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ì

朝代:宋作者:范仲淹浏览量:2
ǒu
yuán
shū
zhuō
tiān
zhēn
wèn
qián
shēn
chē
zòng
néng
juàn
jiāng
shān
yóu
zhù
sāo
rén
lǎn
shū
shū
yíng
kuáng
yuān
míng
jiǔ
mǎn
jīn
kuàng
yǒu
nán
chuāng
zài
xīn
gèng
xiān
chén

译文

偶然因为性格疏放、不拘小节,反而得到了一份纯真的快乐,我也不再去问前途是坎坷还是顺畅了。车马再多,也欺不了我这个疲倦的旅人,山水之美,却能激发我的诗情。我像嵇康一样懒散,书本堆满了书桌,又像陶渊明一样狂放,酒杯总是满溢。更何况还有《周易》陪伴在南窗之下,我的心境又怎么会沾染一丝尘埃呢?

逐句剖析

"偶缘疏拙得天真":偶然因为性格疏放、不拘小节,反而得到了一份纯真的快乐,

"岂问前途屈与伸":我也不再去问前途是坎坷还是顺畅了。

"车马纵能欺倦客":车马再多,也欺不了我这个疲倦的旅人,

"江山犹可助骚人":山水之美,却能激发我的诗情。

"懒如叔夜书盈几":我像嵇康一样懒散,书本堆满了书桌,

"狂似渊明酒满巾":又像陶渊明一样狂放,酒杯总是满溢。

"况有南窗姬易在":更何况还有《周易》陪伴在南窗之下,

"此心那更起纤尘":我的心境又怎么会沾染一丝尘埃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试笔》是宋代诗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诗人的自我反思与抒怀,展现了他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这首诗以“试笔”为题,表达了诗人在人生道路上的豁达与洒脱。诗人认为,自己因性格疏放而得以保全天真,不为世俗所累。诗中提到“车马纵能欺倦客,江山犹可助骚人。”表明尽管人生旅途充满艰辛,但自然之美仍能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最后,诗人以“况有南窗姬易在,此心那更起纤尘。”作结,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坚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苏州吴区)人。大中祥符进士,曾主持“庆历新政”,累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卒谥文正。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多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为明健。《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代表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苏幕遮·碧云天》等。著有《范文正公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通过“车马纵能欺倦客,江山犹可助骚人。”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不屑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车马象征着尘世的喧嚣与奔波,而江山则代表了自然的宁静与诗意,这种对比强化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借景抒情:“车马纵能欺倦客,江山犹可助骚人。”诗人通过对“江山”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意生活的向往。自然山水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用典:“懒如叔夜书盈几,狂似渊明酒满巾。”诗人引用了“叔夜”(嵇康)和“渊明”(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古代隐士的仰慕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这些典故,诗人塑造了自己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形象。

2. 分段赏析

首联:“偶缘疏拙得天真,岂问前途屈与伸。”诗人开篇表达了自己因性格疏放而获得的天真与自由,不计较前路的坎坷与顺遂。这种豁达的心态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车马纵能欺倦客,江山犹可助骚人。”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不屑。车马象征着尘世的喧嚣,而江山则代表了自然的宁静与诗意。诗人认为,尽管世俗可能带来困扰,但自然山水依然能给予诗人灵感与慰藉。颈联:“懒如叔夜书盈几,狂似渊明酒满巾。”诗人以嵇康(叔夜)和陶渊明(渊明)自比,表达了对古代隐士的仰慕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书盈几”和“酒满巾”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尾联:“况有南窗姬易在,此心那更起纤尘。”诗人以“南窗姬易”(指《周易》)象征对知识的坚守,表明自己内心纯净,不被世俗尘埃所染。这种对内心纯净的追求体现了诗人的豁达与超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仲淹《苏州十咏(其二·木兰堂)》

下一篇:宋·范仲淹《和僧长吉湖居五题其三·筠亭》

猜你喜欢