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óu
chūn
·
·
jiāng
tóu
dài
xié
yáng
shù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1
jiāng
tóu
dài
xié
yáng
shù
zǒng
shì
liù
cháo
rén
zhù
chù
yōu
yōu
xīng
fèi
guān
xīn
wéi
yǒu
shā
zhōu
shuāng
bái
xiān
rén
xià
duō
fēng
hǎo
xiè
zhēng
fān
liú
zhù
zhí
dǒu
sǒu
jìn
chén
āi
què
chèn
xīn
liáng
qiū
shuǐ
chǒu
jīng
kǒu
fèng
西
guī
jiāng
zhì
xiān
rén

译文

江头那一带在斜阳中的树木。历来都是六朝人居住生活的地方。千百年来兴盛衰亡不再关注了,只有那沙洲上的一对白鹭吸引着我。仙人矶下常常风雨交加。卸掉了远行的船帆可是船却停留不住(被风吹跑)。正应抖落掉全身的尘土,趁着刚刚凉爽起来的秋日江水离开这里。乙丑年我在京口被提举为福建冲佑观后向西返回故乡,即将抵达仙人矶。

逐句剖析

"江头一带斜阳树":江头那一带在斜阳中的树木。

"总是六朝人住处":历来都是六朝人居住生活的地方。

# 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

"悠悠兴废不关心":千百年来兴盛衰亡不再关注了,

# 悠悠兴废:古往今来王朝兴亡更替之事。

"惟有沙洲双白鹭":只有那沙洲上的一对白鹭吸引着我。

# 惟有:只关心,只对······感兴趣。引自苏轼《再和潜师》:“唯有飞来双白鹭,玉羽琼枝斗清好。”

"仙人矶下多风雨":仙人矶下常常风雨交加。

# 仙人矶下多风雨:“仙人”二句:风雨似暗喻仕宦风波。

"好卸征帆留不住":卸掉了远行的船帆可是船却停留不住(被风吹跑)。

# 征帆:宦海之舟。,卸:卸下,放下。

"直须抖擞尽尘埃":正应抖落掉全身的尘土,

# 抖擞尽尘埃:抖尽世俗任宦之牵累。引自白居易《答州民》:“宦情抖擞随尘去。”又《游悟真寺》:“抖擞尘埃衣,礼拜冰雪颜。”,直须:径须。值,径直地。

"却趁新凉秋水去":趁着刚刚凉爽起来的秋日江水离开这里。

# 秋水:双关语,既指眼前江水,也兼指瓢泉家园中的“秋水堂”。,新凉:辛此次落职还乡正值初秋。

"乙丑京口奉祠西归":乙丑年我在京口被提举为福建冲佑观后向西返回故乡,

# 奉祠:即指提举福建冲佑观。,乙丑:宋宁宗,开禧元年(西元一二〇五年)。

"将至仙人矶":即将抵达仙人矶。

# 仙人矶:南京西南长江中之一小岛。在江宁县境内,为镇江往江西之必经之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玉楼春·江头一带斜阳树》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作,一首小令。该词围绕罢职归途所见景物展开。上片写江头斜阳下的树木、六朝旧地及沙洲白鹭,暗讽了南宋朝廷对国家兴衰的漠视。下片写仙人矶的景色,以“多风雨”象征坎坷境遇,“抖擞尘埃”表现了超脱尘俗的豁达心境。全词借景抒情、融自然意象与家国情怀于一体的沉雄风格,展现其屡遭打压仍坚强、旷达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辛弃疾的仕途充满起伏,在他晚年时,韩侂胄将其起用,却并非真心要让他率兵北伐,不过是想借起用这位抗战派代表人物赢得支持、捞取政治资本。待开嘉泰四年(1204年)决定用兵后,韩侂胄觉得目的已达,便开始将他抛开。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三月,朝廷以辛弃疾荐人不当为由将其降职;六月,调任他为隆兴知府,可他尚未动身,又因谏官弹劾撤回新令,仅授以“提举冲佑观”的空衔,还命他“理作自陈”,表面任其自由处置,实则是变相罢官遣返。这是辛弃疾仕途上的第三次罢官,也是最后一次。这位矢志报国的志士无奈离开京口(今江苏镇江),踏上返回瓢泉的归途。当行至长江沿岸的仙人矶(今属安徽)时,眼前的苍凉景象深深触动了他,遂挥笔写下了这首词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作者被罢职后写的一首抒怀词。作者通过江边斜阳树和六朝遗迹之景,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作者又借仙人矶风雨难驻的征帆,抒发了抗金抱负受挫的愤懑。

