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ào
rán

朝代:宋作者:周敦颐浏览量:1
liú
hóu
dài
biàn
zhèng
xīn
shì
mào
xiān
xīng
xué
xián
qín
shū
yóu
wéi
shàn
cái
gài
yǒu
西
běi
fāng
qiú
shuài
hào
rán
nìng
jiǔ

译文

刘侯戴着武官的帽子,处理政事时内心却像我们儒生一样。要让士人兴盛,先兴办学校,子弟贤能,就勤奋读书。谋划和作为没有不好的,才干能力大概还有富余。西北正在寻求将帅,胸怀大志之人,怎会甘于久居一隅。

逐句剖析

"刘侯戴武弁":刘侯戴着武官的帽子,

"政则心吾儒":处理政事时内心却像我们儒生一样。

"士茂先兴学":要让士人兴盛,先兴办学校,

"子贤勤读书":子弟贤能,就勤奋读书。

"猷为莫不善":谋划和作为没有不好的,

"才力盖有余":才干能力大概还有富余。

"西北方求帅":西北正在寻求将帅,

"浩然宁久居":胸怀大志之人,怎会甘于久居一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浩然阁》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赠友言志为题材,通过赞颂刘侯的为政之道与人格修养,表达对儒家治世理想的推崇。前四句刻画刘侯虽身居武职,却秉持儒者仁心,以兴办教育、培育贤才为己任,凸显其文教治世的卓识。后四句进一步赞扬其谋略周全、才干出众,并借“西北方求帅”的时局需求,暗喻刘侯兼具统帅之才,终将肩负重任而不久居闲职,寄寓对其济世抱负的深切期许。诗歌语言简练质朴,对仗工整,强化了儒家重教尚贤的思想;尾联以“浩然”双关阁名与胸襟,升华了士人弘毅担当的精神境界,体现了宋诗融理趣于叙事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理学家,“北宋五子”之一

周敦颐(1017~1073),北宋理学家。原名敦实,以避英宗讳改名,字茂叔,谥元公,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的小溪上,以濂溪名之,后人遂称“濂溪先生”。《宋史·道学传》将他列为道学之首,朱熹称其为“理学开山”。他与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提出的太极、理、气、性、命等一系列哲学范畴,成为宋明理学的基本范畴,为宋明理学哲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其诗文大多是内心流露,体现了一种淡泊自适、无欲而静、自得其乐、随性自然的理趣。代表作品有《太极图说》《通书》《爱莲说》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刘侯戴武弁,政则心吾儒”两句,以简练笔触勾勒人物形象。“戴武弁”点明刘侯身为武将的身份特征,“戴”字生动传达其威仪。后句“政则心吾儒”转折巧妙,“则”字强调其虽居武职,内心却秉持儒家治国理念,凸显其文武兼修的特质。两句运用对比,突出人物精神与身份的统一。颔联“士茂先兴学,子贤勤读书”聚焦刘侯的政绩与教化之功。“士茂”以草木丰茂喻人才兴盛,“兴学”直指其重视教育的举措;“子贤”指百姓子弟德才兼备,“勤读书”展现勤学风尚。一“茂”一“贤”,既赞人才辈出之果,亦暗颂其教化之功。“茂”字兼含繁盛与活力,“勤”字强化治学态度,语言质朴而意蕴深厚。颈联“猷为莫不善,才力盖有余”总括其才能与作为。“猷为”与“才力”形成互补,“莫不善”以双重否定强化其政绩卓著,“盖有余”则用“盖”字凸显其游刃有余。两句以肯定性评价为尾联埋下伏笔。尾联“西北方求帅,浩然宁久居”借时势需求升华主题。“西北方求帅”暗指边境急需统帅的时局,“浩然”既呼应阁名,又以“浩大刚正”之意双关人物气度;“宁久居”以反问语气暗示刘侯必将担重任。“求”字凸显朝廷渴才,“宁”字以反诘强化期待,收束全诗于宏阔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周敦颐《瀼溪书堂》

下一篇:宋·周敦颐《剑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