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
·
cháng
ān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1
cháng
ān
kàn
huā
nián
shào
xiàn
bái
lián
jūn
xún
fāng
jiào
wǎn
juǎn
jīng
fēng
wèn
jūn
zhī
fǒu
chī
zài
jiǔ
jǐng
píng
shēn
liáng
bēi
huān
mèng
jué
lái
zǒng
xún
chù
máng
xié
zhú
zhàng
tiān
jiào
huán
liǎo
qiān
jiā
luò
dōng
guī
fēng
liú
yíng
zhǎng
shàng
míng
zhū
kàn
qīng
jìng
nán
guān
hǎo
zài
liǎo
jiù
shí
chén
xiàng
jūn
dào
yún
xiāo
wàn
zhè
huí
wěn
sòng
chén
rén
biàn
便
dōng
guī
chén
zhì
shàng
ráo
zhī
nián
shèn

译文

紫色的街道,长安之地,观赏花朵的年轻少年,有着无尽的歌唱和舞蹈。满头白发,怜惜你,追寻美好事物比较晚,狂风暴雨卷地而来令人震惊。问你是否知道,用鸱夷皮袋装着酒,不像那井中的瓶子因自身而失误。仔细地思考,悲伤与欢乐都在梦境之中,醒来后总是找不到它们的踪迹。穿着草鞋,拿着竹手杖,命运让我回到了这里,如同千古以来李商隐的美好诗句。落魄失意向东归来,因风流韵事获得了,得了可爱的女儿。起身看明亮的镜子,戴着囚犯的帽子还好尚在,拂去了过去的尘土。向你说道,高远的天空有万里之遥,这一次稳稳地前行。送陈仁和自行方便向东归去。陈仁到上饶的第一年。生了一个儿子,太欢喜。

