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īn
nián
tuán
bài
hòu
zhǔ
jìng
yùn
bìng
chéng
xuě
píng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1
nián
huá
xùn
wēng
mǎn
qián
jiù
zōng
xiè
jiā
duō
ān
shí
ruǎn
shì
hái
néng
zōng
jīn
shì
zuó
fēi
dāng
wèi
mèng
yán
pín
chǒu
wéi​​
róng
xiū
rán
bái
yóu
shì
zhǐ
hǎo
sān
rén
lóng

译文

已经在年华上输给了老者,眼前所做之事依旧是祖上遗留的踪迹。谢家固然没有太多像谢安那样的人才,阮氏又能有几个像阮籍那样的人呢。如今认为正确的和过去认为错误的,都应当看作一场梦,富贵之人美丽,贫穷之人丑陋,各有各的样子。如今白发苍苍还有什么别的事呢,只希望和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如同“三人自一龙”般相伴。

逐句剖析

"已把年华逊得翁":已经在年华上输给了老者,

"满前依旧祖遗踪":眼前所做之事依旧是祖上遗留的踪迹。

"谢家固不多安石":谢家固然没有太多像谢安那样的人才,

"阮氏还能几嗣宗":阮氏又能有几个像阮籍那样的人呢。

"今是昨非当谓梦":如今认为正确的和过去认为错误的,都应当看作一场梦,

"富妍贫丑各为容":富贵之人美丽,贫穷之人丑陋,各有各的样子。

"修然白发犹何事":如今白发苍苍还有什么别的事呢,

"只好三人自一龙":只希望和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如同“三人自一龙”般相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新年团拜后和主敬韵并呈雪平》是宋代辛弃疾所作七言律诗。诗人以“年华逊翁”开篇,在追怀祖辈遗风的同时,通过谢安、阮籍等历史人物的典故,既表达了对先贤的追慕,又暗含对当世人才凋零的慨叹。诗中“今是昨非”的感悟与“富妍贫丑”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历经沧桑后的豁达心境。结尾处“三人一龙”的自喻,既流露出孤高傲世之志,又暗含对志同道合者的珍视。全诗在深沉的历史感怀中,展现了辛弃疾晚年特有的复杂心绪与人生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正月,正值辛弃疾知命之年退居上饶带湖时期。诗题所涉"主敬""雪平"二人,当为稼轩居士此时交游的文坛挚友。考其创作背景,恰值新春团拜之后,诗人借酬唱之作,既抒写闲居心境,又寄寓深沉的人生感怀。这一时期,辛弃疾虽远离庙堂,却在山水田园中保持着与文人雅士的诗文往还,此诗正是其晚年交游唱和的代表性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富妍贫丑各为容”,将富贵之人的美好姿态与贫穷之人的丑陋模样进行对比,突出人生境遇的差异,表达对不同人生状态的感慨。用典:“谢家固不多安石,阮氏还能几嗣宗”,运用东晋谢家谢安(字安石)和阮氏阮籍(字嗣宗)的典故,借这两个家族中杰出人物的稀少,感叹人才难得,使诗歌表达更为含蓄且富有文化底蕴。

2. 分段赏析

首联:“已把年华逊得翁,满前依旧祖遗踪。”诗人开篇感慨自己的年华已经比不上前辈老者,然而眼前所见依旧是先辈们遗留下来的踪迹。此联既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又有一种对先辈传统的追思,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感慨与思索的基调。颔联:“谢家固不多安石,阮氏还能几嗣宗。”诗人借用谢家的谢安和阮氏的阮籍这两个历史典故,指出像谢安、阮籍这样的杰出人才在世间并不多见。通过对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提及,表达了对当世人才匮乏的忧虑与叹惋,从对个人年华的感慨延伸到对社会人才状况的思考。颈联:“今是昨非当谓梦,富妍贫丑各为容。”这一联诗人表达了一种对人生的哲学思考,认为现在所认为的正确与过去所认为的错误,都应看作是一场梦,不必过于执着。而富贵与贫穷,就如同不同的容貌一样,只是外在的表现。此联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豁达态度,从对人才的思考上升到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尾联:“修然白发犹何事,只好三人自一龙。”诗人表明自己如今已白发苍苍,不再追求过多,只希望能与志同道合的人相聚,就像“三人一龙”那样。这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心境,表达了对志同道合者的珍视,同时也有一种超脱尘世纷扰,回归本真的意味,使诗歌的情感得到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唐河传(效花间集)》

下一篇:宋·辛弃疾《鹧鸪天·寄叶仲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