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公风骨":看您的风骨,
# 公风骨:指作者所赞美的人的气质和风度。
"似长松磊落":像是高大的松树挺拔,
# 长松磊落:形容人的品质高尚,像高耸挺拔的松树。
"多生奇节":多有奇特的品质。
# 奇节:指人的品德和行为有独特之处。
"世上儿曹都蓄缩":世上的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 曹都蓄缩:指世间的人们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冻芋旁堆秋瓞":就像冻芋旁边堆满了秋瓞。
# 冻芋旁堆秋瓞:形容秋天收获的果实堆积如山。
"结屋溪头":在结屋溪头,
# 结屋溪头:指住在溪边的房屋。
"境随人胜":环境随着人的胜利而改变,
# 境随人胜:指环境的美丽与人的品质相辅相成。
"不是江山别":这并不是江山的离别。
# 不是江山别:指美景不仅仅是山水之间的分别。
"紫云如阵":紫云像是一支阵势,
# 紫云如阵:形容天空中的云彩像一阵阵紫色的烟雾。
"妙歌争唱新阕":妙歌争相唱起新的曲调。
# 妙歌争唱新阕:形容歌声优美动听,争相唱和新的曲调。
"尊酒一笑相逢":举起酒杯,一笑相逢,
# 尊酒一笑相逢:指以酒为借口,与朋友相聚并共同欢笑。
"与公臭味":与公共享着美酒,
# 公臭味:指与作者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朋友。
"菊茂兰须悦":菊花茂盛,兰花也应该高兴。
# 菊茂兰须悦:指喜欢菊花和兰花的人会感到高兴。
"天上四时调玉烛":天上四季调节着玉烛的光亮,
# 四时调玉烛:指天上的四季变化如同调节宝贵的玉烛。
"万事宜询黄发":万事都应该向黄发老人请教。
# 万事宜询黄发:指在重要的事情上应该请教有经验的老人。
"看取东归":看着东方的归途,
# 东归:指回到故乡。
"周家叔父":周家的叔父,
# 周家叔父:指古代传说中的智者周公。
"手把元龟说":手握着元龟说话。
# 元龟:指古代传说中的神龟,象征着智慧和长寿。
"祝公长似":祝愿您长寿,
# 祝公长似:祝愿朋友长寿。
"十分今夜明月":就像今夜的明月一样明亮。
# 十分今夜明月:形容朋友的容貌明亮如月。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写作手法
比喻:“看公风骨,似长松磊落,多生奇节”,将晋臣的风骨比作长松,形象地展现出晋臣品格高洁、刚正不阿。对比:“世上儿曹都蓄缩,冻芋旁堆秋瓞”,把世上平庸之人的猥琐与晋臣的磊落进行对比,突出晋臣的不凡。用典:“天上四时调玉烛,万事宜询黄发”,“玉烛”出自《尔雅・释天》,指代四季气候调和,这里用典表明世间诸事应向晋臣这样的贤能请教;“周家叔父,手把元龟说”,以周公辅佐成王的典故,暗示晋臣有杰出才能,应得到重用。借景抒情:“结屋溪头,境随人胜,不是江山别”,借溪边优美景色,表达对晋臣的赞美,环境因人而美,侧面烘托晋臣的品德高尚。
2. 分段赏析
《念奴娇・晋臣十月望生日,自赋词,属余和韵》上片“看公风骨,似长松磊落,多生奇节。世上儿曹都蓄缩,冻芋旁堆秋瓞。”:开篇将晋臣的风骨比作长松,突出其磊落与气节,与世上平庸之人的猥琐形成鲜明对比,彰显晋臣的不凡,奠定对晋臣赞美基调。“结屋溪头,境随人胜,不是江山别。紫云如阵,妙歌争唱新阕。”:描绘晋臣居住在溪边,环境优美,因晋臣而更显不凡,同时描绘了祝寿时紫云如阵,众人争唱新曲的热闹场景,展现出欢乐氛围。下片“尊酒一笑相逢,与公臭味,菊茂兰须悦。天上四时调玉烛,万事宜询黄发。”:此句写与晋臣相逢饮酒,志同道合,以菊兰之美象征两人友情。并以“玉烛”之典,表明世间诸事应请教晋臣这样的贤能。“看取东归,周家叔父,手把元龟说。祝公长似,十分今夜明月。”:结尾用周公典故,期望晋臣能得到重用,最后以明月为喻,祝福晋臣如同今夜圆满的明月一样,长久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