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风雨":窗外开始下雨,
"从今便忆":今天一起回忆往事,
# 忆:回忆。,今:今天。
"中夜笑谈清软":到半夜了还在谈笑。
# 中夜:半夜。
"啼鸦衰柳自无聊":啼叫的乌鸦和衰败的柳树透着无聊,
"更管得、离人肠断":哪会理会、我们的离人之愁。
# 更管得:那管得。
"诗书事业":以诗书为业的事业,
"青毡犹在":家传旧业仍然存在,
"头上貂蝉会见":你头戴貂蝉的场景终会出现。
# 貂蝉:貂蝉为侍从贵臣所着冠上之饰,其制为冠上加黄金珰,附蝉为饰,并插以貂尾也。
"莫贪风月卧江湖":不要轻易贪图奢华,不要贪于玩乐而虚掷光阴,
# 莫:不要。
"道日近、长安路远":彼此之间距离虽不遥远、想要再见却很难。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鹊桥仙·和范先之送祐之归浮梁》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也是一首送别词。介绍了诗人与族弟祐之的离别场景,描绘了风雨中“啼鸦衰柳”的悲凉氛围,体现了诗人对族弟的殷切关爱与劝诫之情,营造了离愁别绪与怅惘交织的情感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不舍与对未来的深切期望。
2. 写作手法
拟人:“啼鸦衰柳自无聊”中,“无聊”一词将“啼鸦”“衰柳”赋予了人的情感,仿佛它们也有无聊的情绪,营造出一种孤寂、落寞的氛围。借代:“头上貂蝉会见”中,“貂蝉”本是古代达官贵人帽子上的饰物,这里借代高官显位,形象地表达了对对方能够获得功名的期许。
3. 分段赏析
上片营造出一个静谧而略带凄清的氛围,“小窗”点明场景的幽僻,“风雨”既为自然实景,又似人生风雨的象征,增添了几分惆怅。回忆往昔,在这样的风雨之夜,与友人于小窗之下彻夜长谈,笑语轻柔,温馨而美好。“从今便忆”四字,将时光陡然拉回当下,暗示此刻与友人分别,往昔的美好只能留存于记忆之中,饱含着对过去相聚时光的眷恋不舍,奠定了全词思念、感慨的基调。视线从回忆转向现实,所见是“啼鸦”聒噪、“衰柳”残败的景象,本是自然之物,却被赋予“无聊”的人性特征,以景衬人,进一步渲染出词人内心的孤寂落寞。“更管得、离人肠断”则直白地抒发了离别的哀伤,仿佛这些萧条之景也在撩拨着离人的心弦,使其愁肠百结,将上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强化了思念友人的愁绪。下片情绪由离情别绪一转,开始鼓励友人追求“诗书事业”。“青毡犹在”用典,暗示友人出身书香门第,家学渊源深厚,有重振门庭的基础。“头上貂蝉会见”,“貂蝉”指代高官显位,是对友人的美好期许,相信他凭借自身才学与家族底蕴,必能在仕途上有所建树,获得功名,展现出词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对友人深深的信任与鼓励。承接上文的劝勉之意,以“莫贪”二字直截了当地告诫友人不要沉醉于江湖的风月美景,安于闲适。“日近、长安路远”化用典故,寓意着虽然看似距离成功、靠近朝堂很近,但实际上实现理想的道路还很漫长艰辛,需要不懈努力。既点明了现实的艰难,又再次强化了对友人奋发进取的劝诫,使全词在情感升华中收尾,寄托了词人对友人的殷切期望以及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