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ǐ
lóng
yín
bié
·
·
cuì
xiān
zhī
shí
cuì
yǒu
zhào
mìng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1
zhǐ
chóu
fēng
chóng
yáng
jūn
jiàn
lìng
rén
lǎo
xíng
dìng
fǒu
zhēng
chē
liàng
chéng
duō
shǎo
yǒu
shū
lái
cháng
ān
què
zǎo
chuán
wén
zhuī
zhào
wèn
guī
lái
jūn
jiā
jiù
shì
zhí
dài
wéi
lín
liǎo
cóng
lán
shēng
huì
zhǎng
shuí
wán
fāng
cǎo
lián
zhuō
zhě
gōng
míng
xiāng
fēi
niǎo
zhǐ
yǒu
liáng
péng
dōng
qiān
西
ān
pái
qiǎo
dào
jīn
qiǎo
chù
qián
yòu
zhuō
píng
shēng
xiào

译文

只担心重阳节会有风雨,思念你却见不到你,让人觉得岁月催老。你的行程确定了吗,要准备几辆远行的车马,这一路去程有多远。有客人寄来书信,京城那边早已传来消息,听说朝廷已下追召的诏令。想问你何时才能归来,你们家族世代为官的旧事,大概要等、你完成济世救民的使命才能回顾了。从此以后,兰草和蕙草会生长得茂盛,但我还能和谁、一起欣赏这些香草呢。自怜我这个愚拙的人,总是与功名避而远之,就像飞鸟般远离尘世功名。从前只有和好朋友,在东西田间小路上随意相聚,这样的安排看似巧妙美好。如今再看这“巧妙”之处,却依然透着“愚拙”,只能苦笑这一生的经历。

逐句剖析

"只愁风雨重阳":只担心重阳节会有风雨,

"思君不见令人老":思念你却见不到你,让人觉得岁月催老。

"行期定否":你的行程确定了吗,

"征车几两":要准备几辆远行的车马,

"去程多少":这一路去程有多远。

"有客书来":有客人寄来书信,

"长安却早":京城那边早已传来消息,

# 长安:这里指南宋京城临安。

"传闻追诏":听说朝廷已下追召的诏令。

"问归来何日":想问你何时才能归来,

"君家旧事":你们家族世代为官的旧事,

"直须待、":大概要等、

"为霖了":你完成济世救民的使命才能回顾了。

"从此兰生蕙长":从此以后,兰草和蕙草会生长得茂盛,

"吾谁与、":但我还能和谁、

"玩兹芳草":一起欣赏这些香草呢。

"自怜拙者":自怜我这个愚拙的人,

"功名相避":总是与功名避而远之,

"去如飞鸟":就像飞鸟般远离尘世功名。

"只有良朋":从前只有和好朋友,

"东阡西陌":在东西田间小路上随意相聚,

"安排似巧":这样的安排看似巧妙美好。

"到如今巧处":如今再看这“巧妙”之处,

"依前又拙":却依然透着“愚拙”,

"把平生笑":只能苦笑这一生的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水龙吟》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词。上片以“只愁风雨重阳”开篇,借重阳节的风雨氛围,抒发对友人傅先之的思念与牵挂,听闻友人接到追诏,关切询问其行期、归期;下片则围绕与友人分别后的孤独,感慨“兰生蕙长”却无人共赏,借“自怜拙者,功名相避”自嘲自身与功名无缘,又以“巧”与“拙”的矛盾,调侃人生境遇。全词以含蓄蕴藉的笔触,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与对自身人生际遇的感怀巧妙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学界推测该词创作于嘉泰二年(1202),此时辛弃疾正于瓢泉赋闲隐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只愁风雨重阳,思君不见令人老”两句以重阳节的风雨为背景,奠定了愁绪萦绕的基调。“只愁”直接点明内心忧虑,借重阳节这一易引发思念的节日,直言对友人傅先之的深切思念,“思君不见令人老”更将思念之苦具象化,突出因分离而产生的时光蹉跎之感。“行期定否,征车几辆,去程多少”三句以连续的问句,生动地表现出对友人行程的关切。一连串的追问,细腻地传达出对友人即将离去的不舍与牵挂,将送别时的那种忐忑不安和殷切关怀展露无遗。“有客书来,长安却早,传闻追诏”三句交代事件缘由,通过他人书信得知朝廷已下追诏,“却早”暗含意外与无奈,既为友人得到重用而欣慰,又为即将到来的分别感到惆怅,巧妙地将复杂情感融入叙事之中。“问归来何日,君家旧事,直须待、为霖了”四句,询问友人归期,以“君家旧事”和“为霖”典故,期望友人能如先辈般成就济世之功,既表达对友人前途的美好祝愿,又流露出对友人离开后的不舍与期盼。下片“从此兰生蕙长,吾谁与、玩兹芳草”三句,以兰蕙自喻高洁志趣,“吾谁与”的反问,突出友人离去后,无人共赏芳草的孤寂与失落,将友情的珍贵与离别的怅惘通过优美意象展现出来。“自怜拙者,功名相避,去如飞鸟”三句,词人自嘲为不通世故的“拙者”,感慨自己与功名无缘,“去如飞鸟”用生动比喻,将自身与功名的疏离感形象化,暗含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感慨。“只有良朋,东阡西陌,安排似巧”三句,回忆与友人过往的交往,“东阡西陌”描绘出随意自然的相处场景,“巧”字看似庆幸能有如此好友,实则为下文转折铺垫。“到如今巧处,依然又拙,把平生笑”三句,以“巧”与“拙”的反差,自我解嘲般地回顾人生,“把平生笑”既是对过往经历的调侃,也蕴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无奈感,在幽默诙谐中展现出复杂的人生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木兰花慢·题广文克明菊隐》

下一篇:宋·辛弃疾《水调歌头·簪履竟晴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