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īng
shū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4
dēng
gěng
shuāng
qióng
shān
bīng
shū
píng
shēng
wàn
xīn
zhí
wáng
qián
zhàn
shì
suǒ
yǒu
chǐ
shǒu
chéng
gōng
xiè
hòu
liào
zhèng
shū
bēi
hào
hóng
鸿
suì
yuè
pín
tàn
jìng
zhōng
miàn
ān
zhǎng

译文

一盏孤灯将秋夜照得通明,我正在深山认真阅读兵书。平生心愿是奔赴万里边防,手拿武器为保卫祖国战斗。战死在沙场是志士的本分,耻于厮守在妻子儿女身旁。能否为国立功这要看机遇,预料前程如何未免太迂疏。哀鸿遍野人民正啼饥号寒,岁月蹉跎使贫儒深感心忧。可叹镜中的容颜日渐衰老,怎锈永葆丰满润泽的肌肤!

逐句剖析

"孤灯耿霜夕":一盏孤灯将秋夜照得通明,

# 霜夕:秋夜。,耿:照明。

"穷山读兵书":我正在深山认真阅读兵书。

# 穷山:人迹罕至的深山僻壤。

"平生万里心":平生心愿是奔赴万里边防,

# 万里:是虚数,形容极远之地,指边远的地方。

"执戈王前驱":手拿武器为保卫祖国战斗。

# 戈: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的一种长柄兵器,司横击,亦可钩杀;这里代指兵器。

"战死士所有":战死在沙场是志士的本分,

"耻复守妻孥":耻于厮守在妻子儿女身旁。

# 妻孥:妻子和儿女。

"成功亦邂逅":能否为国立功这要看机遇,

# 邂逅:偶然遇见。

"逆料政自疏":预料前程如何未免太迂疏。

# 逆料:预料。

"陂泽号饥鸿":哀鸿遍野人民正啼饥号寒,

# 饥鸿:指忍饥挨饿、流离失所的民众。语出《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陂泽:地势低洼积水处。喻指恶劣的处境。

"岁月欺贫儒":岁月蹉跎使贫儒深感心忧。

# 贫儒:作者自称。

"叹息镜中面":可叹镜中的容颜日渐衰老,

"安得长肤腴":怎锈永葆丰满润泽的肌肤!

# 长肤腴:永不衰老的意思。肤腴:皮肤丰满润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夜读兵书》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开篇细腻勾勒夜深人静、灯下苦读的场景,继而抒发胸中豪情,誓以笔下兵法,驰骋沙场,报效祖国。随后,诗人笔锋一转,哀民生之多艰,叹自身壮志难酬,满腔热忱未能尽展。末了,诗人对流逝的时光发出深深感慨,渴望在有生之年,能让理想与事业绽放光芒。此诗为诗人早期爱国心声之流露,借研读兵书之事,抒发内心怀抱,勾勒出一个怀抱理想却未得志的爱国志士形象。尤为可贵的是,诗中不仅倾诉个人情感,更将一己之悲欢与广大民众的苦难紧密相连,展现了深刻的思想内涵与浓厚的爱国情怀,实为诗人自我写照之典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大约创作在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之秋,正值淮河以北广袤地域惨遭金兵铁蹄践踏,祖国大好河山沦丧异域之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对失地民众置若罔闻,一味退让求和,不思光复。目睹此景,诗人胸中愤慨如潮,难以平息,遂挥毫而就,创作此诗以抒其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以爱国忧时为主题,通过描述一己之悲欢和广大民众的苦难,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更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民族未来的热切期望。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诗中回忆早年抗金时的意气风发,如“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展现诗人年轻时渴望驰骋疆场、收复失地的壮志。“镜中衰鬓已先斑”则刻画了诗人年华老去、壮志未酬的悲凉,与早年豪情形成鲜明反差。

3. 分段赏析

“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在秋夜深沉之时,一盏孤灯在冷霜点缀的夜幕下静静燃烧,照亮了诗人孤独的身影,他正置身于人迹罕至的深山之中,潜心研读兵书。这画面既孤寂又坚韧。夜色茫茫,冷霜满天,那盏微弱的灯火在寒风中摇曳,却映照出诗人不灭的报国之志。“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诗人心中怀揣着远大的抱负,他渴望在遥远的边疆建功立业,手执锋利的兵器,为君王冲锋陷阵,奋勇杀敌,那份威猛与雄壮,令人心生敬仰“万里”虽为虚指,却道尽了诗人对远方的无限向往。“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在他看来,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是仁人志士的归宿。若只沉迷于家庭的温馨,忘却了报国之志,失去了誓死杀敌的勇气,那便是莫大的耻辱。“成功亦邂逅,逆料政自疏”,然而,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诗歌的格调在此刻由高昂转为低沉。诗人深知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但他并未因此沉沦,反而更加关注天下苍生的疾苦。“陂泽号饥鸿,岁月欺贫儒”,他目睹了百姓的苦难,岁月的无情,心中充满了深深的忧虑。“叹息镜中面,安得长肤腴”,在镜中,诗人看到了自己憔悴的面容,他不禁为之叹息。但这份痛惜并未让他放弃,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为国为民的决心。

4. 作品点评

《夜读兵书》此诗是诗人早期所作五言古体爱国篇章,借事抒怀,自剖研读兵书时的心境与家国情怀,实为一位怀才不遇之爱国志士的灵魂独白。全篇情感炽烈而深沉,诗人巧妙地将个人际遇与苍生苦难相勾连,赋予诗作以厚重的思想内涵。诗的开篇,以夜读兵书之时空为引,勾勒出孤灯独坐、寒夜静谧之境,悄然烘托出一种寂寥清冷之氛围。继而笔锋一转,抒发胸臆:首述“提剑斩楼兰”之壮志,誓将金戈铁马、卫国戍边;次叹黎民涂炭之惨状,反观自身报国无门之憾;终喟岁月如流、韶华易逝,惟愿在有限之生中成就平生之志。诗中情景交融,互为映衬:萧瑟之境难掩胸中万里沙场之豪情,流离之民哀号声声又将诗人拉回现实之境。此间理想与现实之强烈反差,使读者深切体悟到诗人壮志难酬之悲怆。豪情壮志屡遭现实桎梏,遂生“宝刀空老匣中鸣”之怅惘。此种失落之情,在诗中又化作悲壮之调,激荡回响,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陆游特别善于创作“悲壮”的作品,但“无一语不天成”《跋遂初尤先生尚书诗》。这首五言古体诗就有“天成”的特点,虽然整体结构严正,但其间流动的是郁郁勃发的情感,自然成文。诗人学养深厚,胸中贮藏有万卷书,同时又有一腔浩然之气,面对古往今来之事,诗情自然流淌,不需要苦心雕琢经营。

元诗评家方回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晁说之《有恨》

下一篇:宋·释道宁《偈六十九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