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àng

朝代:宋作者:杨万里浏览量:4
yún
xīng
huì
shān
dǐng
fàng
tài
jiǎo
chū
chóu
wàng
zhōng
yuǎn
zài
tóu
shàng
luò
bái
zhàng
jīn
xiù
zhān
guī
lái
kàn
yán
liù
xiè
wàn
rèn
yuè
tíng
liè
yáo
wèng
diàn
yíng
shī
湿
yín
suǒ
shuǐ
píng
jiē
huā
shī
bàn
jiǎo
dìng
zhī
yāng
chóu
mǎn
xiǎng
jiàn
tián
xiàng
lái
chūn
xià
jiāo
hàn
tài
nüè
shān
chuān
biàn
zǒu
yún
jìng
suǒ
shuāng
bìn
chóu
de
bái
liǎng
bài
jiāng
zǎo
zhī
yǒu
jīn
lǎo
huái
怀
wǎng
zuò
è

译文

云在惠山顶上兴起,雨在太湖边落下。起初发愁看着雨在远处,忽然雨就落在了头上。用白羽扇遮挡黑色头巾,衣袖已经被雨水沾湿。回到家看到屋檐流下的雨水,如同从万仞高山上倾泻而下。雷声如同大瑶瓮破裂,闪电像萦绕的湿银索。不一会儿雨水就平了台阶,花坞被淹没了一半。一定知道秧田水已满,可以想象农民会很高兴。之前春夏之交的时候,干旱的气候也太肆虐。走遍了山川(求雨),云气等景物竟然都很萧索。两边的鬓发都愁白了,两个膝盖因为跪拜都快磨破了。早知道会有今天这场雨,之前的忧愁就白白发愁了。

逐句剖析

"云兴惠山顶":云在惠山顶上兴起,

# 惠山:一作“慧山”。在无锡以西,太湖即在其南。

"雨放太湖脚":雨在太湖边落下。

"初愁望中远":起初发愁看着雨在远处,

"忽在头上落":忽然雨就落在了头上。

"白羽障乌巾":用白羽扇遮挡黑色头巾,

# 乌巾:乌纱巾,一种头巾、便帽。

"衣袖已沾渥":衣袖已经被雨水沾湿。

"归来看檐溜":回到家看到屋檐流下的雨水,

"如泻万仞岳":如同从万仞高山上倾泻而下。

"霆裂大瑶瓮":雷声如同大瑶瓮破裂,

"电萦湿银索":闪电像萦绕的湿银索。

"须臾水平阶":不一会儿雨水就平了台阶,

# 须臾:时间不大。

"花坞失半角":花坞被淹没了一半。

"定知秧畴满":一定知道秧田水已满,

"想见田父乐":可以想象农民会很高兴。

"向来春夏交":之前春夏之交的时候,

"旱气亦太虐":干旱的气候也太肆虐。

"山川已遍走":走遍了山川(求雨),

"云物竟索寞":云气等景物竟然都很萧索。

"双鬓愁得白":两边的鬓发都愁白了,

"两膝拜将剥":两个膝盖因为跪拜都快磨破了。

"早知有今雨":早知道会有今天这场雨,

"老怀枉作恶":之前的忧愁就白白发愁了。

# 作恶:犹言愁恼。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望雨》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作。此诗围绕盼雨、得雨展开,表达对民生的关切。前半部分写雨景,后半部分回顾春夏之交的旱灾。杨万里以质朴语言,通过对比、夸张等手法,生动呈现盼雨心情与雨带来的希望,尽显对百姓的深切关怀,情感真挚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夸张:“归来看檐溜,如泻万仞岳”,将檐溜比作从万仞高山倾泻而下,夸张地表现出雨势的迅猛。比喻:“霆裂大瑶瓮,电萦湿银索”,把雷声比作瑶瓮破裂,闪电比作湿银索,形象地描绘出电闪雷鸣的景象。对比:将之前春夏交时的旱灾“山川已遍走,云物竟索寞”与当下的及时雨形成对比,突出这场雨的珍贵。

2. 分段赏析

“云兴惠山顶,雨放太湖脚”杨万里描绘了一幅宏大的云雨初起图。云朵从惠山之巅蓬勃兴起,仿佛是大自然拉开降雨的序幕;而雨则像是从太湖之畔倾洒而出,“放”字赋予雨灵动之感,暗示这场雨是期盼已久的甘霖。“初愁望中远,忽在头上落”诗人起初因见云雨在远方,担忧雨不会降临,满心愁绪。“初愁”二字直接道出内心忧虑。然而,转眼间雨就飘洒到头顶,“忽”字生动表现出雨来得迅速,出人意料。“白羽障乌巾,衣袖已沾渥”诗人用白羽扇遮挡乌巾,试图躲避雨水,可衣袖还是很快被打湿。这一细节描写,以小见大,从自身躲避雨的举动,真切展现出雨势逐渐变大的过程。“归来看檐溜,如泻万仞壑”回到家中,看到屋檐流下的雨水,犹如从万丈深壑倾泻而下。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檐溜之迅猛比作万仞壑之水倾泻,形象地突出了雨势的磅礴,进一步渲染雨的浩大。“霆裂大瑶瓮,电萦湿银索”雷声如巨大的瑶瓮炸裂,震耳欲聋;闪电像萦绕着的湿银索,划破夜空。“裂”“萦”二字动感十足,视听结合,生动地描绘出雷雨交加的震撼场面,给人强烈的感官冲击。“须臾水平阶,花坞失半角”片刻之间,雨水就已漫上台阶,花坞也被淹没了一半。“须臾”强调时间之短,极言雨下得急且大,通过描写雨水迅速淹没阶台和花坞,从侧面烘托出这场雨的充沛。“定知秧畴满,想见田父乐”诗人由眼前的大雨,联想到远处的秧田必定已被雨水灌满,进而想到农民们看到这场及时雨,定会满心欢喜。“向来春夏交,旱气亦太虐”诗人回忆起春夏之交时,旱情肆虐。“虐”字形象地描绘出旱气的凶猛无情,为后文的喜雨之情做了有力铺垫,形成鲜明对比。“山川已遍走,云物竟索寞”为了祈来降雨,诗人四处奔走于山川之间,然而看到的却是天空中云气稀少,万物寂寥的景象。此句借景抒情,借云物的索寞,烘托出诗人面对旱灾时内心的无奈与焦虑。“双鬓愁得白,两膝拜将剥”这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诗人因忧愁旱灾,双鬓都愁白了;为了祈雨,频繁跪拜,膝盖都快要磨破。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忧心如焚、为求雨不辞辛劳的形象,突出了旱灾带来的痛苦和诗人的急切心情。“早知有今雨,老怀枉作恶”早知道会有这场及时雨,之前就不必如此忧心忡忡了。以一种略带欣慰和自嘲的口吻作结,再次强调之前对旱灾的担忧,同时也表达出此刻喜雨降临的宽慰之情,使诗歌情感更为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泂《次韵七首其一》

下一篇:宋·刘克庄《蔡溪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