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须暮云合":片刻之间傍晚的云彩汇聚,
"白日无余晖":白天的太阳没有剩余的光辉。
"金波从地涌":金色的波浪从地面涌起,
"宝焰穿林飞":宝物燃烧的火焰穿过树林飞舞。
"僧言自雄夸":僧人说话时自夸不凡,
"俗骇无因依":世俗之人感到惊骇却没有依据。
"安知本地灵":怎知这地方本身的灵秀,
"发见随天机":显现出来顺应自然的机密。
理学家,“北宋五子”之一
周敦颐(1017~1073),北宋理学家。原名敦实,以避英宗讳改名,字茂叔,谥元公,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的小溪上,以濂溪名之,后人遂称“濂溪先生”。《宋史·道学传》将他列为道学之首,朱熹称其为“理学开山”。他与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提出的太极、理、气、性、命等一系列哲学范畴,成为宋明理学的基本范畴,为宋明理学哲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其诗文大多是内心流露,体现了一种淡泊自适、无欲而静、自得其乐、随性自然的理趣。代表作品有《太极图说》《通书》《爱莲说》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斯须暮云合,白日无余晖”,“斯须”写出时间短暂,傍晚的云彩很快汇聚,白日的余晖消失殆尽。此联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傍晚天色变化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苍茫的氛围,为下文奇景的出现做了铺垫。颔联“金波从地涌,宝焰穿林飞”,“金波”“宝焰”两个比喻形象生动,写出月光像金色的波浪从地面涌起,又像宝物燃烧的火焰穿过树林飞舞。画面极具动感与壮丽感,展现了自然奇景的震撼之美。颈联“僧言自雄夸,俗骇无因依”,描写了两种人的不同反应:僧人对此景自夸不已,俗人则因不知缘由而惊骇。通过对比,侧面烘托出景色的奇特,也反映出不同人对奇景的认知差异。尾联“安知本地灵,发见随天机”,以反问起笔,点明这奇景并非偶然,而是源于本地的灵秀之气,其显现顺应自然天机。此联升华了诗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灵秀的深刻感悟与赞美。
上一篇:宋·周敦颐《题酆都观·宿山房》
下一篇:宋·周敦颐《题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