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雪偏工霁后凝":积雪偏偏擅长在雨后初晴时凝结,
"不妨冷极不妨清":不妨让寒冷到极致,不妨让空气这般清冷。
"静闻檐滴元无雨":静静听着屋檐水滴声,原本并没有下雨,
"倒挂冰牙未怕晴":倒挂着的冰锥也不惧怕天晴。
"独往独来银粟地":独自在铺满雪粒的地上往来,
"一行一步玉沙声":每走一步都发出如玉沙般的声响。
"圃中散策饶君强":在园圃中拄着拐杖漫步就算你厉害,
"敢犯霜风上古城":你敢冒着霜风登上古老的城墙吗。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1. 写作手法
拟人:“倒挂冰牙未怕晴”中,将“冰牙”赋予了人的“怕”这一情感,把冰柱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柱在晴日下依然悬挂的状态,仿佛毫不畏惧晴日的消融。比喻:“独往独来银粟地,一行一步玉沙声”,把积雪比作银粟,将行走在雪地上发出的声音形容成玉沙之声,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雪地洁白、晶莹的质感,以及行走时声音的清脆美妙,使读者能更直观地感受到雪后世界的独特魅力。
2. 分段赏析
首联“积雪偏工霁后凝,不妨冷极不妨清”,诗人开篇点明主题,写积雪偏偏擅长在雨后初晴时凝结,强调了雪后天气的寒冷和环境的清透,“不妨”二字连用,体现出诗人对这种极度寒冷和清透之境的接纳甚至欣赏,为全诗奠定了清冷又略带悠然的基调。颔联“静闻檐滴元无雨,倒挂冰牙未怕晴”,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雪后独特的景象,诗人静静聆听屋檐的滴水声,却发现并非是雨,原来是融化的雪水;而倒挂着的冰锥即便在晴天也未消融,“未怕晴”赋予冰锥以不惧的情态,以动衬静,进一步突出了环境的静谧,也表现出诗人对雪后细微景象的敏锐观察。颈联“独往独来银粟地,一行一步玉沙声”,描绘了诗人独自在铺满如同银粟般积雪的地面上往来行走,每一步都发出犹如踏在玉沙上的声响,“独往独来”既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又有一份自在洒脱,“银粟地”“玉沙声”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地的洁白和行走时声音的美妙,传达出诗人对这雪后世界的喜爱和陶醉。尾联“圃中散策饶君强,敢犯霜风上古城”,以一种诙谐调侃的语气,说在园圃中拄着拐杖漫步已经算是厉害的了,那是否敢冒着霜风登上古老的城墙呢,在增添了诗歌趣味性的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虽享受着园圃中的雪景,但内心仍有挑战霜风、登上古城的豪情,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上一篇:宋·郑獬《滞客》
下一篇:宋·晃冲之《感梅忆王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