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īn
láng
·
·
yòu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1
hǎi
chéng
sāng
xiào
rén
jiān
jiāng
fān
píng
shuǐ
yún
gāo
xià
shì
sān
shān
yán
hǎo
gèng
kàn
hūn
yān
jià
liào
wèi
lóng
mián
néng
huà
xiàng
shī
rén
qiú
yòu
qìng
zhū
jūn
miào
shǒu
jiē
tán
jìn
jiǔ
wèi
táo
xiè
huí
tóu
ōu
piáo
quán
shè
yín
shī
pāo
zūn
jiǔ
shì
méng
qiān
ér
jīn
zhē
bái
wàng
què
cāng
láng
tíng
xiè
dàn
líng
bèi
cóng
lái
wén
yǐn
zhuàng
huái
怀
liè
zhě
chán
zào
绿
yīn
xià

译文

大海变成桑田,世事变迁巨大。可笑人间,江河倒灌淹没平地,水与云的位置上下颠倒。本来三山的景色就很美好,又看到雨如迎亲、烟似出嫁的奇妙景象。料想就算是、龙眠居士也不一定能画出这样的美景。想要向诗人寻求巧妙的诗句,恳请各位、用妙笔来描绘这如“绝妙好辞”般的美景。必须饮酒,以此来抒发情感、陶冶性情。回头想想在瓢泉与鸥鹭为伴的隐居生活。不要吟诗、不要放下酒杯,这是我们之间的约定。如今纵然有千骑相随,但也遮不住满头白发,过去的沧浪亭榭等美好场景都已忘却。只记得、在灞陵呵止夜行人的往事。我们这些人向来以文字饮酒作乐,担心壮怀、激烈时需要有歌者来抒发。蝉在鸣叫,正值绿荫浓密的夏天。