2. 写作手法

双关:“直须抖擞尽尘埃,却趁新凉秋水去”中,“秋水”一语双关,既指眼前澄澈的江水,亦暗表词人瓢泉家园中的“秋水堂”。此句以双关笔法,将归途所见之景与心中所念之地巧妙勾连,抖落满身尘埃展现词人对世俗纷扰的不屑与磊落的胸襟;而“趁新凉”奔赴“秋水”的向往,更藏着对家园的眷念,于旷达中见真性情。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江景起笔,借景抒情,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情怀交织在一起。“江头一带斜阳树,总是六朝人住处”,词人放眼望去,江边一带在斜阳映照下的树木,所处之地正是昔日六朝繁华聚居之处。六朝的兴衰更迭,曾在此地演绎得淋漓尽致,而如今只剩下清冷的斜阳与草树,尽显衰败。镇江作为词人最后一次为官之地,这里的山山水水见证了太多的繁华与兵火,本应引发词人对历史兴废的感慨,可他却笔锋一转,写下“悠悠兴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鹭”。这两句看似是说自己如沙洲上的双白鹭一般,对历史的悠悠兴废毫不在意,但实则是正话反说。辛弃疾并非不关心朝廷命运、国家兴亡之人,恰恰相反,他对历史兴衰,尤其是自己毕生所从事的恢复大业的成败,都极为执着,拼尽心力投入。他之所以如此表述,是因为现实的无奈让他只能故作旷达。那沙洲上的白鹭,成为了他此刻渴望却难以企及的境界——一种能超脱于世事之外的淡然。下片则着重抒发了词人及早归去的心情,其中蕴含的情感极为丰富。“仙人矶下多风雨,好卸征帆留不住”,既描绘了征帆将至仙人矶时,此处多风多雨、形势险恶的实际自然环境,又巧妙影射了他当时所处的险恶政治环境。官场的无为与风波争斗,让他心生厌倦,想要在此停留片刻都难以实现,离开的想法愈发强烈。于是,词人做出了抉择:“直须抖擞尽尘埃,却趁新凉秋水去。”这两句尽显他不屑一顾、磊落旷达的胸襟,他要抖擞掉一身的尘埃,趁着秋凉返回瓢泉的秋水堂。这里的“秋水”含义双关,既指眼前的江水,也兼指家园中的“秋水堂”。这一抉择,既有离开镇江的轻松感、解脱感,有重归铅山的欣快感,也暗藏着无端遭受冷遇再次被闲置的郁闷感、委屈感,还有离开僚属的孤独感、烈士暮年的落寞感以及前途黯淡的绝望感。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表现作者的心理状态非常复杂。既有离开镇江时如释重负的轻松与解脱,亦有重返铅山的欣然与暖意;既包含无端遭冷遇、再度被闲置的郁闷与委屈,也流露着告别僚属后的孤清寂寥,以及烈士暮年的落寞与前途黯淡的沉郁绝望。短短小词之间,五味交织,七情跌宕。那些欲说还休的纠结、不吐不快的愤懑,那些矛盾中的酸涩、解脱后的空落、被弃般的怅惘,仿佛千言万语也难以尽述,即便再写千首万阕,恐怕也道不完这层层叠叠的复杂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开口便别。

明李濂评《稼轩长短句》

# 语句铿锵,旋律跌宕,如乘风破浪,片刻间轻舟已过万重山。

不详作家沐斋《温文尔雅》

# 以诗为词,辛以论为词,正见词中世界不小,昔人奈何讥之。

明卓人月、徐士俊《古今词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浣溪沙·赋清虚》

下一篇:宋·辛弃疾《水调歌头·九日游云洞和韩南涧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