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程无暇日":公务行程没有空闲的日子,
"暂得宿清幽":暂时得以住宿在清幽之地。
"始觉空门客":才发觉这里是佛门之人居住的地方,
# 门:一作间。
"不生浮世愁":不会产生尘世间的忧愁。
"温泉喧古洞":温热的泉水在古老的山洞边喧闹,
"寒磬度危楼":寒冷天气里,磬声传过高高的楼阁。
"彻晓都忘寐":直到天亮都忘了入睡,
"心疑在沃洲":心里怀疑自己身处沃洲。
理学家,“北宋五子”之一
周敦颐(1017~1073),北宋理学家。原名敦实,以避英宗讳改名,字茂叔,谥元公,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的小溪上,以濂溪名之,后人遂称“濂溪先生”。《宋史·道学传》将他列为道学之首,朱熹称其为“理学开山”。他与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提出的太极、理、气、性、命等一系列哲学范畴,成为宋明理学的基本范畴,为宋明理学哲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其诗文大多是内心流露,体现了一种淡泊自适、无欲而静、自得其乐、随性自然的理趣。代表作品有《太极图说》《通书》《爱莲说》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公程无暇日,暂得宿清幽”,这两句点明了诗人此次留宿的缘由。“公程”表明诗人平日忙于公务,“无暇日”突出事务繁忙;“暂得”则体现出这次留宿机会的难得,“清幽”二字概括了崇圣寺的环境特点,为下文描写寺中的清幽之景和诗人的心境做铺垫。颔联:“始觉空门客,不生浮世愁”,写诗人在寺中的感悟。“空门客”指寺中的僧人,他们远离尘世,没有世俗的烦恼。“不生浮世愁”直接表达出诗人身处此地,受到环境的感染,暂时忘却了尘世的忧愁,侧面烘托出崇圣寺宁静祥和的氛围。颈联:“温泉喧古洞,寒磬度危楼”,这两句是对寺中景色的具体描写。“温泉喧古洞”,“喧”字生动地写出了温泉水流动时发出的声响,在寂静的古洞边显得格外清晰,以动衬静;“寒磬度危楼”,“寒”字不仅写出了天气的寒冷,更增添了一种清冷的氛围,“度”字形象地表现出磬声在高楼间回荡的状态,从听觉角度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尾联:“彻晓都忘寐,心疑在沃洲”,这两句诗中“彻晓”表明时间之长,诗人因陶醉于寺中的清幽之景而整夜未眠。“心疑在沃洲”,“沃洲”是传说中的仙境,诗人怀疑自己身处仙境,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闲适与惬意,以及对这种宁静生活的极度喜爱和沉醉。
上一篇:宋·周敦颐《思归旧隐》
下一篇:宋·周敦颐《瀼溪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