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ruì
zhè
·
·
jīng
kǒu
bìng
zhōng
dēng
lián
cāng
guān
ǒu
chéng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1
shēng
míng
shào
wèi
rén
zhī
lǎo
xíng
cáng
yuàn
wéi
shān
cǎo
jiù
céng
yuǎn
zhì
rén
jīn
yòu
dāng
guī
rén
ān
xīn
yǒu
lái
guān
què
xiào
shǐ
使
jūn
qīng
jiāng
wàn
qǐng
bái
ōu
fēi

译文

年少时声名鹊起,却唯恐人知,老来进退行止,总与初心相违。过去曾用“远志”称呼山中的草药,如今老朋友又寄来了“当归”这味药。到哪里才能寻觅到让内心安定的方法呢?有客人来访,看到我虽然表面上平静,内心却也有着起伏的生机。可笑我这做地方官的人,怎么能像那在万顷清江之上自由飞翔的白鸥一样呢。

逐句剖析

"声名少日畏人知":年少时声名鹊起,却唯恐人知,

"老去行藏与愿违":老来进退行止,总与初心相违。

"山草旧曾呼远志":过去曾用“远志”称呼山中的草药,

"故人今又寄当归":如今老朋友又寄来了“当归”这味药。

"何人可觅安心法":到哪里才能寻觅到让内心安定的方法呢?

"有客来观杜德机":有客人来访,看到我虽然表面上平静,内心却也有着起伏的生机。

"却笑使君那得似":可笑我这做地方官的人,

"清江万顷白鸥飞":怎么能像那在万顷清江之上自由飞翔的白鸥一样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瑞鹧鸪·京口病中起登连沧观偶成》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上片,辛弃疾感慨年少时声名不彰,如今老去行事与愿违。以“远志”自比,虽有壮志却默默无闻;故人寄来当归,既表客居思乡,也隐喻渴望归朝抗金。​下片,他渴望寻得安心之法,借“杜德机”表明病中尚存生机。末句以自嘲口吻,笑他人不解,感慨年华老去,理想未竟,即便面对春光也难释怀。借作者在京口病中登连沧观的所见所感,融入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体现了辛弃疾词作善于用典、借景抒情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用典:“山草旧曾呼远志”运用了“远志”的典故,暗示自己原本有远大的志向。“故人今又寄当归”使用“当归”这一典故,既表达了客居他乡的思乡之情,又隐喻渴望回到朝廷,实现抗金抱负的愿望。“有客来观杜德机”,“杜德机”出自《庄子》,这里借指人的生机,暗示自己虽身处病中,但仍有一丝生机和希望。对比:“声名少日畏人知,老去行藏与愿违”,将年少时“畏人知”的心态与老去后“行藏与愿违”的现实进行对比,突出了人生的变化和无奈。

2. 分段赏析

开篇“声名少日畏人知。老去行藏与愿违。”点明年少时不慕声名,如今年老,人生轨迹却与心愿相违,奠定了全词的感慨基调。“山草旧曾呼远志,故人今又寄当归”运用双关,表面说药名,实则暗示自己过去胸怀大志,如今故人寄来“当归”,似在劝归,表达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何人可觅安心法,有客来观杜德机”词人感慨在困境中难以找到内心安宁的方法,而“有客来观杜德机”,写出自己如同《庄子》中的杜德机,虽外表平静,内心却暗藏波澜。“却笑使君那得似,清江万顷白鸥飞”将自己与清江白鸥对比,羡慕白鸥的自由,自嘲自己难以拥有那份自在,进一步深化了内心的无奈与惆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水调歌头·簪履竟晴昼》

下一篇:宋·辛弃疾《虞美人·赋荼_》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