逐句剖析

"紫陌长安":紫色的街道,长安之地,

"看花年少":观赏花朵的年轻少年,

"无限歌舞":有着无尽的歌唱和舞蹈。

"白发怜君":满头白发,怜惜你,

"寻芳较晚":追寻美好事物比较晚,

"卷地惊风雨":狂风暴雨卷地而来令人震惊。

"问君知否":问你是否知道,

"鸱夷载酒":用鸱夷皮袋装着酒,

# 鸱夷:古代一种皮制的酒袋。

"不似井瓶身误":不像那井中的瓶子因自身而失误。

"细思量":仔细地思考,

"悲欢梦里":悲伤与欢乐都在梦境之中,

"觉来总无寻处":醒来后总是找不到它们的踪迹。

"芒鞋竹杖":穿着草鞋,拿着竹手杖,

"天教还了":命运让我回到了这里,

"千古玉溪佳句":如同千古以来李商隐的美好诗句。

"落魄东归":落魄失意向东归来,

"风流赢得":因风流韵事获得了,

"掌上明珠去":得了可爱的女儿。

# 掌上明珠:谓陈喜得贵子。

"起看清镜":起身看明亮的镜子,

"南冠好在":戴着囚犯的帽子还好尚在,

"拂了旧时尘土":拂去了过去的尘土。

"向君道":向你说道,

"云霄万里":高远的天空有万里之遥,

"这回稳步":这一次稳稳地前行。

"送陈仁和自便东归":送陈仁和自行方便向东归去。

"陈至上饶之一年":陈仁到上饶的第一年。

"得子":生了一个儿子,

"甚喜":太欢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永遇乐・紫陌长安》出自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之手。词的上阕聚焦于对陈仁和在仕途上遭遇挫折、失意落寞境况的深切同情。开篇描绘往昔长安街头的繁华与欢闹场景,转而以“白发怜君”点出友人的沧桑,“卷地惊风雨”隐喻仕途的骤变。“细思量,悲欢梦里,觉来总无寻处”这几句,用委婉且富有哲理的话语,饱含着对友人的劝慰之情,仿佛在说人生的诸多起伏不过如梦一场,不必过于执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永遇乐・紫陌长安》是辛弃疾于淳熙十四年(1187)闲居带湖时所作。辛弃疾彼时正处于闲居状态,远离官场事务。友人陈光宗仕途失意,遭遇诸多不顺,其谪居期间诗酒自娱、老来得子等经历辛弃疾都看在眼里。辛弃疾因对友人的境遇满怀同情,又出于对友人的深厚情谊,故而写下此词,在词中表达对友人仕途挫折的怜惜,同时也对其未来送上真挚的祝福与期望。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用典:运用“鸱夷载酒”“井瓶身误”“芒鞋竹杖,天教还了,千古玉溪佳句”等典故,借古人之事来丰富词的内涵,含蓄地表达对友人经历的感慨及劝慰之情,使表达更具文化底蕴。对比:将长安往昔看花年少时的无限歌舞的欢乐场景,与当下友人白发、仕途失意的落寞进行对比,突出友人命运的变化,强化情感表达,更显对友人的同情。象征:“卷地惊风雨”象征友人仕途的骤变与挫折,以自然现象隐喻人生困境,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友人所遭遇的艰难处境。

2. 分段赏析

“紫陌长安,看花年少,无限歌舞”:这三句描绘了一幅长安街头繁华热闹的画面。“紫陌”点明地点,本就带有富贵、繁华的意味。“看花年少”勾勒出一群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少年形象,他们在长安街头欣赏着烂漫春花,尽情享受着歌舞升平的欢乐时光。此景为后文友人的失意形成鲜明的对比,奠定了情感基调。​“白发怜君,寻芳较晚,卷地惊风雨”:“白发怜君”直接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怜惜,友人已至暮年,满头白发,尽显沧桑。“寻芳较晚”暗示友人在人生道路上追逐理想起步较晚,而“卷地惊风雨”则运用象征手法,以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象征友人仕途上遭遇的巨大挫折,生动展现出其命运的陡然转变,令人心生同情。​“问君知否,鸱夷载酒,不似井瓶身误”:这里运用典故,“鸱夷载酒”说的是范蠡功成身退,泛舟江湖,以鸱夷皮袋装酒,逍遥自在;“井瓶身误”则寓意汲水之瓶因身处井中,容易破碎,暗指仕途险恶。作者以此询问友人是否知晓其中道理,意在劝慰友人莫因一时失意而沉沦,应学习古人豁达处世,丰富了词作的内涵。​“细思量,悲欢梦里,觉来总无寻处”:此三句承接前文,作者引导友人细细思索人生,指出人生的悲欢离合就如同梦境一般,虚幻不实,醒来后往往难以找寻其踪迹。这既是对友人遭遇的感慨,也是一种劝慰,希望友人能看淡这些起伏,放下心中的忧愁,以一种豁达超脱的心态面对人生,富有哲理。​“芒鞋竹杖,天教还了,千古玉溪佳句”:“芒鞋竹杖”描绘出友人谪居时的洒脱形象,身着朴素,手持竹杖,行走于山水之间。“天教还了,千古玉溪佳句”表明友人在这看似落魄的谪居生活中,反而获得了像古人李商隐(玉溪生)那样吟诗作词的雅兴,暗示其在困境中寻得了精神寄托,从侧面反映出友人的乐观与豁达。​“落魄东归,风流赢得,掌上明珠去”:“落魄东归”描述友人仕途失意后落魄返乡的情景。而“风流赢得,掌上明珠去”则一转笔锋,道出友人在困境中收获了老来得子的喜悦,“掌上明珠”形象地表现出友人对孩子的珍视,以乐事冲淡了之前的失意之感,展现出人生的无常与复杂。​“起看清镜,南冠好在,拂了旧时尘土”:友人晨起对镜,看到自己虽戴着“南冠”(代指囚犯,此处指曾遭贬谪的身份象征),但好在依然健在。“拂了旧时尘土”这一动作,象征着友人决定抛开过去的种种不如意,重新振作,以全新的姿态面对生活,传达出积极向上的情绪。​“向君道,云霄万里,这回稳步”:这是作者对友人的临别赠言,“向君道”直接点明倾诉对象,“云霄万里”描绘出广阔美好的前景,“这回稳步”则饱含作者对友人的殷切期望,希望友人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能够稳步前行,不再遭遇挫折,语重心长,尽显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鹊桥仙·为岳母庆八十》

下一篇:宋·辛弃疾《御街行·山中问盛复之提干行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