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山寻水侣尤难":想找人一起游山玩水,但这样的伙伴实在太难找了,
# 侣:同伴。
"爱利爱名心少间":世人大多贪恋名利,内心很少有闲适的时光(能静心游玩)。
# 间:一作闲。
"此亦有君吾茂乐":如今有你这样的伙伴相伴,我感到非常快乐,
"不辞高远共跻攀":哪怕路途遥远艰险,我也愿意和你一起攀登(共赏风景)。
# 跻攀:攀登。
理学家,“北宋五子”之一
周敦颐(1017~1073),北宋理学家。原名敦实,以避英宗讳改名,字茂叔,谥元公,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的小溪上,以濂溪名之,后人遂称“濂溪先生”。《宋史·道学传》将他列为道学之首,朱熹称其为“理学开山”。他与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提出的太极、理、气、性、命等一系列哲学范畴,成为宋明理学的基本范畴,为宋明理学哲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其诗文大多是内心流露,体现了一种淡泊自适、无欲而静、自得其乐、随性自然的理趣。代表作品有《太极图说》《通书》《爱莲说》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与友人同游山水的七言绝句,通过描写寻山访水的雅趣和对淡泊名利的追求,展现了诗人与志同道合者共赏自然、超脱世俗的愉悦心境。
2. 分段赏析
开篇“寻山寻水侣尤难”以直白的语言道出诗人对志同道合游伴的珍视。“寻山寻水”叠用动词,既突出自然之趣的追寻,又暗含对世俗之外精神世界的向往;“侣尤难”三字则强调知音难觅的感慨,为后文遇知己的欣喜埋下伏笔。接着“爱利爱名心少闲”通过对比手法深化主题。“爱利爱名”直指世人追逐功利的常态,而“心少间”则进一步剖析其精神困局——被欲望束缚的人难以获得真正的闲适。此句既是对世俗的批判,也为诗人自身超脱的心态提供反衬。中间“此亦有君吾甚乐”情感陡转,由前两句的感慨转为欣喜。“此”字指代前文所述的高洁志趣,“亦有君”直抒胸臆,强调在费君身上寻得知音的庆幸;“吾甚乐”以口语化的表达传递真挚情感,语言质朴却感染力十足。最后“不辞高远共跻攀”以行动呼应情感。“不辞”二字斩钉截铁,展现诗人摒弃顾虑、甘愿跋涉的决心;“高远”既实指山水之险峻,又隐喻精神境界的崇高;“共跻攀”将二人关系从精神层面的共鸣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同行,使全诗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收束。
上一篇:宋·周敦颐《读易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