逐句剖析

"碧海成桑野":大海变成桑田,世事变迁巨大。

# 碧海成桑野:大海变成桑田。

"笑人间":可笑人间,

"江翻平陆":江河倒灌淹没平地,

"水云高下":水与云的位置上下颠倒。

"自是三山颜色好":本来三山的景色就很美好,

# 三山:福州的别称。

"更看雨婚烟嫁":又看到雨如迎亲、烟似出嫁的奇妙景象。

# 看:一作著。

"料未必、":料想就算是、

"龙眠能画":龙眠居士也不一定能画出这样的美景。

# 龙眠:指宋代画家李公麟。

"拟向诗人求幼妇":想要向诗人寻求巧妙的诗句,

# 幼妇:绝妙好辞。

"倩诸君、":恳请各位、

"妙手皆谈马":用妙笔来描绘这如“绝妙好辞”般的美景。

# 谈马:喻博学机敏。

"须进酒":必须饮酒,

"为陶写":以此来抒发情感、陶冶性情。

# 陶写:陶冶性情,排解忧闷。写:通“泻”,宣泄。

"回头鸥鹭瓢泉社":回头想想在瓢泉与鸥鹭为伴的隐居生活。

"莫吟诗、":不要吟诗、

"莫抛尊酒":不要放下酒杯,

"是吾盟也":这是我们之间的约定。

"千骑而今遮白发":如今纵然有千骑相随,但也遮不住满头白发,

"忘却沧浪亭榭":过去的沧浪亭榭等美好场景都已忘却。

"但记得、":只记得、

"灞陵呵夜":在灞陵呵止夜行人的往事。

"我辈从来文字饮":我们这些人向来以文字饮酒作乐,

# 文字饮:指文人的诗文酒会。

"怕壮怀、":担心壮怀、

"激烈须歌者":激烈时需要有歌者来抒发。

"蝉噪也":蝉在鸣叫,

"绿阴夏":正值绿荫浓密的夏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贺新郎·又和》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在1192年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情感丰富且复杂,既有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又有对美好自然景色的欣赏。上阕开篇以“碧海成桑野”感慨世事变化巨大,描绘了人间江翻平陆、水云高下的奇异景象,称赞三山景色之美,认为即便龙眠居士也难以画出,进而希望诗人能写出精妙诗句,大家一起饮酒陶冶性情。下阕回忆在瓢泉与鸥鹭为伴的隐居生活,提醒自己莫忘约定,又感叹如今千骑相随却已白发苍苍,过去的美好不再。最后提及灞陵呵夜的往事,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情怀,认为文人饮酒作乐时,壮怀激烈需要歌者来抒发,结尾以蝉噪绿阴的夏日之景作结,增添了几分闲适与无奈。全词将感慨、回忆、壮志等情感交织在一起,体现了辛弃疾复杂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致在绍熙三年之后。辛弃疾接连写下三首《贺新郎》,记录自己“雨中游西湖,有怀赵丞相经始”的经历。福建的西湖由赵汝愚主持疏浚,作者游览西湖时,感念赵汝愚对西湖的开创经营之功,遂写下这三首词,此篇便是其中的最后一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对世事变迁感慨的词。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和美好,如碧海成桑野、三山景色、雨婚烟嫁等,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同时,词人回忆了在瓢泉的隐居生活,与鸥鹭为伴、饮酒吟诗的时光,表达了对这种闲适生活的怀念。

2. 写作手法

用典:"霸陵呵夜"化用《史记·李将军列传》典故,通过李广"引刀自刭"的悲情遭遇,映射自身抗金报国却屡遭贬谪的境遇,形成历史镜像。借景抒情:“千骑而今遮白发,忘却沧浪亭榭。”作者并非真心沉醉于山水,他流连其间实为形势所迫、身不由己,是借山水之游引起共鸣,抒发他对现实悲愤。

3. 分段赏析

上片,词的开篇以“碧海成桑野”起笔,抒发对沧海桑田、世事变迁的慨叹。紧接着“笑人间,江翻平陆,水云高下”,将这份感慨铺陈得淋漓尽致。这种世事无常的喟叹贯穿全词,成为统摄全篇的情感主线。上片随后集中描绘福建西湖的景致:“自是三山颜色好,更看雨婚烟嫁”,前句总写西湖所在之地风光秀丽,后句则细致勾勒出烟雨朦胧的画面,这般美景即便画技精湛的李龙眠恐怕也难以描摹。于是,只能寄望于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用妙笔来展现其神韵,而这样的景致,或许唯有陶渊明才能传神写出。作者在此处借刻画西湖之美,既抒发了对人世沧桑的感怀,也流露了与陶渊明寄情山水的共通心境。​下片承接上片,转入对“鸥鹭瓢泉社”的回忆,却又迅速拉回现实:“千骑而今遮白发,忘却沧浪亭榭。”作者并非真心沉醉于山水,他流连其间实为形势所迫、身不由己,不过是借游山玩水寻求共鸣,宣泄对现实的愤懑。“但记得霸陵呵夜”一句,化用李广的典故暗喻自身处境。李广身为志在报国的志士,却一生壮志难酬,屡遭政治打压,最终被迫自尽。此处“但记得”三字,既饱含稼轩对李广悲剧命运的愤懑不平,也抒发了自己遭受政治迫害的强烈悲愤。词的结尾,作者以“壮怀激烈须歌者”直抒胸臆,将内心极致的悲愤与激昂倾泻而出。​

4. 作品点评

词的脉络由描摹景致转向抒发情感,从追忆往昔切换到直面当下,由向往归隐田园转为“忘却沧浪亭榭”的现实,从赏玩美景过渡到对自身境遇的刻画,最终凸显词作主旨,流露了作者对南宋小朝廷腐朽黑暗统治的深切不满,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沉郁悲愤。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卜算子·夜雨醉瓜庐》

下一篇:宋·辛弃疾《沁园春·戊申岁,奏邸忽腾报,谓余以病挂冠,因赋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