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岁从戎":壮年从军,
"曾是气吞残虏":曾经有一口气吞下敌人的豪迈气魄。
# 虏: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蔑视的称呼。
"阵云高、":浓重的云层高挂在天上、
# 阵云:浓重厚积形似战阵的云层。
"狼烟夜举":原来是烽火狼烟点着了。
"朱颜青鬓":红润的面庞、头发乌黑的年轻人,
"拥雕戈西戍":捧着雕饰精美的戈向西去戍边。
# 戍:守边的意思。
"笑儒冠、自来多误":讥笑自古以来的儒生大多耽误了宝贵的青春时光。
# 儒冠:儒生冠帽,后来指儒生。
"功名梦断":上阵杀敌、建功立业的梦想已经破灭,
"却泛扁舟吴楚":却只能在吴楚大地上泛一叶扁舟。
"漫悲歌、":漫自悲歌、
"伤怀吊古":伤心地凭吊古人。
"烟波无际":烟波浩渺无际,
"望秦关何处":边关到底在何处。
"叹流年、又成虚度":感叹年华又被虚度了。
# 流年:流逝的岁月,年华。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感怀题材的词。它描绘了词人不同阶段的人生境遇,表达了词人渴望收复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故地,却壮志难酬,只能无奈寄情山水,为虚度光阴而叹息,字里行间尽显失落,营造出惆怅无奈的氛围。
2. 分段赏析
上阕着重叙述词人往昔的军旅经历与感慨。“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寥寥数语,将词人对南郑那段峥嵘岁月的回忆鲜活呈现。彼时的他,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心中满是收复西北失地的宏伟抱负。身着戎装,手握雕戈,纵马驰骋,随军驻守,那气吞残敌的豪迈,仿佛能冲破云霄,字里行间尽显壮志豪情,读来令人热血沸腾。然而,笔锋陡然一转,“笑儒冠、自来多误”,这句感慨犹如一声沉重的叹息。表面上看,词人似乎在后悔受儒家忠孝报国思想的影响,一生坚守此志,直至暮年却一事无成。但细细品味,实则是他对那段激情燃烧的“壮岁从戎”生活一去不复返的深深哀叹。下阕则聚焦于词人晚年在江南水乡的生活与心境。“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词人求取功名的梦想已然破灭,无奈之下,只能选择隐居故乡。为了排解心中的愁闷,他常常驾着小船,在吴楚之地悠然飘荡。“漫悲歌、伤怀吊古”,即便身处江湖之远,可他的心却始终牵挂着朝堂。他终究无法真正释怀,泛舟吴楚之际,那些吴楚大地上的古迹,总能勾起他无尽的怀古伤今之情。“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这里的“秦关”,代指北方沦陷的国土。浩渺无边的烟波,也无法冲淡词人对秦关的深切思念。因为他的心中始终燃烧着收复失地的壮志,即便年华老去,这份信念从未磨灭。故而,如今这般闲散的隐居生活,让他越发觉得时光虚度,徒留满心的无奈与不甘。
3. 作品点评
在这首词中,爱国之情屡屡浮现,其表达多激昂豪迈、壮怀激烈,尽显词人对国家的赤诚之心。遥想当年,词人满腔热血,投身报国大业,意气风发。然而,岁月流转,当步入晚年,词人赋闲在家乡,两鬓斑白,身体渐衰。此时回忆往昔,心中的悲痛愈发浓烈,犹如汹涌的浪潮,难以抑制。但面对国家仍未收复失地的现状,他空有一腔热忱,却已力不从心,徒留无奈与悲叹。往昔的壮志豪情与当下的无力感相互交织,让这份爱国之情更添几分沉重与凄凉。
# 上片忆昔,追忆壮年时代两度从军的得意经历;下片感今,点出罢归山阴废置闲居的生活。前后对比,感慨万千。然而作者关注国家命运的精神渗透在字里行间,并不因衰老之年而有所减损。
不详杭州大学中文系孔镜清
上一篇:宋·杨巽斋《滚绣球》
下一篇:宋·何梦桂《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