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暑犹薄":五月里,暑气还很轻微,
"中庭试葛衣":我在庭院中试穿起葛布衣衫。
"蛙声经雨壮":雨后的蛙声格外响亮,
"萤点避风稀":萤火虫为躲避微风,点点光亮显得稀疏。
"尘念三生误":追名逐利的尘俗念头,仿佛耽误了我三生的时光,
"归心半世违":渴望归隐的心意,竟违背了半生。
"残年端有几":晚年的岁月还能有多少,
"可复负渔矶":怎可再辜负那水边可供垂钓的石矶。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描写夏日田园生活的诗。通过描绘暑初、蛙声、萤光等夏夜景致,结合对过往人生的反思,将季节体验与个人心境、归隐之志相融合,展现晚年对世事的超脱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尘念三生误,归心半世违”以“误”“违”二字,直白倾泻对过往追名逐利的追悔,及对归隐未遂的遗憾,“三生”“半世”的夸张,放大了时光蹉跎的痛感。尾联“残年端有几,可复负渔矶”以反问收束,“残年”点出时不我待的急迫,“负渔矶”的自诘,将半生的怅然转为对归隐的坚定。前句沉郁,后句果决,直抒中见情感转折,既见诗人对自我人生的深刻反思,又显晚年抉择的明朗,让胸臆的抒发有厚度、有力量,余味隽永。意象组合:开篇“葛衣”是初夏日常的具象,带着闲适温度;继而“蛙声”“萤点”以听觉与视觉交织,雨后蛙声的“壮”显生机,风中萤点的“稀”含清幽,勾勒夏夜细微律动。后转“尘念”“归心”的思绪,终落“渔矶”的归隐想法。自然意象(蛙、萤)与人事意象(葛衣、渔矶)相济,实景(中庭、雨、风)与虚念(三生、半世)交融,既见时间流转中的生活状态,又托出从恬淡到追悔再到决绝的心境,意象的递进让情感表达更显真切。
3. 分段赏析
首联“五月暑犹薄,中庭试葛衣”开篇点明时节与场景:五月暑气尚浅,诗人在庭院中试穿凉爽的葛布衣衫。“暑犹薄”写出初夏的温和,“试葛衣”以生活化动作显闲适,为全诗奠定恬淡基调,暗藏对自然时序的敏感与对日常的珍视。颔联“蛙声经雨壮,萤点避风稀”转写夏夜视听之景:雨后蛙声愈发洪亮,萤火虫因躲避微风而稀疏闪烁。“经雨壮”状蛙声的鲜活,“避风稀”写萤光的细碎,一壮一稀、一动一静,既见夏雨初歇的生机,又以细微景致衬夜的清幽,暗含诗人静观自然的专注。颈联“尘念三生误,归心半世违”由景入情,直抒胸臆:感叹过往追逐尘世杂念,仿佛耽误了三生岁月;渴望归隐的心愿,竟半生都未能实现。“三生误”“半世违”以夸张手法写追悔与遗憾,将个人对仕途、世事的反思融入其中,情感沉郁而真切。尾联“残年端有几,可复负渔矶”收束全诗,立下定论:晚年时光所剩无几,怎能再辜负水边垂钓的归隐生活?“残年”点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渔矶”以具体意象代指归隐理想,反问语气强化了对田园生活的决绝向往,让前半段的怅然转为坚定,余韵悠长。
下一篇:宋·刘克庄《次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