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ēng
shān
zhōng
xiāo
jìng
yùn

朝代:宋作者:文天祥浏览量:2
shān
shēn
yòng
jié
liáng
péng
fēng
jiāng
pín
shǔ
qīng
chǔ
shì
lín
quán
jīn
nán
ér
shǐ
háo
yīng
lái
lóng
zhōng
ài
píng
rèn
cāng
sōng
zāi
shí
nián
yóu
jiàn
líng
shēng

译文

山很深不用搭建凉棚,风刮起时江边的苹草摇曳,暑气也变得轻微。处士隐居在林泉的生活自古以来就有,男儿保家卫国的责任交给豪杰英雄。客人来了不必像笼子里的鸟一样拘束,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在橘林中下棋。任由栽种十里的苍松生长,他年还能看到茯苓生长出来。

逐句剖析

"山深不用结凉棚":山很深不用搭建凉棚,

"风起江蘋暑气轻":风刮起时江边的苹草摇曳,暑气也变得轻微。

"处士林泉自今古":处士隐居在林泉的生活自古以来就有,

"男儿弧矢付豪英":男儿保家卫国的责任交给豪杰英雄。

"客来不必笼中羽":客人来了不必像笼子里的鸟一样拘束,

"我爱无如橘里枰":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在橘林中下棋。

"一任苍松栽十里":任由栽种十里的苍松生长,

"他年犹见茯苓生":他年还能看到茯苓生长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生日山中和萧敬夫韵》是宋代文天祥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主题围绕诗人在山中过生日的情景展开。内容上,首联描绘山中不用结凉棚,江风起时暑气消散的清凉之景;颔联将处士的林泉生活与男儿的豪情壮志对比,体现不同人生选择;颈联表明客人不必如笼中之鸟,自己最爱在橘林中下棋的闲适;尾联说任由苍松栽种十里,他年还能长出茯苓,寓意着对未来的一种期许和豁达。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喜爱和豁达超脱的心境,同时也透露出对自身志向的坚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咸淳八年(1272年)五月初二,是文天祥37岁生日当天。当时他因反对权臣贾似道独揽朝政,连续五次请求辞官回乡都未获批准,只能暂时隐居山野。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生活诗。介绍了诗人在山中过生日时与萧敬夫唱和的情景,描绘了山、江、江苹、苍松、茯苓等元素,涉及处士、男儿等人物。营造出淡泊、旷达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喜爱、豁达的心境以及对自身志向的坚守。

2. 写作手法

用典:“我爱无如橘里枰”化用“橘中戏”典故,据唐牛僧孺《玄怪录》记载,有巴邛人见二老人在橘中对弈,棋局精妙,后“橘中戏”成为隐逸闲适、超然物外的象征。诗人以“橘里枰”(橘中棋局)自喻,表达对这种不问俗务、专注于精神自足的生活的喜爱,与前文“处士林泉”的隐逸情怀相呼应,用典故让这份闲适之乐更具文化底蕴。意象组合:“山深不用结凉棚,风起江蘋暑气轻”,此句以“山深”“凉棚”“江𬞟”“风”“暑气”等意象,构建出一幅夏日山中的清凉画面。“山深”点明环境的幽僻,无需刻意搭建“凉棚”避暑;“江蘋”随风轻动,裹挟着清爽气息,让“暑气”悄然消散。“山”的静、“风”的动、“江蘋”的柔、“暑气”的淡,多个自然意象相互映衬,不写“凉”却处处显“凉”,既写实山中气候的宜人,也暗衬诗人身处乱世却能安于山林的恬淡心境,为全诗奠定清幽、旷达的基调。

3. 分段赏析

首联:“山深不用结凉棚,风起江蘋暑气轻”,点明在山中过生日,深山之中无需搭建凉棚,江蘋随风摆动带来凉爽,暑气渐轻,描绘出山中清幽凉爽的环境,为全诗奠定闲适的基调。颔联:“处士林泉自今古,男儿弧矢付豪英”,由景及人,指出自古以来,处士就钟情于林泉之间,而男儿应如豪杰般,将志向寄托于远大目标,表达对隐逸生活的推崇和对男儿志向的见解。颈联:“客来不必笼中羽,我爱无如橘里枰”,表明客人来访无需以笼中鸟等珍馐款待,自己最喜爱的是如橘中戏般的隐逸生活,体现诗人淡泊名利、追求闲适的情怀。尾联:“一任苍松栽十里,他年犹见茯苓生”,描绘任由苍松在十里山间生长,未来定能看到茯苓的场景,以松和茯苓象征未来的美好,表达对未来生活的期望,深化诗歌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文天祥《端午》

下一篇:宋·文天祥《偶成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