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流酸软齿牙":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
# 软齿牙:一作溅齿牙,指梅子的酸味渗透牙齿。,梅子:一种味道极酸的果实。
"芭蕉分绿与窗纱":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
# 与窗纱:《四部备要》本《诚斋集》作“上窗纱”,此据《杨万里选集》。与,给予的意思。,芭蕉分绿: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
"日长睡起无情思":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
# 无情思:没有情绪,指无所适从,不知做什么好。思,意,情绪。
"闲看儿童捉柳花":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 捉柳花:戏捉空中飞舞的柳絮。柳花,即柳絮。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描写日常生活的诗。诗中描绘了初夏时节,诗人闲居乡村午睡醒来后的生活场景,通过梅子留酸、芭蕉分绿、儿童捉柳花等景象,展现出夏日的特色与闲适氛围。体现了诗人从慵懒无聊到因儿童嬉戏而心情愉悦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借助“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的初夏之景,传达出闲居生活的惬意,以及午睡初醒时的慵懒之感,情景交融。拟人:“芭蕉分绿与窗纱”中,“分”字将芭蕉人格化,仿佛芭蕉主动把绿色分给窗纱,使画面更具灵动性和情趣。
3. 分段赏析
“梅子留酸软齿牙”:从炼字角度,“软”字生动地写出梅子的酸味在品尝后仍留存,让人牙齿仿佛都变得酸软,表现出诗人品尝梅子后的真切感受,也侧面烘托出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芭蕉分绿与窗纱”:语言风格自然清新,“分”字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芭蕉以人的动作,将芭蕉在夏日为窗纱添绿的景象写得活泼有趣,营造出清幽的氛围。“日长睡起无情思”:内容主题上,直白地写出夏日昼长,诗人午睡醒来后的慵懒、百无聊赖,为后文情绪的转变做铺垫。“闲看儿童捉柳花”:表达技巧上,一个“闲”字是诗眼,既描绘出诗人悠闲的姿态,又表达出其内心的恬静,以及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同时紧扣诗题中的“闲居”。
4. 作品点评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是杨万里的组诗作品。在文学价值上,诗人以细腻笔触捕捉日常生活场景,将梅子的酸、芭蕉的绿、儿童捉柳花等画面自然呈现,充满生活情趣。语言风格通俗浅近且自然活泼,“留酸”“分绿”等用词巧妙,把静物写活,使诗句灵动鲜活。此诗展现了诗人善于从平凡生活中发掘诗意的能力,以清新之态自成一格,其闲适恬淡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语言特色,在宋诗中别具韵味。
# “梅子留酸”、“芭蕉分绿”已是初夏风景,安得复有柳花可捉乎?
清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
# 杨诚斋丞零陵曰:有春日绝句云(即本诗,略——编者)。张紫岩见之曰:“廷秀胸襟透脱矣。”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 诗家谓诚斋多失之好奇,伤正气,若“梅子流酸·····”极有思致。诚斋亦自语人曰:“工夫只在一‘捉’字上。”
宋末元初周密《浩然斋雅谈》
上一篇:宋·释文珦《黄叶》
下一篇:宋·刘义庆《鹦鹉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