

"金玉四弟昆":他们四兄弟就像金玉一样珍贵。

# 玉:《诗渊》作石。

"状如商山皓":他们的样子就像商山四皓一样,

"雍雍古衣冠":有着雍容典雅的古风。

"又如孔门科":又如同孔子门下的弟子,

"行义皆可尊":他们的行为和道义都值得尊敬。

# 义:《诗渊》作艺。

"我行前冈上":我走到前面的山冈上,

"人指孝友门":有人指着一座门告诉我,那是周氏孝友之家。

"邀我饮其家":周氏兄弟邀请我到他们家饮酒,

"本末能具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详细地告诉了我。

"我家所自出":我家的祖先出自,

"嘉佑刘三元":嘉祐年间的刘三元。

"至今起俗说":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关于我家祖先的故事,

"闻者薄夫醇":听到的人都能使那些薄情寡义的人变得醇厚起来。

"逮我先君子":到了我的父亲这一代,

"仁孝俭且文":也是仁爱、孝顺、节俭而且有文化修养。

"室有相乳猫":家里有相互哺乳的猫,

"庭有同心兰":庭院中有同心生长的兰花。

"推梨更逊枣":家中的孩子们像古人那样推梨逊枣,互相谦让,

"左右儿曹欢":孩子们都很快乐。

"尺布与斗粟":想起那些为了一尺布、一斗粟就争斗的人,

# 尺布与斗粟:《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孝文十二年,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咄哉彼何人":真让人感叹,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啊。

"比屋二百年":相邻的人家都有二百年的历史了,

# 比:《诗渊》作此。

"试比东西隣":试着比较一下东家与西家。

"东家余破釜":东家只剩下破锅,

"西里今颓垣":西家如今只剩下倒塌的墙垣,都衰败了。

"萁豆自煎煮":兄弟之间像萁豆相煎一样争斗,

"拔地无本根":就像植物拔地而起却没有根基,难以长久。

"逼逼守遗戒":子孙们应该紧紧地遵守先辈留下的训诫,

# 逼逼:《诗渊》作区区。

"岂不在子孙":家族的兴衰难道不就在子孙身上吗。

"矧复学圣贤":何况还要学习圣贤之道,

# 复:《诗渊》作不。

"遑恤后富贫":不必担忧后代是富是贫。

"谁书百忍字":谁写了“百忍”这两个字呢,

"何不一笑温":面对生活中的琐事,何不用微笑来化解,让生活变得更温暖。

"我老悲古道":我年纪大了,为古道的衰落而悲伤,

"闻此摧肺肝":听到周氏兄弟的事,更是感慨万分,痛心疾首。

"洗盏前致词":我洗干净酒杯,上前致辞,

"福善天匪悭":上天对于善良的人,赐予的福分是不会吝啬的。

"圣朝重揖逊":当今圣明的朝廷重视谦让的美德,

"欲尧舜此民":想要让百姓都像尧舜时代那样淳朴善良。

"请君大其门":希望周氏兄弟能够光大其门楣,

"车马行便蕃":到时候车马往来,门庭若市。

"长歌谪仙李":就像李白能写出长篇的诗歌,

"茂记文公韩":韩愈能写出华美的文章来记载一样。

"我诗聊复再":我也再次写下这首诗,

# 再:《诗渊》作尔。

"语拙意则真":语言虽然笨拙,但情意却是真挚的。

"此书君勿嗤":希望周氏兄弟不要嘲笑我的诗,

"傥俟采诗官":如果有采诗官来,或许能让更多人听到我的心声。

# 官:《诗渊》作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周氏敬荣堂诗》是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辛弃疾的作品。该诗出自其文集《稼轩长短句》,是辛弃疾为周氏家族的敬荣堂所作。诗歌以泰伯、周公等历史人物为引,通过春风、秋日等自然意象,抒发了对兄弟情谊和家族和谐的赞美。诗中“岂无良友生,岁晏谁急难”一句,既表达了对友情的呼唤,也隐含了对现实人际关系的忧虑。最后以首阳子的贤明和母亲的恒久存在作结,寄托了对家庭和睦、亲情长存的深切期盼。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传统道德的尊崇,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该诗创作于庆元四年(1198年)。据《广信府志》记载,朝廷于同年下诏表彰周氏家族。诗中赞颂了民间义士与孝子的高尚品德,体现了诗人对教化民众的深切关注与热忱。此外,正如诗末“长歌谪仙李”等句所揭示的,辛弃疾在诗文创作中始终秉持“真”这一核心理念,强调情感与思想的真挚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周氏敬荣堂诗》为宋代辛弃疾所作的一首五言古风诗,全诗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赏析:“泰伯古至德,以逊天下闻。周公去未远,二叔乃流言。春风棠棣萼,秋日脊令原。岂无良友生,岁晏谁急难。”开篇以泰伯让位的典故起笔,泰伯为了成全父亲传位给弟弟季历的心愿,远走他乡,其至德之行被天下人传颂,辛弃疾借此表达对古代谦让、仁爱至德的崇尚。接着提及周公和二叔的故事,周公辅佐成王,二叔却因权力而散布流言,形成鲜明对比,强调兄弟之间应有的正确关系。“春风棠棣萼,秋日脊令原”,诗人借春天棠棣花盛开、秋日脊令鸟在原野的景象,运用比兴手法,以棠棣花象征兄弟亲情,脊令鸟象征兄弟间的相互关心,引出对兄弟之情在艰难时刻重要性的思考,发出“岂无良友生,岁晏谁急难”的感慨,即难道没有好朋友,可在年关危难时谁又能真正伸出援手,突出兄弟亲情的不可替代。“当年召公诗,虑缺兄弟恩。贤哉首阳子,此粟久不餐。末俗益可嗟,有货无天伦。仓卒竞锱铢,或不暇掩亲。”这里先提到召公作诗忧虑兄弟恩情缺失,进一步强化对兄弟情的重视。再以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典故,赞扬他们坚守道义。随后笔锋一转,批判当下世风日下,人们被利益蒙蔽,只知追逐钱财货物,而不顾天伦亲情。在仓促间为了些许钱财争得不可开交,甚至有人在亲人去世时都无暇安葬,与前文所推崇的古代美德形成强烈反差,表达诗人对现实社会道德沦丧的痛心。“朝从官府去,暮与妻妾论。手植父桑枯,俄顷楚越分。口泽母杯圈,改作唇齿寒。我观天地间,孰不知爱身。有伐其左臂,那复右者存。君看百足虫,至死身不颠。一矢折甚易,累十力则艰。世其有不知,利欲令智昏。”此部分细致描绘了一些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私行为,白天忙于官府事务,晚上就与妻妾盘算利益,对于父亲亲手栽种如今已枯萎的桑树,轻易地就划分归属,如同楚越两国般疏远;母亲用过留下口泽的杯圈,也因利益纷争而视如仇敌。诗人感慨天地间人皆自爱,却不明白伤害兄弟就如同自断手臂,以百足虫至死身体不倒比喻兄弟相互扶持的重要性,一支箭易折断,多支箭合力则难以摧毁,再次强调兄弟团结的力量,批判世人因利欲而丧失理智,破坏亲情。“周君千载士,金玉四弟昆。状如商山皓,雍雍古衣冠。又如孔门科,行义皆可尊。我行前冈上,人指孝友门。邀我饮其家,本末能具陈。”诗人将周氏四兄弟赞誉为千载难逢的贤士,他们如同商山四皓般品德高尚,有着雍容典雅的古风气质,又似孔门弟子,其行为道义都值得尊敬。辛弃疾在前冈之上,经人指引来到周氏的孝友之门,受邀至家中饮酒,周氏兄弟将家族的本末缘由详细地向他讲述,为后文诗人对周氏家族的进一步感慨做铺垫。“我家所自出,嘉佑刘三元。至今起俗说,闻者薄夫醇。逮我先君子,仁孝俭且文。室有相乳猫,庭有同心兰。推梨更逊枣,左右儿曹欢。尺布与斗粟,咄哉彼何人。比屋二百年,试比东西隣。东家余破釜,西里今颓垣。”诗人由周氏家族联想到自己家族的传统美德,如“嘉佑刘三元”的故事以及自家“仁孝俭且文”的家风,家中有相互哺乳的猫、同心生长的兰花,子弟们推梨逊枣,相处和睦。与之对比,那些因些许利益而兄弟反目的行为令人不齿。又以自家周边邻里为例,二百年间,东家衰败仅余破釜,西家更是颓垣断壁,从家族兴衰的角度,再次强调家族成员应团结友爱,坚守美德。“萁豆自煎煮,拔地无本根。逼逼守遗戒,岂不在子孙。矧复学圣贤,遑恤后富贫。谁书百忍字,何不一笑温。我老悲古道,闻此摧肺肝。洗盏前致词,福善天匪悭。圣朝重揖逊,欲尧舜此民。请君大其门,车马行便蕃。长歌谪仙李,茂记文公韩。我诗聊复再,语拙意则真。此书君勿嗤,傥俟采诗官。”以“萁豆自煎煮”比喻兄弟相残,这样的家族如同拔地而起却没有根基,难以长久。告诫子孙要坚守先辈遗训,况且学习圣贤之道,不应担忧日后的贫富。诗人感叹自己悲叹古道衰落,听闻周氏兄弟的事迹后深受触动。最后表达对圣朝的期望,希望朝廷重视谦让之德,让百姓能如尧舜时期般和睦。劝周氏兄弟光大其门庭,相信会有李白般的长歌、韩愈般的文章来传颂他们。自己作诗虽言辞笨拙但心意真诚,希望此诗不被嘲笑,或许能被采诗官收录,以传播这种美好的道德风尚。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偶题》

下一篇:宋·辛弃疾《题福州参泉二首(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